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卷十二(第11/11页)

晋世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况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也。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以上晋

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造,巧谈辨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改。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兔为櫕”,“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以上元魏文字错谬

嗟夫!文字者,六籍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所以垂今,今人所以识古。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兄皆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苍》、《雅》、《方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而祖遇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也。世祖太延中,牧犍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歹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以上自述世习斯业

臣籍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及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苍》、《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苍》、《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以类编联,文无复重,统为一部。其古籀、奇惑、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训诂假借之谊,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逐字而注;其所不知,则阙如也。冀省百氏之观,而同文字之域。以上自述撰集文字以义为主,而训诂音声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