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祖(三)(第13/16页)

上引之文,标点为笔者所加。第一联则金之俊以范仲淹自命,而吴人以冯道相拟。第二联嵌金之名字,之俊字岂凡。第三联疑原作录叙有误,应作"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上联隐"忘八",下联隐"无耻"。

至所谓"监斩两王",一为明太子慈烺,《东华录》载:

顺治元年十二月辛巳(十五日),有刘姓者,自称明崇祯太子,内监杨玉为易服,送至故明周后父周奎家。时崇祯帝公主亦在奎所,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既而疑其伪,具奏以闻。随令内院传故明贵妃袁氏及东宫官属、内监等辨识,皆不识。问以宫中旧事,亦不能对。袁氏等皆以为伪,唯花园内监常进节、指挥李时荫等执以为真。吏部侍郎沈惟炳、御史赵开心、给事中朱徽等各言事关重大,宜加详慎。因下法司复勘,得假冒状。杨玉、李时荫等十五人皆弃市。以开心奏中有"太子若存,明朝之幸"一语,亦论死,因系言官,免罪,罚俸三个月。仍令内院传谕内外,有以真太子来告者,太子必加恩养,其来告之人亦给优赏。

按:周奎叔侄所献者,实为真太子,孟心史考证此案极确。清朝自以为得天下极正,应吴三桂之请入关,逐李自成,乃为明朝复仇。既然如此,则有明朝太子出现,纵不能拱手让还天下,亦当恩养,所以非指为伪,不能诛戮。后四十年,康熙获崇祯皇四子永王慈灿,亦如法炮制,指真为伪,以成其杀。至于另一王,则为李自成自山西俘来的晋王。

金之俊在明朝官至兵部右侍郎,降清后"仍原官",至顺治二年六月调为吏右。监斩向归刑部右侍郎,而其时刑部两汉侍郎为孟乔芳、金和玉,不知何以由金之俊监斩?如系临时指派的差使,则非己之职,本可疏辞;倘为自告奋勇,那就更不可恕了!宜乎为其侄所责。

***

顷得读者陈君来书,询以对郑成功如何再评价,以及顾亭林及钱牧斋对"江上之役"的看法,嘱为一谈,敢不如命。按:"江上之役"为延明祚的唯一良机,无奈郑成功将略甚疏,以致一夕生变,竟成"异闻"。两年以后,世祖新丧,此又一良机,而郑成功必欲取台,张苍水固谏不听。半年以后,新朝脚步已稳,于是发生一连串的悲剧:

一、清朝用郑成功叛将黄梧之议,一方面五省迁界,坚壁清野,为暂守之计;一方面杀郑芝龙,表示与郑成功决绝,亦即表示已不以郑成功为患。

二、由于东南无忧,乃得集中全力解决永历。吴三桂亦不复有所瞻顾,以重金购缅人为内应,于是年十二月初,俘获永历。是则杀永历者,虽由吴三桂直接下手,等于郑成功间接促成。

三、郑经本为逆子,当顺治十八年夏秋间,郑成功与荷人僵持时,已有"子弄父兵"的谣传;及至康熙元年,乃有通乳媪生子的丑闻。而"父死、君亡、子乱"之外,复有"将拒"的情事,而此皆由郑成功自取。民国十六年顾颉刚在杭州得一旧钞本,为崇祯十三年进士、鄞县林时对所撰的《荷锸丛谈》,叙郑成功死状云:"子经,乳名锦舍,拥兵与父抗,成功骤发癫狂。癸卯(高阳按:应为壬寅)五月,咬尽手指死。"此必郑成功命黄昱至厦门,监杀郑经及其母董氏,郑经拥兵相抗,予郑成功极深的刺激而发癫狂。所谓"将拒",殆指部将不奉己命,而为其子所用。

因此,郑成功的再评价,固绝不能抹杀其开台之功,但论"反清复明"的志节,则颇有疑问。至其将略之疏,只看黄梧、施琅不能为其所用,张苍水、甘辉之言亦不见听,可知其余。

至于顾亭林、钱牧斋对"江上之役"的看法,不妨并叙。兹先谈钱牧斋的《投笔集》,前后"秋兴"一百零八首,首八律题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下注:"乙亥七月初一日,正郑成功初下京口、张苍水直逼金陵之际。"

兹录其第一首及第八首如下: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湛。(其一)

金刀复汉事逶迤,黄鹄俄传反复陂。

武库再归三尺剑,孝陵重长万年枝。

天轮只傍丹心转,日驾全凭只手移。

孝子忠臣看异代,杜陵诗史汗青垂。(其八)

第八首自注:"少陵诗: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异代看。"以结句言,固以少陵自命,如郑成功果然成功,则中兴鼓吹,尚有无数气象堂皇的佳作。无奈"后秋兴八首"便是一片惋叹之词了。

这"八首"题下小注:"八月初二日闻警作。"按:清军于七月廿三日由梁化凤出仪凤、钟阜两门,洞穿民居为通路,以轻骑袭郑军前营,郑成功仓皇撤退,"质明,军灶未就,虏倾城出战,军无斗志,竟大败"。距得镇江,适为匝月;三、四日间即已扬帆而去。张苍水于七月廿九日得报,而常熟于八月初二闻警。诗云:

王师横海阵如林,士马奔驰甲仗森。

戒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竟溃城阴?

凭将按剑申军令,更插刀儆士心。

野老更阑愁不寐,误听刁斗作秋砧。(其一)

羽檄横飞建旆斜,便应一战决戎华。

弋船迅比追风骠,戎垒高于贯月槎。

编户争传归汉籍,死声早已入胡笳。

江天夜报南沙火,簇簇银灯满盏花。(其二)

龙河汉帜散沉晖,万岁楼边候火微。

卷地楼船横海去,射天鸣镝夹江飞。

挥戈不分旄头在,反旆其如马首违。

啮指奔逃看靺褐,重收魂魄饱甘肥。(其三)

"刀"即靴刀,谓大将临阵,插刀于靴,败则自杀,期免被俘受辱。第一首谓郑成功有不胜则死的决心,而戒备偶疏,偏师竟溃,恕词之中,有责备之意。

第二首两联,盛道军力之强,旁观者皆以为必胜无疑,岂意倏忽之间,汉帜竟共沉晖俱散!

第三首写郑成功之败,颇为含蓄。"龙河"即"护龙河",在上元县西,首句言金陵兵溃;京口有"万岁楼",故次句指镇江不守,但"候火虽微,可以燎野",希望未绝;三句谓郑军入海;四句写清军反攻,"鸣镝"者匈奴冒顿所创,"射天"七字,刻画清军气锐,精警异常。五句"分"读仄声,作名分之分字解;"旄头"即二十八星中的昴,为胡星。"挥戈不分旄头在",谓虽用武,不料胡星不灭;六句言将士不用命;七、八写清军因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