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壮丽的绝响(第8/9页)
这里说的司马家族,主要是指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炎。正如此前的汉臣,不睬汉献帝,却为曹操一家卖命一样。现在的魏臣,也不买曹氏家的帐,只听司马老板的。所以权力落入司马氏之手,让曹家郁闷无语。
小曹髦年轻气盛,发现他被置于早年汉献帝的位置上,他拒绝命运的安排,就率了童仆丫鬟,登上战车,去讨伐司马氏。途中被司马氏的亲信贾充,带领太子舍人成济拦住。小曹髦冲他们比比划划:“冲啊,杀啊,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老曹家的,老曹必胜,司马必败。”
看着小皇帝胡闹,谁也不敢上前打杀。坏心眼的贾充就催促成济,曰:“司马家养你干什么?不就是这时候用的吗?没事,你上前杀,我看好你。”
缺心眼的成济就冲上前,一戟戮死了小曹髦。事后朝中大臣吵吵嚷嚷,要求司马昭交出凶手。司马昭就说,“这事真的不怪我,我怎么可能让人杀害皇帝呢?我对陛下的一片赤诚之心,唯天可表。”
左仆射陈泰说:“那你也得交出凶手贾充,必须要灭掉贾充的九族。”
司马昭说:“贾充,是我的哥们儿。要不这样吧,老陈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陈泰道:“不可能有更轻的法子。”
司马昭:“怎么可能没有更轻的,肯定有……要不这样好了,咱们把成济杀掉,连他的九族一块灭了吧。反正这家人都缺心眼,活着也没什么劲。”
成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黑锅典范,此后再有替别人干脏活的,就拿成济来打比喻。
然后司马炎又从曹家的后人里,挑了个小曹璜,这可怜孩子的使命,就是要把曹家的皇位,禅让给司马炎。
魏国灭亡,在蜀国灭亡的次年。史书上说,当时司马炎打死也不肯做皇帝,可怜的小曹璜苦苦哀求:“求你了,大爷我求了,你就当皇帝吧……”
司马炎大义凛然的拒绝了:“我司马炎何许人也?决不会接受你的要求。”
小曹璜:“求你,求求你,你不当皇帝,我可就悲摧了……”
司马炎不为所动:“休想诱惑我!”
小曹璜:“你要是不当皇帝,你全家死光光。”
司马炎:“你这破孩子,那我就……委屈自己吧,这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蜀魏相继灭亡,东吴帝国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3.混乱是历史的主旋律】
曹操66岁死,刘备63岁死,只有孙权寿命最长,活了71岁。
孙权是父亲是孙坚,母亲是吴才女。这是一双完美的结合,男人有勇气,女人传递智慧。但不幸的是,孙坚的血液里,潜伏着疯狂的种子。说明白了就是,孙氏家族,患有家族型精神疾病。
有什么证据呢?最早发病的就是孙权,他曾经因为喝高了,就要杀死只会拍马屁的名士虞翻。此后孙权又和老臣子张昭翻了脸,张昭赌气,躲在家里拒绝出门,孙权在门外喊他,张昭不回答。孙权就用泥土把张昭的家门封了,后来又在张昭家放火,想把张昭烧出来,这种表现,太孩子气,距离成年人明显有点太远。
孙权死后,小儿子孙亮获得皇位。孙亮的母亲姓潘,因为她父亲犯罪被杀掉,她也被掳入宫中为奴。潘氏被罚在宫中的织房织布,有天她正纺织,孙权突然跑了进来,发现潘氏很美,就不由分说强暴了潘氏,生下了孙亮,他是孙权的第七个儿子。
孙亮自幼聪明,有一次他想吃蜂蜜,吩咐太监去找负责看管库府的官员要,蜂蜜拿来之后,却发现里边有老鼠屎。于是孙亮就把看库府的官员叫来,问:“太监有没有朝你要过蜂蜜?”官员回答:“要过,但我没给他。”孙亮笑着剖开老鼠屎,发现里边果然是干燥的,这证明老鼠屎是刚刚放进去的。他的聪明,让人大吃一惊。
但孙亮登基时,年龄幼小,才刚刚九岁。政权被权臣孙綝掌握。这个孙綝,是孙坚弟弟的曾孙子。于是小孙亮就秘密布置,准备打掉孙綝反动集团。
于是孙亮找来皇后的兄弟全纪,对他说:“我将安排打掉孙綝这一伙人,计划已经拟妥,不会有任何问题。此事由你和你父亲来执行,但是,你母亲是孙綝的堂姐,所以这事千万不要告诉你母亲,听清楚了没有?”
全纪说:“放心吧陛下,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
然后全纪回家,母亲问他:“皇上找你啥事啊?”
全纪说:“没啥事,就是要打掉孙綝这伙人。这是国家机密,妈你可别告诉别人。”
全纪母亲说:“你看你这孩子,你当你妈是爱扯老婆舌头的女人吗?”
说完,全纪母亲就找来个小丫鬟,说:“我这里有封信,是说皇帝要打掉我堂弟孙綝,你让孙綝快点跑,信一定要安全送到,听见了没有?”
小丫鬟把信给孙綝送去。孙綝哭了,说,“还是堂姐疼我啊。”
于是孙綝连夜起兵,杀入堂姐家中,把堂姐夫当场杀掉,吓得堂姐两眼翻白。而后孙綝率兵入宫,废掉了聪明的小皇帝孙亮。
孙亮只做了七年皇帝,就被废掉。又两年,孙亮自杀。死时才刚刚18岁。
废了孙亮,孙綝立了孙亮的六哥孙休为帝。孙休做了六年皇帝,才30岁就死了,终于轮到了精神病人孙皓登基。
孙皓此人,属于典型的人渣类型,他上任后就下令所有的大臣,都要把女儿送进宫里,由他挑选,挑剩下的才允许出宫嫁人。此外他还是一个酷刑发烧友,特别喜欢用最残酷的毒刑,折磨无罪的人。为了凑够足够的人数供他杀戮,他安排了十个太监站在朝堂上看,太监看谁不顺眼,就把他拖过来,或者是活生生的剥掉脸皮,或者是抠出眼珠。又嫌处理尸体麻烦,就下令引湍急的流水入宫,尸体直接扔到河水里,顺水飘走。
有个大臣贺卲,因为劝孙皓不要这样残暴,让孙皓怀恨在心。不久贺卲中风,丧失了语言能力,孙皓命人把他捉来,严刑拷打:“说话,你给我开口说话……”非要逼贺卲开口。打了一千多鞭,贺卲仍然没有恢复语言能力,孙皓大怒,认为贺卲存心跟他抬杠,就用烧红的锯子,锯下了贺卲的脑袋。
这桩惨事,还引爆了一个成语。说是贺卲的儿子,后来到了晋武帝司马炎那里打工,忽然有一天,司马炎兴致勃勃的问他:“咦,以前孙皓曾用烧红的锯子,锯下了一个人的脑壳,那个倒霉蛋是哪个呀?”
当时贺卲的儿子悲愤交集,哭着说:“臣,进退维谷。”
这件事,羞得司马炎好多日子不好意思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