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八(第7/9页)

致李希庵中丞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袁帅之事,尊缄所论甚为允惬。敝处今日专弁前往临淮,作函慰留,兹将敝函与袁来函抄呈一览。

下游水陆连克金柱关、东梁山、芜湖县城,可称极顺。尚未接舍弟函牍,雪琴信则言伤亡士卒甚多。兵锋当最锐之时,宜缓进兵,郑重以图。来示数语,极为切当,即当函嘱舍弟遵照。惟相隔五百余里,亦难一一遥制。多军进攻九洑洲一着,似不可缓。昨夜已函商之矣。

贵部以鄂、皖北防太宽,难再分拨,自是正办。然鄙意湘勇之兴,贤昆仲勋劳最大,若会剿金陵,尚望筹拨劲旅同去。倘虑顿兵坚城,则少拨亦可。藩司印系张君署理,则贾公但得接守颍州之人,即可脱然归去。潘四近日行径何如?尚不显然与尊处触犯否?皖省州县人才太少,不可不广其途以罗之。吾辈冷淡之处,亦宜略改,使人易亲。

复彭雪琴侍郎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惠书敬悉芜湖、东梁一同克复,并知二十及二十一日战事之详,欣慰无既。计青弋、水阳各江,固城南漪丹阳、石臼各湖,我水师皆可遍搜。惟每次大捷之后,弁勇不免疏忽之意。此次务嘱加倍小心。恐伪忠王、伪侍王、伪辅王来援,以疏忽之卒,御拚死之寇,最易吃亏。求阁下格外儆戒维持,至要至要!

太平去秣陵关不远,本可乘势进攻金陵,惟北岸多军尚未到九洑洲,南岸鲍军尚未围宁国府,阁下与舍弟陆师宜暂缓前进。俟鲍军至宁国扎定、多军攻破九洑洲后,再行会剿金陵,方为稳重。水师各营官应如何优保,想已开单在途矣。复问台安。

致张凯章 同治元年四月十七日

昨接来牍,知十九日一函尚未达览。据朱、唐禀,淳安、威坪之贼全数窜回宁国,则徽境已可无虑。惟浙境之贼,青泾、石、太之贼,南繁、芜湖之贼全数窜入宁国,计为数在十万以外,必拚命与官军苦战。鲍军屡捷之余,难免骄矜,又所拨他处劣营归入统下者甚多,尤觉散漫。国藩深以为虑。

贵军现守石、太,百物荡尽,苦况可知。务求训饬诸将弁静镇耐苦,养精蓄锐,不必急求会剿前途,但求力保后路。万一鲍军小有挫失,全靠贵军为后面长城。韦军守青阳,国藩尤不放心。乞阁下时时派人至前敌探听消息,而以屏蔽徽、池为己任。至祷至祷!顺问台安。

复彭雪琴侍郎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九日

内江水师当照来示保奏,淮扬水师已由昌岐保来矣。东坝暂不必打,只要太平关、芜湖守得坚稳,则全题在握。探骊得珠,着着皆活,节节易破,不必急于进兵也。望与舍弟等妥筹。大通、荻港赈米,即日解去。顺问台安。

复郭意城 同治元年五月初一日

此间军事近颇顺利。多公克庐州后,闻狗逆往投寿州,被苗党缚献胜营,现尚未见明文。雪琴与舍弟等于二十一二日连克太平、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等处。鲍公二十四日进攻宁国,计该城亦已孤立无援,倘能迅速得手,进救湖州,拔赵竹生于九死之中,则大幸也。

少荃至上海后,军势日稳。二十一日薛公所派李庆琛之六千人者,败于太仓。闻其全数覆没,沪上为之一震。中外并力防守,当可无虞。少荃急求筠公以自辅,兹将渠来信并片稿寄阅,似宜强起一行。纵不欲遽尔莅官,亦可来皖、吴、淞、沪遨游一周。轮舟来往,腾云驾雾,往返不过十日,亦天下之至快也!如其贲然肯来,俟台旆至汉口时,当放敝处所购轮舟威林密者前往迎迓,敬候复示。顺请台安。

复李少荃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初二日

湘、淮六千五百人,宜合而不宜分,即分亦不宜过四十里,分为头帮、二帮联络驻扎。头帮打仗,二帮或可驰往援应;头帮受伤,二帮亦可递换休息。法提督卜公殉节,尊处宜厚为赙恤。西兵危险之际,我军亦宜妥为救护。进剿则邀约而不会,救护则不约而往会,西人必渐亮我之信义无他肠矣。

复奏大疏甚好,奏调筠公片并来缄已寄去。此间雪、沅等于二十日克太平府,二十一日克金柱关、东梁、芜湖,鲍公于二十四日往围宁国。狗逆被苗党捆送胜帅大营,皖北自是少安矣。复请台安。

复左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初三日

风眩搐掣,贵恙当已全愈。尊体在辈流中最为强实,此当为有余之症。鄙人则日形衰疲,未、申以后,茶然若不能语言者。医者以为脉象极弱,而鉴于润帅之多药,不敢常服补剂。希庵亦恒发吐血之病,均叹羡阁下铁石人也。

鲍军二十四日拔赴宁国,抵防后尚无信来。赵竹生十四日尚有信出城,湖州岿然无恙,可敬可怜!雪、沅于二十二日克复芜湖、东梁山,克后尚未进兵。水师急欲攻九洑洲,而多公陆军不能遽至。沅甫徇耕者之请,将扎至秣陵关一带。弟嘱其待鲍军稳固,多军至九洑洲后,再行会进。狗逆被苗党缚送胜营,此近事之最可贺者,附告一慰。顺问台安。

复沈中丞 同治元年五月初五日

——信防以刘守郡,以顾守玉,以段守丰,局势既定,则此后不轻更张。屈、王二营,王宜早撤,屈可少缓。屈所部之士卒,近岁有功绩而无过犯;屈观察亦正人而有血性者,且于统领信防任内,屡经艰险,均无贻误。该营若撤,须将欠饷全数发给,不可蒂欠。前年撤普军时,每勇仅给六两,系因其误事太大,扰民太甚,故不足惜。近日遣撤升字营,照遣普勇之例,已不足服将卒之心。左帅撤次青之勇,仅给一月,并不满六两,何能帖服?阁下借银一万,调处熨贴,甚善甚善!将来撤屈营时,应请主持全发欠饷。江西自邓、耆为政以来,除一二私营外,类皆视将领如寇仇,视士卒如草芥,处处堤防,故客兵、主兵皆不乐为江西用。辅堂虽无私营,而处处堤防之风未改。阁下素为军士所归仰,更望渐革此风。以君子之道待人,或人才自此日兴。

——九江、湖口终不宜久于空虚,应请于台旆旋省之时,仍调万镇还浔。可否?求酌。

——外间镇将颇言左帅奖本部将领誉之过情,待他部将领持论过刻,台端亦闻此说否?来示前函诸将入浙,似作罢论,后函刘、韩、王、屈并令前去,想尚无定议。鄙意刘决守郡,王决遣撤,均可不往,似宜另议往浙学战之人。

——丁漕各属不能一律,犹巨屦小屦不能同价,众论佥同,已无疑义。大约广信漕以五千为率,各属仍以三千为率,其他处小有参差。银价时有涨落,以及知府之酌盈剂虚,佐杂之漕规换名,均请阁下与方伯裁定见示。永章虽待九月下札出示,而大致不可不早定,使牧令有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