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盐铁争誉 第二章皇帝、盖主和上官桀父子(第2/4页)

姊姊一定会千秋长寿的,一定会的。我不要姊姊死。皇帝靠在盖主的肩头上,泪水也禁制不住狂涌了出来。他多么希望和这个姊姊能永远这样亲热下去。他爱她,自从母亲钩弋夫人被父亲赐死之后,先帝就时常叫这个姊姊进宫照顾他,临终时的诏书还特意委托了她这项使命。她也的确对他疼爱有加。但是他也暗暗有些担心,这倒不在于奸臣的蒙蔽之类。他知道姊姊刚才说的奸臣指谁,当然指霍光了。他也知道霍光和姊姊的关系微妙。有时候他真痛恨自己的弱小,虽然贵为皇帝,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权力。他还没到加冠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他没有成人,不能堂而皇之地行使作为皇帝的权力。如果他有权力,有像他父亲一样在朝廷中、在大汉天下说一不二的威严,他会马上制诏御史,将霍光和上官桀统统废黜,重新任命一批他能够控制、值得信赖的官吏。这样其实是对霍光、上官桀的一种恩典。因为他们就不需要这样在朝堂中明争暗斗下去。很显然,这样争斗的结果是一方必须死亡。他何尝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只是他控制不了。从感情上讲,他当然喜欢姊姊。至于霍光和上官桀两个,谁死都无所谓。也许上官桀死会好一点,毕竟霍光还没有上官桀家族那么讨厌。可是,姊姊明显和上官桀家族是一伙,甚至还包括那个燕王。这样,很多事情就变得无法容忍了。难道他能睿忍姊姊出卖他,让燕王来取代他的位置吗?两害相权取其轻,谁想篡取他的皇位,谁就必须先死。虽然如果上官桀死了,会造成霍光大权独揽的局面,以后恐怕也会不好收拾。但能怎么样呢?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目前谁的危害更大,就只能毫不犹豫地先除去谁。

但是,我会保全你的。即使你背叛我,我也不想杀你。你一定不想背叛我是不是?如果你想背叛我,你就不会对我这么好。他伏在姊姊的肩头,暗暗地想。

不过他嘴里却这样说,姊姊,我怎么会嫌你碍眼呢?马上要新年了,按规矩,又要大赦天下,我决定请求大将军给姊姊益封。

盖主心里的愤怒一下子从嘴里冲了出来。什么请求!这天下难道不是刘氏的天下了吗?皇帝竟要向他请求给他的同产姊姊益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不要。

皇帝叹了口气道,姊姊,我也没办法,让大将军辅政,这是先帝的意思呢。我知道姊姊为了丁外人的事心情不悦。姊姊放心,等我加了元服的那天,也就是我正式亲政的那天,就立即封丁君为侯。

盖主怒气仍未平息,皇帝既然这么说,我也就认了,但愿我能活着等到那一天。

皇帝道,能的。姊姊放心。

盖主颜色缓和了,好弟弟,不枉姊姊疼爱你一场。她又改换了庄严的脸色,皇帝且去歇息罢,周阳家的孩子,我尽快派人跟他父亲说,过完新年,皇帝就可以正式纳她为侍姬,皇帝准备给她一个什么品位呢?

如果能得到她,我就封她为婕妤。皇帝说着,又偷偷瞟了那少女一眼,那少女刚才吓得脸色发白,现在总算恢复了,这会儿也禁不住展开笑靥,脸上红扑扑的。

盖主微笑着点点头,嗯,真是个很讲情义的孩子。

始元七年的正月朔这天,皇帝果然下诏,念在鄂邑盖长公主在宫中供养皇帝劳苦,将京兆尹辖下的蓝田县益封给长公主为汤沐邑,并且在未央宫排宴,为长公主贺寿。

日西中时分,未央宫温室殿前人声鼎沸,人来人往。长安冬日的寒气在这番热闹的空气中好似荡然无存。温室殿内,重幔叠幄,炭火熊熊,更是温暖如春。盖主端坐在殿前正南的位置,接受群臣的轮流祝贺。她的心情既畅快而又复杂。上官桀父子也相继上前敬酒,他们都意味深长地说,长公主深得皇上信任,真是可喜可贺。有长公主在朝监察,便是一些奸臣想要乱国,也不可得。

盖主笑道,有将军父子辅政,朝中怎会有奸臣。再说老妇不过是一介女流,如果真有奸臣,让将军父子也无计可施,老妇又能起什么作用。

上官安趋近道,长公主过谦了。臣父子虽位为将军,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往年屡次为丁君求侯,都被尚书驳回,臣每想到此事,简直想杜门咬舌自杀,实在没有脸面再来拜见长公主啊。

盖主转头望了望四周,笑道,将军醉了,今天有诏置宴温室殿中,诸君当尽兴饮酒,如果有其他的事,改天再谈罢。

上官安唯唯连声,是的是的,长公主也当尽兴,臣不胜酒力,先告退了。

酒阑歌散,已经是天黑的昏时了,群臣酒足饭饱,也都星散。盖主在侍从簇拥下退入内室,上官桀父子没有离开,也跟了进去。盖主屏退众人,不悦道,二位将军,今天在殿中非所宜言的话说了那么多,若是被霍光的人听去,不知要惹下多少麻烦呢。

上官桀俯下花白的头颅,顿首道,老臣愚憨不晓事情,万望长公主见谅。上官安也伏首道,臣也一时酒醉,忘了忌讳,望长公主海涵。

盖主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道,罢了,希望二位将军不会介意我言辞不逊。不是我托大,实在是情势严峻,不得不加倍谨慎啊。

上官桀道,其实像皇帝如此亲密长公主,长公主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是啊,上官安附和道,皇帝和长公主同产亲密,就算是霍光也不可能从中离间。臣父子两人,今后就全靠长公主照看了。

盖主仰天叹道,皇帝要是果真对我亲密就好了。她顿了顿,又换了种忧伤的语气,也许皇帝也是恋慕我这个姊姊的。但是因为以前的事,他似乎对我早有了戒心。别看他才十五岁,心计城府可不是一般的深呢。

上官桀父子两个对视了一眼,正要答话,忽然从帷帐后传来了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道,也难怪皇帝。谁要是像他那样,被几个强臣环护着,一点权力也没有,都免不了会变得城府深邃的。

两人把眼光移过去,发现竟然是丁外人。上官桀仰头道,原来丁君也在,好久不见了。其实老臣一直不敢见到丁君,曾经许下诺言,要为丁君求得封侯,怎奈几次都被霍光驳回,想起来真是好不气恼。

上官安接口道,其实气恼倒是小事,主要是羞都羞死了。少君看我父子俱为将军侍中,皇后也出自我们家。殊不知只是个银样蜡枪头,一点事也办不成的。他说着突然捶着地上的青蒲席,霍光这狗贼真是可恨!可恨之极!

丁外人淡淡地说,上官将军不必介意,我早已不把封侯放在心上了。其实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光景,就算封侯,也不能享受千年之乐,何必为了坟墓比普通百姓宽高那么几尺而汲汲钻营呢?人死了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