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十月围城(第7/11页)

随即李纲拉着禁军殿帅王宗楚入见赵桓,说皇上你听到外面的呼声了吗?将士们都愿意在东京保家卫国,即便你带他们西巡,但人心思变,又有多少兵士愿意跟随,发生兵变怎么办?兵士都跑了,金兵追上了谁来保护你?

赵桓最终决定留下,因为他明白,他走不了,只能死守东京。

靖康元年正月初五,下定决心留守的赵桓罢免了主和派宰相白时中(当然,白宰相在禅让问题上是反对派,被清理是早晚的事),李邦彦升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吴敏知枢密院事,赵野为门下侍郎,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马军太尉曹曚为副使,王宗楚为殿前司指挥使,建立了一个战时指挥部。

战时指挥部一是加强城防,二是诏令四方军马勤王,三是派人出使金营,寻求和谈的希望。

正月初六,第一支勤王的部队在泾原军将领吴革的率领下抵达东京,给赵桓打了一针强心剂。

正月初七金军兵临开封城下之前,宋人基本做好了准备。

完颜宗望(韩离不)在城西北牟驰岗下寨驻扎后,随即向西水门酸枣门发动强攻,李纲组织开封军民击退了女真人的进攻。

初九,金军加强了进攻,猛攻通天、景阳门,李纲闻讯亲率一千弓箭手赶去助战,射杀了很多攻城金兵。随后金军改攻封丘、卫州等门,均被击退,当天从早杀到了下午,金军损失数千人马,遇到南侵以来的最大打击。

在双方激烈交战的同时,外交谈判也同时展开。

金兵刚到开封,赵桓就派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为使者,带上一万两黄金前去“慰劳”金军。

事实上,寻求和谈,从开始到最后宋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当初徽宗皇帝知道金兵南侵后,一名李邺的小官就主动提出去金营求和,赵佶派他前去金营,并带上了不少金子。完颜宗望(韩离不)把金子收下,和谈的事压根没提。李邺为了减除自己的罪过,把女真人形容为“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人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后来东京人给他封了个“六如给事”的外号。

完颜宗望(韩离不)再次收下红包后,派了一个叫吴孝民的燕人为使者回访,提出撤兵的要求,一是以黄河北岸为界,二是给金军报销来回车旅费。

赵桓方面表示割地肯定不行,要银子嘛,可以商量。

两轮强攻不成后,完颜宗望(韩离不)终又主动派出使者去见宋人,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宋朝派一位亲王到金国作人质,一是以后两国边界要以黄河为界,三是要劳军银两。

负责守城的李纲知道开始和谈后,主动要求去金营和女真人谈判。但赵桓拒绝了,他觉得李纲的性子太刚,去一定会惹怒女真人,后来派性格柔弱的知枢密院事李棁为正使再带郑望之等人再赴金营谈判。

李棁等人出了城,因天色已黑差点被金人放箭射死,到了金营话都说不清楚,只是带回了宗望开出的条件: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绢彩各一千万匹,马、驼、骡、驴各一万匹,岁币每年两百万贯,并遣返所有逃到宋境的燕云百姓官员,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送亲王一名到金国做人质,另派一名宰相到金国一同划定三府边界。

李棁走后,金人嘲笑说宋人怎么派了一个妇人来军中谈判。

李棁回城后,向赵桓汇报了结果,女真人的狮子大开口让赵桓心疼,但他打不定主意拒绝,于是让李棁和大臣们会商。

以李邦彦、张邦昌二相为首的大臣们会商的会果是,银子要让女真人打五折,送亲王割地的条件完全答应。

对这个商议结果李纲表示反对,太原、河间、中山是边部要塞屏障,女真人此次奔袭,都未能攻克这三座坚壁,怎么可以主动割让给金国,何况一下要这么多银子,不是端了帝国的老底吗?至于送亲王宰相为质,那太伤帝国的面子了。

他与李张二大执宰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朝堂上的文人们大多用沉默来表示他们对后者的支持。

李纲无能为力了,他发现自己势单力孤,从帝国的一个中层干部跻身为拯救帝国的灵魂人物,他的资历还太浅,威望还不够高,他无法撼动奸猾而胆怯的执宰们。

他提出辞官,赵桓当然不同意,说李爱卿你还得给我守好城,和谈的事他们几个执宰做主就行。

议和之事已不可阻挡,亲王作人质方面,康王赵构(后来的宋高宗)于危难之际主动请缨去金营作质,宰相则派出了少宰张邦昌;银子方面,执宰们则想法搜刮城内的一切财富,以满足女真人庞大的胃口。

但李纲最后还是扣押了割让三镇的诏书,在他看来,这是帝国的命根,是绝不能割让的。

当时的情况,用金钱来拖住贪婪的女真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正月十四日,李纲最期待的种师道终于带领着他的部队来到了开封。

世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次伐辽失败,童贯把种师道当成了替罪羊,老种经略被免职,提前退休。

这却让种师道提前脱离了幽云那片是非之地,加之老种相公在出征前就公开反对对契丹人落井下石,所以后来当童贯等人为辽事而耗子钻风箱两头不是人的时候,种老将军反而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皇帝徽宗没让种将军在家呆多久,很快就任命种师道为宪州(今山西静乐)刺史,知环州(今甘肃环县),又很快恢复了种师道保静军(今宁夏灵武西北)节度使的职务。

接到新皇帝赵桓勤王的急诏,老种相公率领部下十万里火急驰援东京,于正月十四日到达了开封。

老种相公的到来对于开封军民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种家三代在西北累积下来的功名,及老种相公的品行及战斗力,都让开封军民视他为救星。

进城后,赵桓拜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及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帝国的武将终于在危难之际当上了枢密院的副职。

种师道之后,各路勤王队伍也随即赶到,姚平仲率秦凤军、范琼率京东路骑兵、马忠率京西路军齐集开封,到正月二十一日的时候,东京城内外的宋军已达二十万余,是金军的四倍之多。

东京的部队多起来后,赵桓的腰板也硬了起来,但是,二十多万大军的指挥权是一个问题。按理说之前李纲是东京保卫战的总指挥,来的援军自然应归他指挥,援军进城后李纲也明确向赵桓提出要求,把种师道、姚平仲等部割归其率领。

可是这么多兵让李纲一个人管,赵桓并不放心。他以种师道老而知兵为由,设置了宣抚司,以种师道为河北河东京畿宣抚使,姚平仲为宣抚司都统制,西北军和四方勤王之师由宣抚司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