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16/20页)

另一个高级共谍郭汝瑰在军务署副署长任内向共军提供了国军作战序列及编制装备人马数目表,还提供了对东北战局十分重要的最高统帅派军队接收张家口、北平、塘沽地区,阻止共军出关的计划。在任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和军调部张治中谈判助手期间,提供了国军整编情况和三人小组会议政府方面的机密情报。在第三厅厅长任内,提供了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及调归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序列的九个军和炮兵、工兵的情报。在担任徐州司令部参谋长期间,提供了国军进攻大别山后徐州司令部所辖兵力配置情况、徐州司令部解围兖州的计划。回任第三厅厅长后,提供了国军解围长春的方案、解围双堆集计划以及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底国军的江防计划、十二月初国军京沪地区江防要图等。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徐蚌战场粮尽弹绝,罗掘俱穷,在此千钧一髮危局下,京沪铁路管理局局长陈伯庄与退役的前美国十四航空队队长陈纳德密商重建飞虎队,并租用美国驻沪海军飞机到徐蚌前线支援被围的四十万国军。倘此举成功,徐州被围国军可以顺利突围,邱清泉、李弥等精锐部队全可保存,戡乱战事将会开创新局,非但江南国土不至沦陷,徐州剿匪总部还可挥戈北伐收复华北失地。可惜事机不密,半途而废:陈伯庄的私人秘书霍实子探悉此事立即向高级共谍陈铭枢汇报,陈赶赴南京找司徒雷登大使,威胁美国大使「不要插手中国的事」,并以「留有余地」作为利诱、许诺今后充当美国与中共建交之「搭桥人」,硬使司徒出面制止了陈纳德将军的援华壮举。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六日,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以廿五万国军统帅身份派邓宝珊签署「北平和平解放协议」,使共军不发一枪一弹开入北平。二月一日,人民日报竟登出共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近两千字的致傅作义最后通牒,先是声讨傅的「罪行」,然后限五日内投降,否则城破后必予严惩云云。傅作义看到这封一月十六日签署的信件,感到震惊与愤怒,他内心饱受屈辱,不禁捶胸顿足,悔恨自己何必投共。此信是毛泽东起草的,一月十六日由林彪交签署协议的邓宝珊转递,邓见此函出言不逊,深怕功亏一篑,便拖延了多日,最后由傅冬菊塞在傅作义书房的大堆文件中,二月一日前,傅始终未看到这封侮辱他人格的最后通牒。据傅作义堂弟作信推测,设若邓宝珊一月中旬将通牒呈交傅作义,以他「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脾气,是绝对不会接受那个和平解决协议的。倘若傅作义能像昔日守涿州那样坚守北平,凭藉兵精弹足,再坚持一年多韩战就爆发了,大陆何至沦陷?

李宗仁派桂系立委黄启汉在北京设立电台与南京联繫,不料黄启汉经李济深策反投共,把南京傅厚岗李宗仁官邸的秘密电台呼号以及电报密码本全部出卖给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由李指定专人为黄启汉收发翻译李黄之间来往电报,然而黄向李宗仁谎称电台设于傅作义总部。所以和谈期间,中央代表与南京的电讯来往全为中共掌握,故中共在谈判桌上态度十分强硬,终于导致和谈破裂,而张治中、邵力子等五名谈判代表与顾问团顾问竟全部变节投共,此係古今中外历史所鲜见者。

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书记张执一策反了首都警卫师--九十七师师长王晏清,还联络了驻扬中的四十一师师长刘卫和驻沪青年军二0九师师长方懋锴。共军渡江时,上述部队未经抵抗就自行瓦解。

张执一派王锡珍策反国军海军最大的重庆号巡洋舰,一九四九年二月廿五日该舰舰长邓兆祥上校率舰由吴淞口开往共区烟台。由此引起链锁反应,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在南京哗变、长治号在长江江面叛逃,不到一年共有大小舰艇九十七艘相继哗变,投共海军官兵达三万八千人,这些官兵与舰艇成了共军海军的骨干。

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透过海军总司令部新闻处上校专员郭寿生策反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承诺邀林组建共军华东海军。接着,林重新部署,将所属舰队集中在几个港口,为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五百公里的江防敞开封口。林遵为阻挡长江上游国军舰艇下驶,决定在镇江发难。一九四九年四月十八日,第七绥靖区司令张世希要求林率舰沿江巡逻,防止共军过江。林遵阳奉阴违,只通知各舰艇在共军炮火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作短程巡逻。廿三日,林率九舰、十六炮艇叛变,导致共军顺利渡江未遇狙击。

中共地下党以卅两黄金帮助陆军总部兵工处少将处长戴戎光贿赂总统府军务局局长俞济时,让戴当上了江阴要塞司令,又利用戴氏贪财的弱点,陆续安插地下党员唐秉煜出任要塞工兵营营长、唐秉琳出任要塞炮兵总台台长、王德容任游动炮兵团团长、吴广文任守备总队总队长。四月廿一日凌晨共军专拣江阴渡江,唐秉琳王德容立即叛变,对储备粮弹三个月的黄山守军形成包抄,还破坏了黄山通讯网,使戴戎光与其亲信失掉联係,要塞炮台则由叛军掉转炮口向八圩港的国军廿一军射击,又封锁江面迫降江防舰队。戴戎光被叛军生擒,共军遂以江阴要塞为据点,在东西两侧陆续登岸,使国军苦心经营三个月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

潜伏在江防警备司令部任中校作战参谋的共谍沈世猷凭藉人事关係渗入汤恩伯总部第三处,以工作便利,窃取了国军淞沪地区的工事构筑防御配备及作战计划要点、江南主阵地兵力配备、江北桥头堡阵地兵力配备、国军总预备队兵力控制地点、荻港兵力配备详图等,通过地下联络网送到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手中,所以共军首先突破荻港,千里江防溃于蚁穴。

一九四九年九月国军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奉命从舟山北上封锁吴淞口。张执一策动该舰枪炮长陈仁珊于九月十九日哗变,他率四十一名叛兵打死十一名军官,将舰只由吴淞口开往已陷共的上海,此举对国军海军实力打击甚为沉重。

一九四九年五月廿五日,共军攻入上海市中心,国军仍死守苏州河以北地区。张执一派王中民冒着炮火过苏州河寻找五十一军军长王秉钺,恰好王军长负伤离开,已由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代理军长。王向刘劝降,刘昌义本係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历史上曾多次追随冯玉祥反叛中央,其军阀本性难移,故一拍即合,乃过河与共军三野廿七军军长聂凤智见面,同意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