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二(第6/6页)
古称人皆有所指。如称曰人以职言,则如《周礼》之牛人、犬人、鸡人、龟人、酒人、浆人、醢人、盐人是已。以地言,则如《春秋》之鲁人、齐人、晋人、楚人、宋人、卫人、王人、周人是已。名之美者,则曰圣人、贤人、至人、天人、完人、全人(见《庄子·德充符》)、美人(《诗·简兮》)、佳人(《通鉴》:“曹子丹佳人。”)名之恶者,则曰小人、匪人、谗人、佞人、人、奸人、敝人、邪人、乱人(见《庄子·徐无鬼》)。又有随事而命名者,曰亡人、曰义人、曰叛人、曰降人、曰官人(韩愈《王适墓志》)、曰军人。又有承上文而称之者,《史记·历书》曰畴人子弟,此承上文言明于历算之人也。《通鉴·魏纪》:“典韦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此承上文言应募陷阵之人也。《汉书·隽不疑传》:“廷尉验治何人竟得奸诈。”此承上文言诈称戾太子之人也。《通鉴·宋纪》曰:“内人皆纪宏微之让,一无所争。宏微曰:‘内人尚能无人,岂可导之使争乎?’”此承上文以妻妹及伯母两姑为内人也。凡此皆临文立义,非有一定之主名也。今世俗以内人专指妻妾,盖失其义。又或以畴人专指明于历算者言之,亦为失考。阮芸台相国作《畴人传》,殆袭讹而承谬耳。
家人、白衣皆如称庶人也。《汉书·汲黯传》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师古曰:“家人,犹言庶人家也。”《冯唐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师古曰:“家人子,谓庶人家之子也。”《高祖本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光武纪》:“刘不事家人居业。”皆谓不学庶人家之操作也。《外戚传》:“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师古曰:“家人,言凡庶匹夫。”《游侠传》:“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亦谓庶人家之寡妇也。《通鉴》:“刘向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注:“家人,谓庶人之家也。”《汉书》:“董贤欲求萧咸女为妇。咸曰:此岂家人子所能堪邪?”师古曰:“家人,犹言庶人也。”《通鉴》:“魏文帝祀太祖于洛阳,建始殿如家人礼。”谓以庶人之礼祭之也。柳宗元文:“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国藩按:此亦谓凡民父子,犹贾谊之言布衣昆弟也。《书·康诰》曰:“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窃亦谓当指庶人百姓言之。各传注皆训不能齐家,失其义矣。白衣,犹言布衣,即齐民也。《风俗通》:“舜禹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史记》:“公孙宏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皆谓以齐民而为天子为三公也。《后汉书·崔骃传》“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孔融传》:“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晋书·阎缵传》:“荐白衣南安朱冲可为师傅。”皆谓布衣无职者也。《晋书·胡奋传》:“宣帝伐辽东,以白衣侍从左右。”《通鉴》薛讷以滦河之役免官,以白衣为防御使破吐蕃。刘仁轨以征辽免官,以白衣从军。五代南唐宋齐邱归第白衣待罪。皆谓落职之后,与庶人无异也。《汉书·两龚传》:“闻之白衣。”师古曰:“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亭长掌故之属。”此亦望文生训,非通义也。《三国志·吕蒙传》:“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此亦谓齐民不着兵卒衣也。《通鉴》:“山阳曹伟白衣与吴王交书求赂,帝闻而诛之。”《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望见白衣人送酒。”皆谓平民也。欧阳公《送田昼序》曰:“及农白衣顾宁人。”《日知录》引李泌衣白及《赵世家》愿得黑衣之缺,若别有所谓白色之衣者,皆非确义。
甲乙丙丁,古来皆以记事物之次第。有以为官馆之次第者,如曰甲馆(《汉书·外戚传》),曰甲第(《汉书·张放传》),曰甲观(庾信《哀江南赋》),曰丙舍(王羲之有丙舍墓田),曰丙殿(《汉书·元后传》)是也。有以为帷帐之次第者,如曰甲乙之帐(《汉书·东方朔传》)是也。有以为科目之次第者,如唐明经本有甲乙丙丁四科,而其实唯有丙丁第。进士本有甲乙科,而其实唯有乙科。明经以全通为甲通,八以上为乙是也。有以为藏书之次第者,如唐四库书以经史子集分甲乙丙丁四部,隋于东都观文殿构屋贮书,东屋藏甲乙,西屋藏丙丁是也。有以为卷帙之次第者,如李善注《文选》,分赋甲赋乙以至赋癸,诗甲诗乙以至诗庚。司马温公《通鉴》,分汉献帝为十卷,甲乙至癸;晋安帝亦十卷,甲乙至癸是也。有以为律令之次第者,如曰令甲令乙令丙(《后汉书·章帝纪》)是也。有以为算法者,如勾为甲,股为乙,弦为丙,高为丁,高对冲为乙,地平为丙,北极出地为丁,南极入地为戊是也。有以为官名者,如汉之戊校尉、己校尉,明之甲字库大使、及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大使是也。有以为姓氏之次第者,如南朝王谢、北朝崔卢,皆称甲族是也。有以为假名者,如《史记·万石君传》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及狱吏田甲(《史记·韩安国传》)、齐宦者徐甲(《汉书·高五王传》)、罪生甲祸归乙(《韩非子》)张甲王乙李丙赵丁(梁范瑱《神灭论》)等是也。有以记夜时之晚早者,如本始元年四月壬戌甲夜、地节元年正月戊午乙夜(《汉书·天文志》),自甲夜至五鼓(《三国志·曹爽传》)、四月三日丙夜一筹(《晋书·赵王伦传》)是也。推之,凡物有高下品第者,皆可以甲乙区之。凡人等子虚乌有者,皆可以甲乙区之。温庭筠诗:“往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则失其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