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第11/13页)

在葡萄牙王室停留的这段时间,巴西不仅取得了丰厚的政治利益,也收获了巨大的道德优势。自从彭巴尔侯爵将耶稣会士驱逐出去之后,这是葡萄牙精英阶层第一次在巴西首都定居。为了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国王专程请来了法国及奥地利的画家与研究人员,由他们负责建造各个机构。从这个时代开始,我们才有了真正属于里约的图画、雕塑以及值得一读的科学与文学作品。自从成为国王的避难所,巴西便再也不是一块蛮荒之地。短短几年之间,它已经成为一个以欧洲文明为蓝本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最光荣显耀的王室所在地。没有什么比奥地利国王的举动更能体现这个年轻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自拿破仑倒台之后,奥地利便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即便是奥地利国王,也将巴西王位的继任者佩德罗(35)当作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他才会将玛丽·路易莎(36)的妹妹、他的女儿利奥波丁娜嫁给佩德罗为妻。为了迎接利奥波丁娜,里约热内卢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果若昂六世能顺从自己的心意,他就会永远留在巴西。因为他像所有人一样,很快便发现了巴西的美好与潜力。然而,葡萄牙对此充满妒忌。既然拿破仑已经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欧洲也已经恢复了平静,国王便理所应当立即返回。召唤已经渐渐变成了命令,如果若昂六世不予听从,他很可能会失去祖辈传下来的王位。他不断地将启程日期一推再推,却还是不得不走:1821年,若昂六世返回里斯本。在走之前,他亲自选定了自己在巴西的代理人,也就是王位的继承者——佩德罗王子。

*

若昂六世在巴西居住了十二年,足够他明白在新的世纪,巴西已经变得多么强大、自由和独立。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个不祥的预感,担心由两个相隔三千英里的国家所组成的联邦无法永远存在下去。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指定佩德罗王子为巴西摄政王,并且建议他在必要情况下,宁可亲自戴上巴西的王冠,也不能让它落在任何一个冒险家手中。就这样,国王的离去加速了巴西寻求独立的民族化进程,而王位的继任者对此非但不反对,反而加以支持。在公然的反叛之后,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于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独立。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若泽·布尼法西奥·德·安德拉德·伊·西尔瓦的帮助,后者是巴西人中第一个政治家,拥有很高的智慧,知道如何利用王位继承人的野心。同年10月12日,摄政王向国家宣誓,保证自己并非专制君主,而是受宪法约束的国王。人们便拥立他为巴西皇帝,世称佩德罗一世。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役——敌人一部分是忠诚的葡萄牙军队,一部分是革命运动分子——巴西便获得了平和的外部环境;可若想赢得人民内心的平静,却面临更多困难。巴西独立的情感,因着突然的胜利而飘飘欲仙,却还希望看到更加夺目的荣耀。民族主义者并不认同第一位皇帝是真正的巴西人,人民也不会谅解佩德罗一世的葡萄牙出身。甚至有人怀疑,待若昂六世死后,他就会将两个国家合二为一。佩德罗一世又过于浪漫而不切实际,怯懦而缺乏勇气。他沉浸在男欢女爱之中,为了讨好情人桑托斯侯爵夫人,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这个皇帝实在无法赢得人民的敬重。

在同阿根廷的大战中,巴西又失掉了西斯普拉提那州,从根本上动摇了佩德罗一世的统治。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为巴西带来了政治优势,因为乌拉圭的独立解决了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所有冲突,这两个兄弟国家的友谊也由此建立起来。但是1828年的巴西却只想着拉普拉塔河河口。这个它多年以来所觊觎的目标,如今彻底失去了,巴西皇帝不可能不感到沮丧。1826年,若昂六世驾崩。佩德罗一世拒绝了理当由他继承的葡萄牙王位,清楚地表明了他对巴西利益的考虑。可是这一举动毫无用处——在巴西,佩德罗一世仍然是一个外国人,民族主义因素对他的反抗也越来越强烈。七月的法国革命使他彻底失去了民心,因为法国模式深深吸引了巴西议院。他们按照法国人的样子演讲、辩论、制定法律,他们对法国的模仿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以至于巴西重要的政治家都更名为拉法耶特或者本杰明·康斯坦特。要想在共和革命中保住王权,这个不得人心的国王就必须退位。因此,在1831年,佩德罗一世将王位让给了儿子。他对当时的境况有着清晰的认识:“我的儿子比我更有优势,因为他是巴西人。”万幸的是,这次禅位再次体现了巴西传统:无论怎样的政治斗争都能以平和的方式解决,而不会有太多的流血牺牲。巴西的第一位君主顺利离境,没有受到任何的追捕与迫害。

*

新皇帝佩德罗二世拥有哈布斯堡与布拉甘萨血统,在父亲禅位时他只有五岁。作为“幼年皇帝”的监护人,若泽·布尼法西奥在台前幕后教授给他大量政治诡计。在过去的三个世纪,巴西一直处于依附地位,受到葡萄牙的监视。对它来说,议会权力与出版自由过于新鲜,马上便迷倒了所有的人。人们争论不休,政治氛围永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他们只是因为热衷政治喜欢辩论,并非真有什么外部诉求。一个党派为建立共和国而努力,另一个党派则想让佩德罗二世早些即位;不仅党派明争暗斗,个人恩怨也掺杂其间。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个党派能够稳固不变。摄政王不断更换,七年之内就换了四个。直到1840年保守党派宣布佩德罗国王已经成人,才获得了一些安宁。1841年6月18日,十五岁的少年国王正式加冕为巴西皇帝。

对于争吵不休的南美政客,外界一直抱着怀疑态度。最明显的例证便是,佩德罗二世即位之后,巴西派特使秘密前往欧洲,希望能给年轻国王找到一位公主为妻,却遭受了冷漠的接待。特使首先来到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家族,也是少年皇帝关系最近的亲属。尽管在二十多年前,这个强盛的帝国毫不犹豫地将公主嫁给了佩德罗一世,如今的权臣梅特涅对这一请求的态度却是犹豫而冷淡。由于政局不稳、叛乱频发,南美国家已经无法取得欧洲的信任。1841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让公主漂洋过海,前往一个比海洋还危险的地方;而即便是级别最低的公主,也对大海那边的王位不感兴趣。特使在维也纳的待客室徒劳无功地游荡了一年,最后不得不满足于找到一个那不勒斯公主。她既不漂亮也不富有,同她未来的国王丈夫相比,她唯一超过他的便是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