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家诗钞卷二(第6/11页)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余年,遑惜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咏三良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箴规向已从,计议初无亏。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罔迟疑,投义志攸希。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负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一作斯人久已没,千载有深情。
○《淮南子》: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
读山海经十三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识度。《周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民发古冢所获书也。
玉台凌霞秀台:一作堂,王母怡妙颜。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山海经》云:玉山,王母所居。郭璞注云:王母亦有离宫别馆,不专住一山也。
○《穆天子传》:西王母宴穆王于瑶池之上,为天子谣曰云云。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西南望昆墟墟:一作仑,光气难与俦。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西山经》:槐江之山,其上多琅玕,实惟帝之玄圃。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爰有淫流,其清洛洛。瑶流,即淫流也。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峚:音密。《山海经》云:峚山上多丹木,黄华而赤实。丹水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黄帝是食是飨。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山海经》云: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又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东山经》:芜皋之山,东望榑木。《海外东经》: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山经》云:三珠树,生赤水上。桂林八树,在番隅东。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载民之国,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山经》云:不死民,在交胫国东。其人黑色,寿不死。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山经》云:精卫,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东海。刑天,兽名也,口中好衔干戚而舞。
巨猾肆威暴,钦违帝旨。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长枯固已剧,鹗岂足恃。
鸼鹅见城邑鸼鹅:当作鸱,其国有放士。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帝令祝融杀之羽丘。仲父请去竖刁三子,齐桓公不听。
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旦湛空觞旦:一作但。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一作鸟为动哀鸣,林为结风飚。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桃花源诗 并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扶:一作于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一本有游焉二字,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