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第7/7页)



进了这个漩涡,小武没法回头,必须挣扎着在里面沉浮,在里面博命,如险滩上的一叶飞舟,穿过峡谷或在暗礁上撞得粉身碎骨在电光火石中决定。——这是千年帝制社会中小武们的宿命。

应当说,比起贵族和庶人分野明显的周代以及科举制日趋完善的隋唐以后的王朝,汉代选拔干部基本上算不拘一格,技术干部、基层干部比较吃香。从小吏干到三公,并不是件稀奇事,这和汉高祖刘邦开国班底的状况很有关系,从皇帝到功臣大臣,一水的基层官吏出身。后代的唐宋和明清,科举出身的文官队伍治国更强调教化,汉代这样的干部队伍构成,大约更重技术、经验,那么熟悉律例就格外重要了。

汉律确实很精严,几乎穷尽了王朝这个庞大机器运转的各个方面,比起后世靠圣谕或红头文件治国,我们得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早熟而自豪。但是,律法再完备,执法再严明,小人物把这个敲门砖应用得再顺手,都改变不了王朝由皇帝乾纲独断的本质。——这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独裁,皇帝可以踢开外朝,用内廷的亲信来行政,可以赋予绣衣使者以及名义上管理园林的水衡都尉无限的权力。——只要有一个人不受律法的约束,哪怕他是皇帝,这个律法就变成了上司整治下属、官吏整治百姓的工具,是杀人之刀而非护民之盾。因此所有的人希望掌握更大的权力,才能使律法限制自己更弱而整治别人更有力。但只要自己的上面还有人拿着三尺法候在那儿看着你,就活得不踏实。那么只有当了皇帝,基本上可以说三尺法尽为我所用而无人能用三尺法套我,除非采取非常手段——兵变。同一个皇帝老爷所生的儿子,当不当皇帝便是天壤之别。王也罢,侯也罢,封国广也罢、狭也罢,只要当不上皇帝,和草民没什么本质区别,昨日朱紫贵,今日阶下囚。这就是为什么在争皇位这个大漩涡中,无亲情、道德可言。

人治下的律治本质上就是治人,这是小人物被漩涡吞噬的悲剧之源。

在小武身上,我隐约看到许多人的影子。从梁惠王这本书中,我也看到好些王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