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与苏联的终结,1988~1991(第13/15页)
Chemyaev,“Fenomen Gorbacheva V kontekste liderstva”;另见他的Shest Let's Gorbachevim以及1991 god;Shakhnazarov,Tsena Svobody;Medvedev,V homande Gorbacheva;Medvedev,Raspad;Yakovlev,Predisloviie,obval,posleslovie;Shevardnadze,Moi vybor v zaschitudemokratii i svobody;Grachev,Dalshe bez menya;Grachev,Kremlevskaiakhronika;Palazhchenko,My Years with Gorbachev and Shevardnadze。除了这些资料之外,我还采用了有关冷战终结的“口述史会议”的资料,同样那些人当中有些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参见Tannenwald,Understanding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End of the Cold War in Europe”。
Вrutents,Nesbyvsheesia,651.
Gorbachev,Zhizn i reformi,vols.1 and 2;Gorbachev,Avgustovskii putch;Gorbachev,Dakabr-91.另见他在改革时期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谈话。
Furman,“Fenomen Gorbacheva,”62.
Ligachev,Inside Gorbachev's Kremlin,126,128.这本著作的俄文版标题的直译是“戈尔巴乔夫之谜”。
参见Brooks and Wohlforth,“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273-309。
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是苏联参加军控谈判的高级官员,他认为克里姆林宫当时甚至考虑过再来一次1962年“古巴事件”的应变计划:针对美国把“潘兴”导弹部署在西德,也在美国的家门口采取同样的挑衅措施,部署苏联的武器。Grinevsky,“Understanding theEnd of the Cold War.”格奥尔吉·科尔尼延科认为,这是格里涅夫斯基想象的。作者与科尔尼延科的电话交流,莫斯科,2002年6月29日。
切尔尼亚耶夫,见于Grinevsky,“Understanding the End of the ColdWar,”77-78。
Gates,From the Shadows,330-34,335-40.
切尔尼亚耶夫,见于Grivensky,“Understanding the End of the ColdWar,”78。
很显然,“中国式的道路”并不是苏联人20世纪80年代使用的术语。当时,由邓小平在1978年开始的经济改革的范围与方向尚未明朗。
Gates,From the Shadows,385-88,439;Shultz,Turmoil and Triumph,尤其是第765页;Bush and Scowcroft,World Transformed;另见Garthoff,Great Transition.
政治局会议,1986年10月4日和8日,阿纳托利·切尔尼亚耶夫笔记,AGF,f.2,op.1。
迈克尔·埃尔曼(Michael Ellman)和弗拉基米尔·坎托罗维奇(Vladimir Kantorovich)提出的看法很有说服力:“苏联是被政治而不是经济杀死的,尽管这并非其执政者的初衷。死亡、也即联盟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开始的一系列措施。”Destruction of the Soviet Eronomic System,26,22-23,165-69.另见他们的“Collapse of the Soviet System”。支持这一结论的见于Gaidar,Gibelimperii。
苏联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的文件源自RGANI,f.89,见于NSArch。
Furman,“Fenomen Gorbacheva,”70-71.
Brown,Gorbachev Factor,59,220-30.
杰弗里·豪(Geoffrey Howe)的口头交流,见于Strober and Strober,Reagan,327。
Furman,“Fenomen Gorbacheva,”71.
1988年3月初,《苏维埃俄罗斯报》(Soviet Russia)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不能放弃我的原则》的特写,作者是“列宁格勒的一位教授”尼娜·安德烈耶娃。它很快就成为反对将改革激进化的各派力量的宣言。包括叶戈尔·利加乔夫在内的一些政治局成员也在其中推波助澜。戈尔巴乔夫当时正在国外,但在他回国以后,就在政治局会议上处理了这个问题,并借“安德烈耶娃事件”打垮了保守势力。
政治局会议,1988年3月24~25日,切尔尼亚耶夫笔记,AGF,f.2,op.1。
政治局会议,1988年3月24~25日,切尔尼亚耶夫笔记,NSArch。
Chemyaev,1991 god,15-16.
Kozlova,Gorizonti povsednevnosti Sovetskoi epokhi.
Chernyaev,“Fenomen Gorbacheva v kontekste liderstva,”52.
Shakhnazarov,Tsena Svobody,47;Furman,“Fenomen Gorbacheva,”66;另见1985~1988年间担任苏共中央干部部副主席的弗拉基米尔·舍米亚捷恩科夫(Vladimir Shemyatenkov)的观点。他暗示说,戈尔巴乔夫好得不适合苏联社会。奥列格·斯克沃尔佐夫对舍米亚捷恩科夫的采访,莫斯科,1998年11月18日,OHPECW。
Chemyaev,Shest Let s Gorbachevim,278,280.
奥列格·斯克沃尔佐夫对利加乔夫的采访,莫斯科,1998年12月17日,OHPECW。
Medvedev,Chelovek za spinoi,214-15,225;奥列格·斯克沃尔佐夫对瓦列里·博尔金的采访,莫斯科,1999年2月24日,OHPECW。
Chernyaev,“Fenomen Gorbacheva v kontekste liderstva,”59.
Furman,“Fenomen Gorbacheva,”65-67.
Chemyaev,“Fenomen Gorbacheva v kontekste liderstva,”56;另见他的Shest Let s Gorbachevim,241,343。
Furman,“Fenomen Gorbacheva,”67.
Perestroika desiat let spustia,102-3;戈尔巴乔夫的最后几句话证实了利加乔夫和博尔金有关1986年之后戈尔巴乔夫与党的干部之间存在政治冲突的说法。冲突是苏联政权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的结果。
在目前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还无法解决这一重要的争论。当戈尔巴乔夫把“民主成分”引入党内的时候,他的确使中央全会有可能把他赶下台。但戈尔巴乔夫当时以及之后的很长时间(甚至是在1990年)都能够以非常具有决定性的优势压倒自己在党内的批评者。
Odom,“Sources of‘New Thinking’in Soviet Politics,”150;Ligachev,Inside Gorbachev's Kremlin,]28.
奥列格·斯克沃尔佐夫对利加乔夫的采访,莫斯科,1998年12月17日,OHPECW。
奥列格·斯克沃尔佐夫对克留奇科夫的采访,莫斯科,1998年10月13日和12月7日,OHPECW。
切尔尼亚耶夫笔记,1988年10月31日,AGF;另见Palazhchenko,My Years with Gorbachev and Shevardnadze,103-4
他在1989年1月21日告诉政治局说,基辛格暗示由苏美对欧洲共管。“我们也要做这方面的工作,”戈尔巴乔夫最后说,“但做的时候不要把它泄露出去”,那样欧洲人就不会把它看作是“苏美企图合谋统治欧洲”。切尔尼亚耶夫笔记,AGF。切尔尼亚耶夫认为戈尔巴乔夫对基辛格的建议不感兴趣。“End of the Cold War in Europe,”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