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从黑暗走向黎明刘知远 刘承祐 郭威(第9/11页)
有皇帝在后边督阵,谁也不敢退后,战死能当个“烈士”,家眷都有优厚抚恤,退后就要以军法问斩,什么都捞不到。周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慕容彦超顶不住了,周军破城而入。慕容彦超平时好造假钱诈取军人钱财,当慕容彦超大呼手下说:“快给我顶住,我把我所有的银子都给你们!快顶住!”当兵的都呸道:“去死吧你,你的银子都是假的,不玩了!”一哄而散。慕容彦超被周军围在府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投井自尽。郭威入城,对慕容家族毫不客气,
下令夷族。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一人有罪、诛灭九族”,成者入天、败者下地。只要是犯事了,无论家眷年幼长大,即使刚出娘胎的婴儿,照杀不误,这叫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究其原因,还是私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权力的排他性,权力场就是赌场,大家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注,赌赢了一本万利,赌输了人头落地。史书中简单的一个字“族(动词)!”不知饱含了多少无辜者的血泪。历史是用血来写就的,除了血,还有无尽的千古浩叹。
九
郭威留下自称是“兖国公”颜回后人的端明殿学士颜衎做“兖州市代理市长”,处理一些遗留问题。郭威离开兖州回京,路过曲阜时,郭威去拜奠了孔圣人。手下人劝:“陛下位尊九五,不宜去给臣子下拜。”郭威却说:“孔子是百世帝王师,我们做学生的哪敢对老师不敬?”
孔老夫子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享尽“荣华富贵”,自汉武尊儒后,历代帝王莫不对孔子趋之若鹜,膜拜有加。甚至孔子的后人都跟着沾光,嫡系子孙世袭“衍圣公”,到了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十一年(公元 1307年),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实际上与皇帝同一级别。在封建时代,孔子是万万骂不得的,因为他是“圣人”。当然到了近代,孔子被请下了神坛,砸倒了孔家店,孔子也成了“臭名昭著”的“孔老二”。
为了给自己装点门面,郭威又从民间找到了孔圣人第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和颜回的后人颜涉(颜衎会不会吃醋?),授孔仁玉曲阜令,颜陟为主簿。在曲阜玩了一圈后,郭威启驾还京。
慕容彦超是后周境内的最大的一颗定时炸弹,拔了这根刺,郭威感觉浑身轻松。人也是如此,心中有事,面露愁容,一旦事情完善解决,自然就心情畅快。
郭威回到京师不久,就下令修改盐法,后汉对贩私盐的行为打击极为严酷,私贩盐曲一斤以上者就要砍头,而郭威为了缓解民间的情绪,多给老百姓一条活路,便改为“盐曲犯五斤以上处死”。古代的盐事关国计民生,政府垄断经营,民间贩私盐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著名的程咬金(程知节)和王仙芝黄巢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到了广顺二年(公元 952)的九月,契丹人又来找事了,抄掠镇州一带。郭威知道契丹人还在做着石敬瑭时代的黄梁美梦,想让刘崇这个沙陀翁坐在自己现在的这个位子上,然后继续做中原的干爹。郭威冷笑:“刘崇老儿是石敬瑭,可朕不是李从珂!”召成德节度使何福应战。何福派龙捷都指挥使刘诲等人出兵告诉耶律述律,现在的中原皇帝不是李从珂,请回吧。
契丹军在贝州(今河北清河)和周军试探性的打了几仗,双方其实都不想玩命,契丹军来内地是来“采购年货”的,周军中多是些人精子,哪个肯送死?何况皇帝又不在身边,乐得偷奸耍滑。契丹军捞够了就回去,但回军途中又手痒难耐,将当地的成年男子砍杀无数,然后大摇大摆而去(真是野蛮!)。刘诲等人也不想多事,契丹人走了更好,谁想去提着脑袋捞一个“烈士”的美名?坐视老百姓被杀,然后回去交差。
在阶级社会中,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命根本不值几个钱,杀了也就杀了,死后连个名也留下不来,最多就是“张三、李四”之类的。古代统治者所谓“爱民如子”之类的美丽承诺,虽然张三比李四做的可能会好一些,但归根到底都是没把老百姓当回事的。天下百姓千千万,死了三五十万,处在金字塔顶层的统治者根本感觉不到。怪不得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相对来说,在五代时期,郭威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和之前的刘知远、石敬瑭等人不同,这老几位是纯粹的乱世军阀,因势取事。郭威取得成功的道路虽然和他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郭威心胸宽大,对老百姓的疾苦比较同情,不似前几位,拿老百姓当他们家的取款机。
郭威即位后,就将刘承祐搜刮进宫的稀世珍宝取出来,命人全都砸烂,晓喻群臣:“真正为君者,是不需要这些亡国之物的。真正的宝是人心(当然不一定是民心)。朕出身低贱,吃尽千辛万苦,遇上这个乱世,才侥幸成为皇帝,我怎么敢残剥百姓来图个人享受。”郭威随后下诏,命令地方有司不准搜刮民间财物奉贡内庭,够吃够喝就行了,要这些东西没什么用处。
到了广顺二年(公元 952年)的十一月,郭威下诏对做为战争资源的牛皮征收制度进行改革。牛皮是冷兵器时代非常重要的战争用具,可以制作甲具和盾。当然现在的“牛皮”也非常重要,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都是“牛皮”惹的祸,当官的一张嘴,大把大把的“官方统计数字”就跳了出来,上头有面子,下头有实惠,皆大欢喜。后汉时官府严禁民间私自买卖牛皮,并把民间所有备用的牛皮都征入官,然后付给百姓比较低的价格,老百姓有苦说不出。这还算好的,唐明宗李嗣源时期,甚至用盐哄弄老百姓,打发了事。石敬瑭更绝,连盐都不给,强行“收购”牛皮。
郭威知道其中的利弊,规定以后民间以十顷(古代五十亩为一顷)地交给官府一张牛皮,其他的除了不允许卖给周边敌国,任凭百姓自己交易。同时,郭威还废除了牛租,当年朱温攻打淮南,抢来几十万头耕牛,朱温把这些牛分给老百姓,每年交给官府租子。但这些牛死了,牛租却没有废除,甚至到了后汉时,这些牛的牛子牛孙都衍生多少代了,牛租还年年照收。老百姓这个气啊,真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都说朱梁是伪朝,可唐晋汉三朝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一点也不比朱梁这个“伪朝”轻。郭威免改革了牛皮征收制度和牛租,民间欢腾不已,都奔走相告:老天有眼,出了个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