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进序曲(第7/10页)
这分明是一支领导干部考察团,正在附近一带的按摩房里亲切慰问女群众,不幸遭遇刘邦。所以杨熊才会白马不战而走,应该是他负有保护领导的重大责任,不敢轻易开战,逃到了曲遇,还是被刘邦捉走了一名小领导。
确证此事的最大证据,就是秦二世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场战役——能够把消息报到秦二世的办公桌上,这名领导的级别小不了。奈何刘邦眼拙,不识领导真面目,只缘身在战场上。再加上让领导先走的传统作祟,所以刘邦打了半天,只抓住了个小领导,却让大号的领导溜了。而且时过境迁,因为刘邦没有下令复原曲遇之战,所以此事湮没于史。
但领导受到了惊吓,是很悲愤的。杨熊保护不力,自然要追究刑事责任。御使从咸阳出发,不辞辛苦来找杨熊,最后在荥阳找到了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对抗刘邦的杨熊。
失职的杨熊,被当场斩首示众。
遭遇战国老将军
曲遇激战杨熊,是刘邦的第二十场仗了。
连续两场激战,开封城外战赵贲,曲遇战杨熊,都是野战,这让刘邦心力交瘁。于是他考虑,有必要完成他的业绩表上的第二次屠城,以便在屠城方面追上项羽。
地点,选择在颍川郡。
颍川在南,荥阳在西。欲入关中,必须要先攻荥阳。而刘邦却突然掉了个头,南向而屠颍川。他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呢?
屠城的目的,是为了表明他进城的真诚愿望。刘邦真的不想再打野战了,太累。而且你一路打过来,留下后方一路的敌人城池,这就叫孤军深入,再闭着眼睛往前走,会死得很惨的。
《史记·高祖本纪》称:“南攻颍阳,屠之。”
《资治通鉴》卷八称:“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
这次残暴的屠城,估计起来,是因为刘邦陷入了极度的心理恐慌之中。自从他离开陈留以来,就再也没找到个落脚的地儿,从开始到白马,再到曲遇,始终是打野战。这种仗再打下去,就会很危险。没有根据地,没有后勤给养,又是在生疏的地盘上,一旦秦军反扑,只怕大家再也没机会回家了。
另一种可能,血屠颍川,有可能是张良的建议。因为颍川地处战国年间的老韩国,早在项梁未战死之前,那时候张良追随刘邦,向项梁建议派兵恢复韩国。但项梁恶作剧,只给了张良和韩王千号人马。当时张良和韩王成功夺取了几座空城,屁股还没坐稳,秦兵就打来了,轻易就将他们赶出城。从此张良就被迫转入了艰苦的游击战。
计算日期,张良率千人之众打回韩国,沦为游击疲师,是公元前208年上半年的事,而现在他来找刘邦,已经是公元前207年三月了,整整一年的游击战,张良居然没被人打死,堪称奇迹。
所以,张良是绝不会阻拦刘邦屠城的。相反,我们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他就是屠城的主谋——颍川城被屠光之后,全郡震恐,都被刘邦吓坏了。而张良从此主持郡内军政,带着刘邦的军队,去找以前那些不臣服的城池算账。
张良已经在韩地流浪了整整一年,对当地的秦兵布置情况,比谁都清楚。有他带路,刘邦终于又进入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快乐时期。正在攻城略地之际,突然听到了一个负面消息:赵国别将司马卬,于河内方面有异动,明显是想要渡过黄河,抢先一步进入函谷关。
先入关者,王也。这是前段时间楚怀王跟诸将的约定。刘邦很想称王,当然不允许赵军抢先一步,先行抢占平阴。此地有河津南渡口,距离孟津一箭之遥。据《史记·高祖本纪》及《资治通鉴》记载:“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
后期有武国卿、葛中岳合著的《中国战争史》书中记载说:“刘邦为着制止赵军这一行动,乃北攻平阴,断绝赵军渡河通道,阻止其向河南发展。”
但所有的记载都没有解释,刘邦这样做,何以就断绝了赵军的西进之路,你刘邦打你的,我自己进函谷关,不可以吗?
不可以!
刘邦要在赵国的前行之路上,画一条红线。这条线都是刘邦的势力范围,倘赵兵敢越雷池一步,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要知道,刘邦所率领的是楚军,和项羽是一家的。而项羽的钜鹿之战,破釜沉舟,才救了这个赵国别将司马卬的老命。纵然是司马卬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碰楚军一下。一旦楚军表明了自己要先入关的目的,司马卬只能乖乖走开。
所以,刘邦为了警告赵军司马卬,就绕到洛阳,去堵赵军的路,行至尸乡,突然遇到了老熟人——开封府秦将赵贲。
原来赵贲一直跟在刘邦后面,这时候突然杀了出来。大家最讨厌赵贲这家伙了,不让大家入开封城,害得大家没个落脚地儿。见到他,曹参、周勃、樊哙一拥而上,开始群殴。后面还有个灌婴,奇兵突出,向赵贲重力冲击。赵贲招架不住这群狠人,急忙退军了。
前方就是洛阳,又见秦兵阻路。没奈何,还得继续厮杀。《史记·太祖本纪》称:“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雒阳东,军不利。”在这里,军不利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打输了。
功高莫过于护驾,计毒莫过于绝粮。正因为刘邦打输了,所以手下兄弟拼死保护,反而多人荣立战功。郦商因为攻打雒阳军队而立功:绝河津,破秦军雒阳东——他居然因大破秦军而立功,真是怪事。
还有夏侯婴,他的战功更离谱——“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这里说,夏侯婴又曾指挥兵车,跟随刘邦在洛阳以东袭击秦军,他驾车冲锋陷阵,风驰电掣,奋力搏杀,刘邦赐他滕公的封爵。
刘邦自己不过是个沛公,竟然敢封夏侯婴为滕公,这也太离谱了吧?
还有个丝缯商贩灌婴,他同样也在这场战役中立功。一场所有人都立功的战役,却打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明显,这一仗应该是秦兵突如其来,打蛇击三寸,径取刘邦头。刘邦被秦兵困住了,所以曹参、周勃、樊哙、郦商、夏侯婴及灌婴等人,才拼了老命,死保刘邦,击退赵贲。所以这场仗大家输得极惨,但诸位兄弟,统统立功。
雒阳城东一战,刘邦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不得已绕行轘辕,退到阳城。这时韩王和张良,带着自己的游击队跟着刘邦走。刘邦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而他则带着张良,尽收军中马骑,向南阳方向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