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纸币做的老虎就是纸老虎(第7/12页)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到了你死我活的关键决战时刻。美国要是真的收缩后退,那也和苏联一个下场。卡特总统畏畏缩缩地搞战略收缩,结果越收缩问题越严重。卡特温和政策执行到最后,伊朗爆发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政权,卡特也因为救人行动失败丢了总统宝座。
卡特派去救人的特种部队在伊朗沙漠里撞飞机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美军经常自摆乌龙。不过事情架不住细想,动用特种部队救人只能说明美国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就算伊朗这次能把人救出来,下次又该怎么办?
没办法说到底就是没钱,美国的问题在于一直在赊销东西,把太多的纸币撒向世界。别国手里攒下了太多的美元,多到超出了世界各国交易所需。既然日本、欧洲手里都有美元,诸如伊朗这样的产油国把石油卖给谁都能拿回美元。就不是非要抱美国大腿,容忍欧美资本控制本国石油业,拿走大部分石油利益,容忍美国驻军保卫石油资本,容忍国土上存在为美军和亲美的权贵服务的酒吧、红灯区,容忍巴列维朝廷用军警维护这些伊斯兰社会无法容忍的东西。
伊朗人能推翻巴列维,其他国家也一样能推翻亲美政权,谁都知道美国靠美元,美元靠暴力,卡特搞战略收缩,本质上是减少自己使用暴力的能力,直接打击了美元的信用。美元信用没了,再也收不到铸币税,剩下的暴力也是无本之木。所以卡特这种玩法注定要让美国完蛋。
里根自认为比卡特聪明,看透了超级大国的本质,知道收缩战略是自取灭亡。上台之后,里根立刻转向强硬,一边支持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又用秘密军火交易换回了人质,一边采取了貌似自杀性的经济政策——坚决加息,把基础利率加到20%以上,主动借高利贷,誓死保卫美元账面信用,吸引美元回流。
美国政客不是出身于律师,就是来自工商界,大部分都在军队服役多年,唯独里根是好莱坞演员。不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里根的演技绝对专业,而且他在当演员的时候还有一重身份——联邦调查局在好莱坞演艺圈里的卧底,代号“情报员T-10”,算是演员中的演员。
恰恰好莱坞这种名利场是最善于玩浮华的,年年都有身价几千万的好莱坞明星破产,年年都有无数人打破头往里钻。里根就是用这种好莱坞风格,确定了美国今后几十年的走向——把美国搞成了好莱坞大片,买美国国债就像投资拍电影,而且是拍一部买美国国债比什么都赚钱的广告片。
里根的经济政策也彻底戏剧化了,经济学课本上都说里根奉行“供给学派”的政策,但是实际上,里根把美国的基准贷款利率提高到20%,国债利率提高到15.8%,在这种行情之下,企业如果做不到每年2位数的纯利,那必然要亏损关门。除了债券,什么东西也供给不出来,有钱人与其投资再生产,还不如把资金拿出来就地放债。所以美国的企业家在大骂里根之余,纷纷把工厂关门停产,或者搬到利率不那么变态的外国。
这个政策的目的是让美国不再依靠每年新赚到的钱过日子,甚至不再靠赚到的钱还债,而是靠每年新流入的投资来维持繁荣。说白了就是借新债还旧债,把面子维持住,然后再靠面子借钱。
于是美国国债这个肥皂泡越吹越大,在里根的广告宣传兼高息利诱下,外国人拿到美元,第一个想法不是把美元拿回美国买东西,而是买美国国债,在美国投资,换取高额利润。
这样,尽管每年美国要向全世界的投资者付出上千亿的分红,还要拿更多钱去国外买东西,但美国国界之外的美元并不会因此增加太多——新增的美元都买成美国国债又借给美国了,就算美国敞开了印刷机印钱,市场上美元贬值也不会太严重。
后来历任美国政府也是萧规曹随,延续了这套被称为“货币主义”的政策,即便后来美联储不断降息,但是美国的基准利率始终比经济增长高一些,这样买债券就比投资任何东西都合算,美国就可以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收回花掉的美元,继续印纸片换物资,保持周转下去。美国因此迎来了最大的繁荣和冷战胜利。
冷战结束二十年之后的今天,美元依然是全世界通用的货币,美国国债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常见的投资方式,卢布在俄罗斯国内贸易中,使用的比率不足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冷战胜负的本质,因为这场胜利,里根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从历史进程的另一面看,里根确实“伟大”,因为印钱比造东西赚钱容易,他这套办法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印钱之路,实际上加速了美国工业空心化,同时也为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注入了一大笔流动资金。里根卸任之后,他的铁杆拥护者提议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也就是俗称的“总统山”上再刻上一个里根头像,不过这项动议并没有获得国会的支持。也许再过几年美国经济崩溃了,我们应该把这山头买下来,把里根刻上去,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对时间确实是怀有独特的敬意的——所谓“有仇必报有债必还”就是。
“币缘战争”:枪杆子里出美元
货币和金融这种词说起来既热闹,又玄乎,其实只不过是经济活动的表面现象,就像我们说谁的气色好只是身体健康的表象。
经济活动的本质是物质生产,美国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黄金帝国”也是表象,本质是美国的工业对日本、德国、西欧乃至新兴工业化国家逐渐丧失了竞争力。比如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世界90%的收音机,20世纪60年代几乎都被日本抢去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产了全世界90%的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又都被日本人抢去了。“二战”之后,全世界都开美国吉普,到了越战的时候美国老百姓开大众甲壳虫,美军自己都开租来的丰田陆地巡洋舰。
与此同时美国武器对中国、苏联这些对手也丧失了威慑力。前面说到美国人在越南损失了7000多架飞机,其中有3000多架是被我们援越的高炮部队打下来的,援越部队损失只有1400人,这和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空军对志愿军阵地动辄投下几万、几十万发炸弹,而我们只能从美国哑弹里拆出炸药来挖防空洞相比,双方的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美国的工业优势越来越小,美国人也得改变策略,寓言故事里说得好,如果不能跑得比老虎快,跑得比同伴快也行。“比优”不成,美国还有一个“比烂”的选项,只要别人比自己更烂,自己依然是胜利者。美国也许不能既有黄金又有工业,不过只要美元相对其他货币更稳定,那么美元依然是最可靠的国际结算货币,按前面说过的,美国就依然可以坐享铸币税。可见,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让别人的货币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