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铁马冰河(1943年5月~1943年12月)(第5/7页)
先前支持这一攻略的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在答中国派遣军相关参谋的质疑时,不得不这样解释:“川陕攻略至少在昭和18年(1943年)没办法实施,没办法再向中国大陆增兵;相反,如果太平洋战场需要的话,那么还需要从中国大陆抽调兵力增援那里。大本营已经决定,把第6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了。”
11月10日,得知“五号作战”已被取消后,畑俊六在日记中写道:“这就是事情的最后结局。”除了瓜岛争夺战之外,“五号作战”被影响以致最后取消,还跟下面写到的浙赣会战有一定的关系。
1942年4月18日,从太平洋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的16架B25轰炸机(每机5名机组成员),在杜立特中校率领下,飞向了东京。中午12点半,杜立特的座机率先投下4颗燃烧弹。这是自13世纪遭蒙古远征以来,日本本土第一次被攻击。轰炸后,美军轰炸机除1架迷航飞往苏联的西伯利亚外,其余15架朝中国浙江飞来,计划在顾祝同第3战区控制的衢州机场降落。但由于当晚大雨滂沱,又有传言说日机来袭,衢州机场照明关闭。油料将尽的15架轰炸机的飞行员和机载人员只好跳伞,降落在浙江衢州和临近江西的山区,除少数人被日军俘虏和跳伞身亡外,大多数机组人员都被中国军民救下,随后被安全送到重庆,受到山城市民英雄般的欢迎。
东京被炸这件事叫天皇心惊胆跳(也知道自己国家被炸不好受),质问参谋总长杉山元:“不是说本土防御没问题么?”
杉山元吓得赶紧调查美国飞机是从哪来的,又飞到哪儿。结果是:从航空母舰上来的,落到中国浙江衢州机场一带。
就这样,东京大本营临时策动了浙赣作战。
由于天皇的质问,东京陆军省部对浙赣作战的关注超过了武汉会战后任何一次战役。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参谋总长杉山元天天催问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作战准备的情况。畑当时正钻研川陕攻略,同时命令第13军进行广德、宁国作战(安徽这两个地区离南京很近,抗战军民活跃)。在东京的干预下,广德、宁国作战不得不取消。杉山元的原话是:“放下一切!立即迅速摧毁浙江的机场!”
杉山元随即派参谋本部的一个参谋携带着极为详细的浙赣攻略计划飞抵南京。
这件事叫畑俊六极为不快。在当天的日记中,畑写道:“诚属对我等之轻辱。此次中央对此项作战之所以卖力,是由于总长平时一向上奏天皇夸耀国土防卫万无一失……”畑俊六认为浙赣作战属于冲动型,希望东京收回作战计划,但被拒绝了。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也在日记中抱怨:“由于美军小规模的空袭而进行浙赣作战,却使为了今秋对重庆作战而必要的大规模攻势无法发动!”
东京大本营不管那一套,他们监督畑俊六立即实施浙赣会战,后者不得不出动八个师团(浙江方向的第13军6个,江西方向的第11军2个),在5月15日,以浙江衢州、丽水以及江西玉山三大机场为目标,向顾祝同第3战区发动进攻。这次会战十分仓促,以至于后来日本防卫厅编撰战史时竟然找不到第13军的作战构想和相关史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浙江和赣东为中心地带的第3战区成为空袭日本本土的前沿基地,战略地位由此骤然上升。重庆军委会还一度预测,美军将来有可能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以进攻日军。基于以上各方面考虑,军委会扩建了浙江最大的衢州机场,以供将来美军战机使用。
日军开始频繁调动,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会战,军委会把在衡山待战的王耀武第74军以及丁治磐第26军(1942年初接替萧之楚)调往第3战区。此前,第3战区主力部队是李觉第25集团军(以何绍周第88军为基干)、王敬久第10集团军(以莫与硕第86军为基干)以及上官云相第32集团军一部,主要布置在浙赣铁路两侧;日军发动攻势后,军委会又把孙渡第58军调往上高,王甲本第79军调往抚州(发现敌第11军5月中旬于南昌集结),并将欧震第4军推进到赣江西岸,让刘广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2期,山东郓城人)第100军(施中诚1942年年底接任)集结在湘赣边境。
顾祝同学薛岳,同样采取了“后退决战”的战术,同时命令各部加强地雷战。
就这样,在西路第11军在江西集结的时候,东路日军泽田茂(前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第13军已从杭州出发,沿途攻占了诸暨——义乌——金华、兰溪、武义——龙游,直奔衢州而来。这里是顾祝同预定的决战地。到5月26日,顾把战区司令长官部由江西上饶撤至福建建阳,并在武夷山设立前进指挥部。此时,用日军的说法是,“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去向不明”。但同时,日军情报部门证实,王耀武第74军已经到了浙江。
5月28日,中国军队有个意外的收获:上午10点多,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日本陆军军官学校23期,山形县人)的坐骑,在兰溪踩了地雷。
该师团参谋长川久保回忆如下:
5月28日上午,师团前进司令所命令工兵小队长,搜索并清除去兰溪途中的地雷。乘马前进的次序是:卫兵骑兵、步兵尖兵、间濑参谋、古谷金次郎参谋、酒井师团长、专属副官、川久保参谋长、吉村参谋。10时45分,行至兰溪北方1500米的三岔路口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沙石俱下,地雷爆炸了。师团长从马上坠落,马被血染红,倒在地上。我立即跳下马,赶至阁下身边,阁下坐在地上,腿伸着,左腿皮肉已被炸掉,脚心粉碎。立即命人止血,并去找军医,但军医都分散在野战医院的各包扎所,迟迟不到……
当天下午,酒井死了,这是抗战八年中唯一一个直接被毙杀于阵战中的日军中将师团长。
按日本人的说法:“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第15师团会战前警备南京,是第13军的主力部队,在兰溪地雷设伏的是顾祝同的外甥赵锡田(黄埔军校4期,江苏涟水人)第63师。大规模运用地雷战是第3战区的一个特色。
顾祝同将主力集结在衢州周边,做出与日军决战的姿态:正面死守,两翼侧击。秘密调来的王耀武第74军隐伏在衢州东南山区,丁治磐第26军则在衢州西北(从湖北宜昌,到湖南长沙,再到浙江衢州,该军也可谓转战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