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从萝莉到御姐(第7/9页)

于是耿氏就被封了个格格称号。

等到雍正继位之后,先封耿氏为嫔,然后进阶为妃子。这位女服务员的寿命超长,活了96岁。

耿氏从一个美貌小姑娘,坚韧不拔地活成一个没牙的老太婆,这好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至少从这里,我们无法找到她生出来的儿子弘昼,何以会对自己的葬礼如此感兴趣的因由。

实际上,弘昼之所以喜爱参加自己的葬礼,并有蹲在贡桌上偷吃自己贡品的怪癖,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兄弟:弘时。***

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母亲是知府李文辉之女。雍正登基后,立李氏为齐妃。齐妃生三子一女,前两个儿子弘盼、弘昀寿命太短,莫名其妙地死了。独有弘时和一个妹妹活了下来。齐妃既然能够一口气替雍正生四个孩子,可知雍正对她的宠爱。而且事实上,雍正也对皇三子弘时寄予了厚望。

但不晓得是怎么搞的,弘时到了青春期,左看他爹不顺眼,右看他爹不舒服,于是这孩子一咬牙一跺脚:我叛逆了我,我弑父结了我,我弗洛伊德了我……于是这孩子星夜投奔了雍正的死对头,康熙的皇八子,跟老八合伙来搞雍正。结果老八一伙在夺嫡大战中失利,雍正登基,然后就开始修理弘时。

雍正将弘时削去宗籍,没有封爵不说,还将他赶了出去,送给十二弟修理。从此,弘时出局,帝王之位再也没得机会了。

但是皇五子弘昼,却和皇三子弘时私交不错,不排除两人联手挤兑皇四子弘历,争夺皇位的可能——事实上,登基之后,由弘历转型的乾隆皇帝,就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弘昼病重,乾隆抹不开兄弟面,不得不御驾亲自探望。当时弘昼躺在床上,拿手在头上比划,意思是央求四哥给个面子,让弘昼一脉的爵位世世代代承袭下去。乾隆却假装听不懂,反而摘下自己脑袋上的怪帽子,递到弘昼手上,说:老五啊,你是不是想要朕的这顶帽子啊?哈哈,哈哈哈……

乾隆的意思是说:老五啊,你也想跟我争夺皇位?就凭你?我呸!

话说到这里,事就清清楚楚了。弘昼的脑子没一点问题,不仅没问题,而且聪明绝顶。他知道自己跟皇位无缘,而且被乾隆视为最大的敌人,生恐稍有不慎,灾祸临门,干脆就装出半傻不疯的模样,天天为自己举办规模盛大的葬礼,并隆重地蹲在桌上吃自己的贡品。

没法子啊,皇帝只有一个,兄弟却有许多,不装疯卖傻,弘昼又如何能够延寿益年?

除了弘昼,有资格和乾隆弘历争一争的,大概只剩下小皇子弘曕了。但这小家伙生得太晚,不给力,雍正死时他刚刚两岁,比乾隆的大儿子还小五岁,根本没资格和乾隆争高下。

所以乾隆皇帝一开端,就拉出了一个大阳线,行好到了不能再好。

(12)鳌拜与岳飞

乾隆初政,主要有三件工作:

清宫室,理旧案,翻老账。

先说清宫室,以前的皇宫,只有一个男主人雍正,现在雍正死翘翘,儿子乾隆住了进来,先就是看看宫里有没有别的男人混进来,有就赶紧轰出去。

按理来说,宫里不应该再有别的男人吧!有也应该是太监……不对,雍正时代的皇宫,除了雍正,至少还有仨大老爷们儿。一个是道长张太虚,另一个是道长王定乾;此外,还有一个秃脑壳和尚,叫文觉禅师,来自长沙。这个禅师可了不得,他至少参与了年羹尧、科隆多、康熙皇八子及皇九子的四起大案件,说这个禅师是雍正的智囊,也不为过。

乾隆入宫,头一桩事就是找来俩老道并禅师,说:几位,有这么个事。先皇在的时候啊,给你们写了不少的书信,据说还有免死券。你们把这些书信拿来,朕让人登记一下,存档记录。以后你们有事,咱们也好查证啊。

俩老道并禅师大喜,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翻箱倒柜,将雍正写给他们的所有书信纸条,全都找了出来,拿到乾隆这里来。乾隆收下这些书信,笑道:三位,还有件事,刚才忘了跟你们说了,先皇驾崩前吩咐过的,让你们老哥仨即刻出宫,不得稍做停留。对了,那个秃脑壳的文觉禅师,就是你,你马上回长沙,不许骑马,不许坐轿,不许搭车,只允许你步行走回长沙……什么?你要回去换衣服?换你个头衣服!有没有搞错,现在朕是皇帝,朕的话就是圣旨,说让你走回长沙,你就得给朕走回长沙,少走半步也不行!

侍卫出动,引刀搭弓,骑马坐轿,监督文觉禅师前后左右一起走。而且侍卫们押送文觉禅师,是公费出差,每顿饭四菜一汤,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而文觉禅师就惨了,只能是边走边化缘,见人就合掌哭求:施主善心,可怜可怜小僧吧,叵耐小僧已经多日水米未曾沾牙,眼看就要饿死了……

可怜的文觉禅师,就是这样被赶出了历史——连同他参与雍正时代政治活动的所有文字资料,统统被乾隆堆成一座小山,丢一支火把上去,就见熊熊的火光之中,真正的历史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雍正酷毒寡绝的孤家寡人之怪相。

销毁了历史证据之后,乾隆下旨:给冤死的老臣子鳌拜平反。谁都明白,鳌拜冤案,冤就冤在这个老臣过于忠诚,康熙打掉他,就是因为鳌拜太忠诚了。如果康熙不挑他下手,而找上别人,铁定会被对方当场干掉,绝不会跟你客气的。只有鳌拜,他明知康熙在冤枉他,目的只为了养成自己欺男霸女的帝王酷毒心态,但鳌拜仍是一声未吭,成全了康熙的帝王之名。

康熙在世的时候,为了竖立起明君的形象,就是要活活冤死鳌拜。雍正在位时间太短,来不及平反这件冤假错案。现在是乾隆时代了,他当然要借这个案子,再竖立自己明君的形象。

鳌拜平反,谥武超公——这是清朝武将最高的谥号,相当于岳飞的武穆。获得这个最高荣誉的武将,历史上只有鳌拜和岳飞,尽管把鳌拜和岳飞摆在一起,感觉上有点别扭,但历史就是这样。

鳌拜平反之后,就轮到了乾隆的叔叔爷们,也就是与雍正夺位失败的八阿哥、九阿哥等皇子。

此时,八阿哥已经被囚死于宗人府,九阿哥则是在保定监狱中被活活虐死,但还有十阿哥、十四阿哥等,仍然在囚禁之中。

乾隆传旨,大意是说:当年逮你们,是正确的。朝廷的决定嘛,岂有个错误之理?现在要放了你们,也是正确的。放了你们不是说你们没有错,只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你们面壁思过,改过自新,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所以释放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