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奔西走(第8/9页)
楚将钟离昧呆呆地站在荥阳城上,两腿直打战,知道成皋此失,楚军的大势已去——经过刘邦不断的零敲碎打,楚军的整体实力终于到达了由强转弱的临界点。这时候项羽听到这个消息,疯了一样赶回来,可是已经太迟了。项羽吃亏就吃亏在没有后援,他的大后方不间断地遭受汉军游击队骚扰。而楚军始终未能突破函谷关,这就导致了秦始皇平灭六国的战略格局的重演。
刘邦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援兵源源不断地赶过来,支撑他继续打下去。而项羽的大后方却成了他的软肋,一次次被汉军的游击战术所袭扰,非但没有帮上项羽任何忙,反而几次三番拖累项羽。
回顾楚汉战场,打了若许之久,项羽终未能再踏入关中一步。仗打到这个程度上,已经很难再有起色了。
悲伤的项羽也将他的军队拉到了广武山。此后,汉军在广武山西,楚军在广山东,两军隔河列阵,展开了长期的对峙。目前的中国象棋,就是仿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山的阵势形成的。另有民间传说,当时最具声望的军事家李左车,于广武山上布阵,其精妙的布局,令楚军目瞪口呆、一筹莫展。
对峙于广武山,项羽又要吃大亏——别忘了敖仓的粮仓,此时在汉军手中呢!
明摆着,汉军这边的粮食络绎不绝,吃不胜吃。而楚军那边很快就会面临着粮草断绝的麻烦。可如果项羽想要夺回敖仓粮仓,手下却已经无人可用。如果他自己去,恐怕又被刘邦抓住机会,乘机捣毁他的大营。
十万雄兵落到项羽手中,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了负资产,一个个沦落为没有生存能力的弱者,依附于项羽的臂膀下期冀保护。只要项羽一走开,这些人就会被刘邦杀猪宰羊一般通通宰掉。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怎么打到最后,越打越没出息呢?
项羽很痛苦,也很困惑,却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如此这般僵持了几个月,该来的终于来了。项羽这边,粮草已经不足,军心开始浮动。
这时候项羽想起来了,他手中还有一张牌。
王牌!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刘邦的妻子吕雉。
这两个人,他们一直幸福地生活在楚军的战俘营中,仗打了这么久,楚汉两军多次展开拉锯战,这两个俘虏也没出现问题,真是不可思议。
身边的敌人
项羽命令制作了一张大大的案板,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手脚张开,呈大字形固定在案板上。然后把案板抬出来,让刘邦看个清楚。
隔着一条深深的壕涧,两人展开对话。项羽说:“刘邦,你看清楚了,这可不是头肥猪,是你亲爹!都因为你不服从命令,屡次三番兴兵闹事,才害得你爹落到如此地步!刘邦,你的名字叫坑爹!”
刘邦:“哦。”
项羽:“刘邦,你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否则的话,你就眼睁睁看着亲爹下锅,煮成香烂的水煮肉片吧!”
这时候刘邦说话了,他说的话是:“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史记·项羽本纪》)
当刘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会恍然大悟。这句话,刘邦憋了太久、太久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看,刘太公和吕雉是什么时候沦为项羽的战俘的。那是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之役,刘邦大败之时。而现在项羽终于把刘太公推出来,袒呈于肉案上,威胁刘邦时,又是什么时候?是公元前203年十月。
这段时间,整整是两年半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早在两年前,项羽就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可是这对刘邦没丝毫影响,双方仍然是你来我往,打个不停。理论上来说,项羽自打捉住刘邦的父亲妻子,就已经掌握了刘邦的软肋,立于不败之地了。但事情发展下去,竟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可想项羽心中,是何等郁闷诧异了。
明明抓住了刘邦的软肋弱点,搞到最后竟然全无效果,怎么会是这么个样子呢?
来看看下面的记载,就全清楚了:
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后世有的史家,明显脑壳进水,就以项伯的解释为解释——刘邦就是这样一种人,为了争夺天下,父母妻子根本懒得理会。这是一场拼底线的战争,项羽拼不过刘邦,只能认怂。
这个解释固然没错,但使得这个解释能够立足的关键因素,却是项伯其人。
一点没错,刘邦的父亲妻子落入项羽的手中,原本是项羽最有力的王牌,足以置刘邦于必败之地。但由于项伯这个不稳定因素的介入,却导致时局翻覆,原本是最有价值的王牌,竟尔沦为了项羽手中的负资产。
很显然的一件事是,早在两年半之前,当刘太公和吕雉落入项羽之手时,刘邦就开始思考这件事之于他的意义。只要他的脑子没问题,他就知道,迟早会有一天,项羽会拿出他的父亲妻子,强迫他就范。这对他来说意味着极为强大的杀招,他必须要于绝境之中,想出个法子予以应对。
应对的法子很快就让他想出来了:想当年,我和你项羽,于楚怀王面前,立誓盟约,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我老婆就是你老……不对,就是你大嫂,如果你一定要烹杀自己的父亲,我没意见,只希望你看在兄弟的情面上,分一杯羹给我,不可以吃独食。
这句台词,刘邦应该是想了又想,背诵得滚瓜烂熟,单等项羽以父亲、妻子性命相要胁的时候,就用这句标准文案来应答。
好了,刘邦既然想出这句台词来,就已经扭转了局势,至少是立于不败之地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项羽既然捉住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而非要等到时局扭转,楚军这边转入颓势的时候才使用呢?
这固然与项羽的荣誉感、自尊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项伯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讲,项伯这个内奸,相当于一个负号。项羽这边不管取得什么样的优势,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完了,变负值了。而且正是因为项伯这个负号的存在,导致项羽沦为了十万楚军的保姆,让他一步也走不开,无法去偷袭敖仓,夺取粮仓。同样地,原本是人质的刘邦父亲和妻子,也被项伯这个负号一乘,变成了刘邦方面的盈利点、项羽方面的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