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洋的敌人(第15/15页)

他此番与梁启超联袂来京,事先有言,是要试探试探袁世凯的态度。所以他和袁世凯一席话,应该是打探袁世凯内心真正的想法。可临到了另一个场合,他却厚着脸皮说自己劝进,被袁世凯拒绝,此是何故呢?

分析起来,这实际上是冯国璋在试探过后,认准了袁世凯无意称帝,便想捞个顺水人情,声称他支持袁世凯,连袁世凯称帝都支持,不过是顺嘴这么一说,表白自己忠诚可靠,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冯国璋是超讨厌袁世凯称帝的,因为他顶顶讨厌袁克定。他在许多公开场合上,称袁克定为曹丕,天天找人诉苦说:袁大总统如果做了皇帝,像这样的曹丕,如何伺候得了?

当天晚上,袁世凯下班回家,听说了冯国璋又在瞎掰,气得连连摇头,说:冯华甫岂有此理!冯华甫岂有此理!

袁世凯的意思是说:老冯啊,冯国璋,我知道你是反对帝制的,反对就公开说出来嘛。大家把话说透,当面锣对面鼓,然后分析判断,才能弄明白真正应该怎么办。可是你不能瞎掰无极限啊,你明明是来试探我是否想当皇帝,如果我说是,那就该轮到你发飙了,肯定会跟段祺瑞那样跟我玩命。为了避免你跟我玩命,我只能否认这事儿。可你倒好,我否认了你却说自己是在劝进,拜托,咱们脸皮不要太厚,不能凡事总是你有理啊,你总得给别人留点儿机会吧。

总而言之,袁世凯希望冯国璋能够也像段祺瑞那样,那样的话,事情就简单了。

但是段祺瑞只有一个。

这是袁世凯的悲剧之所在。

无奈之下,袁世凯下令:改建正阳门。

此令一下,京师顿时哗然。

【27.给个皇帝不敢做】

正阳门,又称前门,是帝制时代京城中最重要的门。此门非重大事件不开,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死了,灵柩抬出之时,这两扇门才轰然开启。庚子年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唯独在此门遭遇到了强力阻击,联军大怒,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正阳门,当时炮火之猛烈,让人惊骇,正阳门三层箭楼,生生被联军的炮火掀掉了两层。

当时的正阳门,由于正门从不开启,人流往来,只能走两边的掖门,也就是从东西荷包门出入。当时八国联军进击之时,东西荷包门被守军阻死,联军怒极,遂一把火将东西荷包门烧成了灰烬。

庚子年守护正阳门的,是来自西北马家军的子弟,时百余名马家儿郎,尽死于此役之中,无一人后退。此事震惊慈禧,从此对西北马家军青眼有加,最终导致了西北马家军的崛起。此是后话,略过不提。

此处单说正阳门被焚毁的东西荷包门,这两门被毁之后,始终未曾修复。何以如此呢?这是因为有堪舆界人士断言,此门断不可修,若修复,必然不利于龙廷帝王。

细想想,堪舆界人士也不是瞎掰,既然正阳门是专门抬死皇帝出去的,你说你修好了这扇门,这岂不是准备给皇帝抬尸吗?

所以这破破烂烂的正阳门,就一直丢在北京城中,两边摆满了卖货的小摊子,人来人往,拥挤不堪,极是不雅观。虽然不雅观,但北京的人民群众,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日日夜夜紧盯正阳门。人们心里太清楚不过了,此门就是中国政局的晴雨表,指示针,修或是不修,将决定着中国向何处去。

明摆着,袁世凯若是不修此门,那必然就意味着他登基做皇帝,赶紧劝进别耽误了,此乃必然之事。

袁世凯若是修复此门,那就意味着他真的不想当皇帝,不想当就算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就在梁启超将冯国璋与袁世凯的对话,发表在报刊上拿稿费之时,袁世凯下令:修复正阳门。

此令一下,北京人民登时顿足叹息:没劲,真是太没劲了,这个老袁,真是不给力啊,给他个皇帝他都不敢做,这人还有什么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