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西疆烽火(第7/7页)

桑结被俘。

王妃次仁扎西将他押到堆龙德庆的朗孜村,斩首。

拉藏汗入主大雪山,立即召开佛代会。

会议上,拉藏汗正在慷慨激昂,声讨桑结的滔天罪行,忽然看到六世达赖躲在一边,正严肃认真地写情诗。

诗曰:

抱惯娇躯识重轻。就中难测是真情。

输他一种占星术,星斗满天认得清。

看到这首诗,拉藏汗的鼻子登时就气歪了。

他说:这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从严处理。

请示中央政府!

13.天国暮歌

早在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出生前的400年,大雪山上就有一本《神鬼遗教》秘密流传。撰写这本书的,正是莲花生大师的转世后身,他最惊人的事迹是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隆水晶岩洞找到了他的前世收藏起来的众多佛典。

就在这本神秘的奇书中,准确预言了六世达赖的降临:

骄慢所生战乱日,

心生厌离皈教法。

莲花大师幻化身,

有缘生于水界癸亥年,

教主乌金岭巴(六世达赖)将临世。

除此之外,另有一位僧人却吉坚赞,也曾经预言过六世达赖的降临。

为什么大家都要扎堆预言六世达赖呢?预言预言别人就不行?

这是因为,六世达赖在其勇敢地追求性爱自由过程中所阐述出来的佛理太过于博大精深了,需要后世人好好地学习,认真地领会,深刻地思考,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参破这一思想真谛。

然而拉藏汗那厮哪晓得啥叫思考?他只是需要为杀掉桑结寻找一个理由,以便于对朝廷有个交代。仓央嘉措的寻欢作乐,这就给了他一个充足的借口。

囚禁六世达赖,不允许他再跑出去找漂亮女生。

向朝廷打报告,捏造了六世达赖三大罪状:

其一:说六世达赖秘密勾结准噶尔人,阴谋反叛朝廷。

其二:说六世达赖不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假活佛。

其三:说六世达赖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

对于康熙的智慧来说,后两条纯粹是扯淡。活佛嘛,就是要出世入世,不历人间儿女情长,又如何证得风月皆空的四谛真道?但是拉藏汗杜撰的头一条,却让康熙火上心来,于是朱笔一挥:废之。

这一年,康熙已经52岁了,正是疑心病高发的年龄段。拉藏汗给六世活佛上的这一剂眼药,就立即起到了效果。

六世活佛被废之后,他在艰苦的环境之中,仍然坚持书写情诗,以这种方式传法。不久,康熙派了人来,将他押送京城,途经哲蚌寺的时候,寺中僧人突然冲了出来,抢了六世活佛,关闭了寺门,以此表示抗争。

拉藏汗闻知大怒,就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强迫寺僧交出六世活佛。寺僧断然拒绝,并准备以武力相对抗,誓死保护六世活佛。

眼看流血事件就要发生,六世活佛于心不忍,就主动走了出来,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关于这件事,大雪山人民中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哲蚌寺的僧侣们,为了保护六世活佛,不屈不挠地大战拉藏汗。双方血战了三天三夜,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这段说法肯定是很刺激,但与正史略微有点差异,所以不好太过于演绎发挥。

此后,六世活佛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

时年25岁。

14.卖女孩的小火柴

康熙之所以成为康熙,那是因为他不是安徒生。

但如果他不是康熙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是中国的安徒生,一定会写一部中国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如前所述,康熙的人生实际上是很不幸的。幼年因为患上天花,遭到遗弃。如果不是他奶奶的贴身丫鬟苏茉儿——后称苏麻拉姑的救了他,这倒霉孩子早就一命呜呼了。又或者,顺治再多活几年,再多生几个皇子,皇帝之位,也未必能够轮到康熙。

丹麦童话王子安徒生,和康熙的际遇无二,也是莫名其妙、阴差阳错地被人从宫廷里扔了出来。但是安徒生从此流落民间,再也未得机会回到宫廷,所以他怒而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以表达他内心的绝望与愤懑。

但是康熙回到了宫廷,所以他写的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是《卖女孩的小火柴》!

安徒生只能在他的主观世界中寻找绝望。

而康熙却是按照他的主观愿望,重新厘定这个世界。

所以康熙能够成为一代大帝——那只是因为他一直在跟自己想象中的敌人搏斗。

在山东充州,有一个叫李方远的人,此人是大清退休老干部,曾出任过清朝饶阳县县官,称得上政治正确了。他在二十五年前,曾经邂逅了一个名叫张用观的老书生,此人丰姿秀美、才学过人,职业是四处打工的教书先生。

到了康熙四十五年,张用砚到李方远的门上来,想谋求一个私塾教师的职业糊口。李方远热烈欢迎,从此就将张用观留在了家中。

眨眼工夫两年过去了,这一年张用观老先生已经七十有五了,瞧这意思,退休老干部李方远迟早要给张老师送终了。

话说有一天,李方远正和张老师小饮言欢,突然之间门外冲进来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不由分说,上前揪住俩老头的花白胡子,一抬一压,只听俩老头同声惨叫,已经被按倒在地。

门外,不紧不慢地走进来一个钦差,踩着俩老头的胡子,对他们宣布了米兰达宣言:你们没权保持沉默,不管你说了什么还是没说什么,你们都有罪!

带走!

直到廷讯之时,倒霉的大清退休老干部李方远才知道自己家中的张老头,赫赫然正是天下最有名的朱三太子——朱慈焕。

朝廷钦差、两江总督等多名高官参加了这次审讯工作:朱慈焕,你为什么要造反?

朱慧焕老泪纵横:天大的冤枉啊!我都75岁了,要造反,什么时候不能造反?吴三桂闹事的时候我不造反,都这把子年纪了,还造个什么反啊?

审讯结束,众官员便给康熙写奏章:启奏陛下,朱慈焕已经七十有五,牙齿掉光光,耳聋眼又花,没有谋反之事。

猜猜康熙是怎么批复的?

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满门处斩!

这就是康熙。

敏感、多疑,始终处在一种寻求敌人进行决战的心理危机之中。

朱三太子被斩。家中的妻子、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媳,统统被人绞死在屋中。交友不慎的退休老干部李方远也是同样的悲惨,全家被发配到东北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清除掉前明朱氏有可能带来的隐患,55岁的康熙坐下来,左右看看,才发现喇嘛僧们已经从大雪山直折腾到他的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