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0亿人的幸福额度(第9/10页)

2008年粮食价格高涨的时候,墨西哥、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已经开始饿肚子了,只是因为3年来在美国金融资本大发量化宽松救急之下出现缓和,这才把问题拖到2011年。今年全世界粮食普遍歉收,恐怕要有几个国家年关难过了。

能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只有工业化。印度耕地比中国多十几亿亩,但即便在所谓的绿色革命之后,粮食产量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尼日利亚土地平坦,可耕地数量等于中国的40%,水热资源都比中国丰富,如果能有足够的化肥、农药、拖拉机、水利设施,即使将来人口增长到三四亿,农业基础条件也足够应付。这么好的农业条件,现在之所以搞成粮食不能自给,纯粹是因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地主和权贵也没心情管农民的死活,连基本的灌溉渠道都修不起来。

到目前为止,尼日利亚灌溉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不足1%,粮食单产不足中国的1/4。所以只能靠进口粮食活命。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只有工业化种田,水利、化肥、良种结合,以城市为核心建立农业科技网,才能避免下一代人甚至这一代人陷入大屠杀、大饥荒。

而这些离不开发达的工业和教育。中国如果没有在70年代完成石化工业建设,完成全国性的水利布局,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高峰到来时,我们的命运会比这些国家悲惨得多。现在,我们每年能供应每人几十公斤的肉给老百姓吃,我们当然是第三世界的模范。

除了工业化对粮食的直接增产作用外,从各个工业化国家的通例来说,一旦工业化到了全民展开的程度,妇女受教育比例和就业比例都急剧上升,工业化生活之下,核心家庭对妇女的工资有很大需求,主动地会控制生育,人口增长自然就得到了控制。事实上,西方工业国的主要政策都是刺激生育,中国很快也将进入这个阶段。人口增长降下来,吃饭也就自然不成问题了。

所以说,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要避免血腥的内战或是超级饥荒,唯一的选择就是工业化。有工业化,才有生存权。仅仅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工业化是基本价值、是核心价值!

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生活模式,至少破坏了农业社会、游牧社会存在基础。这一点无可否认。再落后的国家,哪怕一斤钢材、一斤水泥都造不出来,也必然有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连电话线都造不出来的国家,也有手机通信。哪怕是刚独立的南苏丹,首都也有柏油路和自来水,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超出了农业时代最伟大的城市。

这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能不靠工业化社会的力量独立承担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非洲角落里的一个农民可能对外面这个迅速工业化的世界一无所知,但附近的矿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病菌和微生物。如果这个农民得不到现代医疗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他和他的庄稼、牲畜很可能会因为全球化的人口流动陷入灭顶之灾。

新几内亚的部落偶尔还会按照农业时代的传统发动战争,但很明显,这种几千人的冷兵器会战并没有哪次让新几内亚改朝换代,就算是农业时代最优秀的统帅率领最勇猛的部落战士开进首都,也马上就会被现代警察逮捕。

说到底,残存的农业社会根本不再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轨迹,全世界已经没有农业文化、农业社区存在的环境。他们存在与否只取决于工业化社会的意愿。

不管伪善的知识分子怎么装着尊重“传统文化”或是“自然遗产”,客观事实就是如果他们自己去那些地方,一定会选择坐飞机去,或者还要换乘吉普车。

而且,全球官方媒体和商业广告一起,已经在几乎所有人的潜意识里植入了一个标准:工业化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假装尊重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去推行工业化生活,强行要求落后地区在已经破坏的农业社会“硬件”上运行原来的“软件”,本身就是在刻意制造痛苦和动荡。

说到尊重落后地区的人民的意愿,我去过许多落后的山区主题文化公园,没有哪个落后地区的老百姓表演旧民俗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目标就是为了盖楼、通电、引入自来水,送孩子上学,绝不是为了保持旧日的生活模式。这才是工业化文化渗透下,落后地区人民的真实愿望。

只有到了工业社会,经济全球化,所有的社会模式要么工业化,要么绕着已经工业化的社会转,这才有了全球通行的经济结构和统一的社会发展模板。

从这个角度说,只有那些在全球推行工业化的工业国才有资格领导世界。中国要压倒现在统治世界的金融资本,扩展工业化社会的边界,必须抢先拿到这个道德制高点。

工业党总会赢

当然了,人道主义和道德制高点本身没有杀伤力。工业化只有实践了才有价值,才能“普世”。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工业力量还不够,在全球占的工业比例不够高,所以愿意在既有秩序下发展经济。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不管中国做什么,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统治世界的金融资本也必然要来找我们的麻烦,企图肢解中国的工业社会,削弱中国的工业力量。

与其等别人打上门来围攻,已经遇到发展边界的工业化中国不如主动出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力量,支持他们的“工业党”执政,然后接受中国的工业化输出,共同建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

从战略上来说,这其实就是毛泽东跳出外线,转守为攻的思路。从历史上看,这也是很稳妥的做法,因为工业党的战斗力从来远胜地主和买办。工业本身需要纪律,需要统一指挥,需要牺牲局部效率来提升总体效率,这和打仗本来就是一回事。

现代战争其实更像一个工程项目,有参谋部组织实施,有后勤部打理一切,如果再有政治部号召动员,那就基本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再有个装备部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善装备就会越战越强。能打的军队一定能干好工业,喜欢搞工业的政权也一定能搞好军队。

反之,买办政权讨厌造东西,总想着从外国主子那里买点便宜武器镇压“叛乱者”,所以打起仗来必须死保和外国主子联系的交通线,敌人打到这个命门就傻眼了。用军饷和吃空饷的市场经济原则组织起的军队作战是买卖,哪部分都不肯牺牲,进攻比谁慢,防御比谁快,这样的军队再多,也没什么用处,就算冒出来个74师也会被大伙合伙卖给人民解放军围歼。中国20世纪的历史就是买办误国,被工业党消灭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