第二章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第16/20页)

(一)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

从1830年代之后,新古典主义逐步式微,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党处死,风格开始瓦解,后被法兰西第二帝国风格取代。英国的汉诺威王朝转入了维多利亚女皇时代,设计上也走上烦琐奢华的方向,时间长达70多年。

而另一方面,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挑战这种烦琐趋势的新设计运动,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因此,19世纪下半叶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时代。

维多利亚风格(Victorian Style)一词,常用来形容19世纪在欧洲和北美、澳洲等地,尤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系国家相当盛行的建筑和装饰风格。英国女皇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本名为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1901)在位的70年里,大英帝国正处于其鼎盛时期,国力大幅提升,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有“日不落帝国”之称。他们可以从皇冠阴影下任何一个角落获得原材料、汲取设计灵感,英国的设计师们完全无须顾忌欧洲大陆上的风格流派,而有足够的底气广采博纳,自成一统。因而出现了五色纷呈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由于史称这个时期为“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盛行的建筑、产品、平面、时尚等设计的风格也就称为“维多利亚风格”了。

然而,虽然一般认为华丽、丰富、堆砌,甚至杂乱,是“维多利亚风格”的特征,但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统一的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流行风格的主流的是哥特复兴风格,然后逐步发展得更加华丽、堆砌、花哨起来。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后期,一系列反对这种奢华趋势的设计潮流——如“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自由风格(Liberty style),以及后来的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相继出现。因此,“维多利亚风格”一直是充满变化的。

英国议会大厦。

英国议会大厦建筑细节。

伦敦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

需要指出的另一点是,即便在维多利亚时代,也不是所有的社会阶层都热衷于维多利亚风格的。以英国为例,那些贵族成员或拥有土地的绅士名流,他们的住宅和家具、用具大多是祖上传下来的,大多也相当名贵,已然自成体系,不会因为时尚的变化而去更换;而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劳工阶层和农民,他们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富足到足以购买华丽的维多利亚风格家具和银器。因此,维多利亚风格真正的消费者,只是正在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新兴的工厂主等人群。

到19世纪中期,新建筑材料、新建筑技术、新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和印刷技术不断涌现,钢铁、混凝土、大型机械生产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这个时期,现代建筑、现代设计应该怎么发展,是许多建筑师、设计师在考虑、在探索的主要问题。虽然当时的工业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建筑结构也日趋完善,但是工业建筑的面貌大多单调甚至是刻板、沉闷,无法满足富裕的建筑投资人,他们期待能够发展出一种既利用工业技术结构,同时又具有传统、历史特点的新建筑形式来。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也日益壮大起来,这个新富阶层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点缀和美化周围环境,也有能力购买比较高档和贵重的日用品。维多利亚风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19世纪初以来,伦敦成为一座技术突破和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的大都市,铸铁建筑、蒸汽发动机相继诞生,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英国人称为the Tube)、第一台缝纫机、第一个有冲水马桶的公共厕所接连出现。在这一片热潮中,伦敦成为维多利亚风格建筑的大本营。

从事维多利亚风格设计的设计师,对传统的欧洲风格非常留恋,并且力图通过自己的设计将这些风格再现出来。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历史风格一股脑儿混合起来,加以采用, 其中包括古典主义(古希腊与古罗马风格)、意大利民族风格、哥特风格、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流行的所谓伊丽莎白风格、法国传入英国的“帝国风格”等等,在这些风格中,最具有特点的是哥特风格的运用,形成英国独特的“哥特复兴”运动(the Gothic Revival)。1835年由查尔斯·巴利(Sir Charles Barry, 1795—1860)设计、奥古斯都·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 1812—1852)做室内设计和装饰的英国议会大厦(House of Parliament, London, 1840—1870),不但采用了哥特式三叶草形的立面装饰,还采用了一些具有异国情调的装饰细节——西班牙式的锁孔型拱、近东地区的尖塔等等,并且首次将这种新哥特风格引入到大型公共建筑里来。随后出现的一批大型建筑,例如1882年建成的由乔治·E.斯特里特(George Edmund Street, 1824—1881)设计的英国皇家法院大楼(Royal courts of justice),威廉·亨利·巴劳(William Henry Barlow, 1812—1902)设计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St. Pancras Station, 1864—1868)等,都具有相似的特点。

在苏格兰,开始广泛使用钢铁结构设计建筑的先驱之一是亚历山大·汤姆逊(Alexander Thomson, 1817—1875),他的作品采用了现代结构,在形式上虽然放弃了新古典的欧洲传统建筑形式,却依然沿用了埃及、东方建筑的装饰动机。他于1863年在格拉斯哥设计的巴克斯·希德大楼(Buck Head Building, Glasgow)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采用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结构,同时也用古典装饰符号来设计,是这个时期很普遍的手法。苏格兰这个时期涌现了不少这一类的建筑师,包括阿奇巴德·辛普逊(Archibald Simpson, 1790—1847)、亚历山大·马肯泽(Alexander Marshall Mackenzie, 1848—1933)等,他们的作品都有这种现代结构与传统装饰相混合的强烈特点。

在英国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中,采用一些异国情调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动机,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虽然在这个阶段中,哥特复兴风格影响最大、最广,但是各种风格流派也各自有所发展,维多利亚风格正是由各种流派混杂而形成的。准确地来说,它谈不上是一种统一的风格,而是各种欧洲传统风格折中混合的结果,这种风格的流行,反映了新生的资产阶级企图利用烦琐、华贵的设计来炫耀自己财富的欲望。它的实质是古典折中主义,表现出一种高度烦琐的装饰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违反“功能第一”原则的倾向。这种风格不仅表现在建筑上,同时还表现在室内设计、园林和环境设计、家具和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