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守尼寺,绝望中寻找通天法门(第7/9页)
李治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你又来烦朕了,真是片刻清静不得。”话虽如此并无责怪之意。皇后的脸色却立刻阴沉下来——此女便是她在后宫中最大的敌人,萧淑妃。
萧淑妃乃兰陵萧氏南朝后裔,颇具南国女子的婀娜俊秀,又性情活泼,自从身入东宫受封良娣以后就甚得李治欢心,先后为李治生下两个女儿,特别是一年前她又产下一子,取名李素节,自此成为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之人。
伴着娇滴滴的笑声,淑妃娉娉婷婷来至近前,根本不理睬皇后,一把拉住李治的手:“走!”
“上哪儿去?”李治险些被她拉个趔趄。
萧淑妃更是一阵娇笑,燕语莺声道:“咱们素节会爬了,白嫩嫩跟个小兔似的,可有趣啦!”
“是吗?”李治听了也很高兴,“朕倒要去瞧瞧。”
“那快走吧。”淑妃轻笑着,蹦蹦跳跳奔向花丛,她那绫罗纱裙随风飘摆,恍如翎羽艳丽的翠鸟。李治则追逐着那道斑斓倩影,也往春光明媚处跑去。
王皇后望着此情此景,脸色越发难看,白皙面庞上仿佛结了一层冰霜——淑妃公然与皇帝戏谑,对自己视若无睹!当今皇帝膝下共有四子,除最小的素节外,长子李忠,年已六岁;次子李孝,年方五岁;三子名叫李上金,不足四岁。但这前三位皇子的母亲皆是寻常宫婢,远不能与萧淑妃相比。自己无宠而居正宫,淑妃专宠而育皇子,长此以往不堪设想啊……
李治追随淑妃跑进花丛,眨眼间却不见她人影,只闻那咯咯轻笑声。他知道准是这鬼灵精与他玩笑,故意躲起来,于是撩拨花枝寻找:“你在哪里?快出来啊……再不出来朕生气了。”
淑妃兀自笑着:“要我出来也可以,陛下要答应臣妾,在我宫殿周匝也种上这么一大片花,而且要一年四季都有花开。”那声音忽左忽右,显然她正低着身子在花间穿行。
“偏你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朕答应便是,你出来吧。”
“陛下还是自己找吧。”
李治寻来觅去,兴致逐渐索然——他不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周幽王、齐后主,现在这等小儿女之乐已不能满足空虚的心灵,他苦苦寻觅的绝不仅是一件尤物,而是能真正体恤他、理解他的知己。他渐渐停下来,望着四周迷离的花影,发出一声叹息。
突然,一阵清脆的啼叫声打破了他的惆怅,紧接着自花丛间窜出几道金黄的掠影,在眼前一闪而过。
“是黄莺!睍睆黄鸟,载好其音。真美啊,真动听啊……”李治不禁抬头,目光随着鸟儿移向高远的天空。
春莺啭……春莺啭……
那一刻他倏然想起一个人……
“陛下。”萧淑妃久不见李治寻来,撅着嘴从百花深处走出来。
李治却未理睬,依旧仰望着那群鸟儿。
萧淑妃也觉厌烦了,努着嘴道:“唉,不闹了。咱去看素节吧。”说着又牵起他的手。
李治心不在焉地被她拖着走了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找寻那美妙的啭啼之音,却见春莺早已不见踪影,空留一片湛蓝无垠却空旷孤寂的天空。
三、结习未尽
明空迷迷糊糊醒来,有那么一瞬间,她忘记了自己是谁,也忘记自己身在何处,萦绕心间的只有方才那个梦。那梦平淡而琐碎,谈不上多美,却也不算恐怖,宛如她在深宫中经历的那一个个无聊、无趣的日子……
夜还很深,四下一片黢黑,隔着窗棂纸能看见夜空的点点繁星。恍惚良久,记忆才渐渐恢复,明空意识到自己一如既往躺在禅房里,赶紧闭上双眼,翻个身继续睡——那个平淡的迷梦固然不好,却比现实的迷梦强多了。感业寺的日子除了无聊、无趣还有无奈和无望。
不过无论她如何努力,却再也睡不着。每天都是诵经念佛、顶礼膜拜,这种生活固然单调,却也谈不上辛劳,哪有许多的觉可睡?她强自闭着眼睛,想唤起一些美好的记忆,让甜蜜往事催起睡意。然而往事便如一口枯竭的深井,空空如也,无计可施。
她何曾有过有什么甜蜜往事?所拥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和苦难,或许有过刻骨铭心的爱,但与之一蒂双生的还有恍如隔世的痛,回忆只能令她更加神伤。她所追求的美好还在未来……如果有未来的话。
与失眠一起折磨她的还有寒冷,虽是阳春时节,但夜晚还很凉,尤其剃发之后,头顶和脖颈总是凉森森。这凉意似乎能透过头颅进入身躯,让整个身体乃至心都变得冰凉冰凉的——对女人而言,头发是何等重要啊!
就在明空辗转反侧之时,钟声突然响起。
寺庙的钟不是随便敲的,尤其长安城中的寺庙,除晨昏之外钟楼的门都是紧闭的,夜半三更突然敲钟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但明空不关心,也懒得关心,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未亡人,天塌下来又有什么大不了?若就此死去,或许一切都解脱了。她睁开眼,满不在乎地躺在黑暗中,任凭外面渐渐大乱,动也不动一下。睡在她床边的小沙弥却蓦然惊醒,慌促起身,急切地摇晃着她:“快醒醒,寺里出事了,鸣钟召集大家呢。”
这沙弥尼并非旁人,正是明空当才人时的贴身侍女阿朱——宫女与嫔妃女御不同,皇帝驾崩一般是不出家的,顶多换个差事,年纪大了则到掖庭里干杂活,平素有些干才人缘的说不定还能提为女官呢。可凡是各个嫔妃最贴身的宫女,运气可就没这么好了。因为她们有被皇帝临幸的可能,而且与主子关系亲密,主子出家当比丘,她们就要当沙弥,继续服侍在主子身边。
借着逐渐亮起的朦胧灯光,明空见阿朱神色甚是慌张,无奈叹息一声,还是爬了起来。即便时至今日,她若违反寺规,阿朱也得跟着面壁思过,明空就算不为自己想,也不能连累人家跟着受过啊。
“快些,大家都去大殿了。”说着朱儿已吹燃火折,点亮油灯,“夜半正凉,得穿暖和点儿。”她打开放在墙角的衣箱,翻找几个月前穿的厚麻衣。
明空隐约看见衣箱中闪过一抹红色——是母亲做的石榴裙,昔日带入皇宫,如今又带到感业寺。经历十多个岁月,裙子已十分陈旧,稍不注意就会撕破,颜色也消褪许多,但在昏黄的灯光下还是十分醒目。那一刻她记忆的深井似乎一霎时溢出了水,不过却是苦水,汇成一条无精打采的小溪,漫无目的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