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君恩(第2/3页)
陈纪道:“对了。方才我听康成公言,你欲造纸重整典籍,可是当真?”
“啊,确有此事。”
陈纪脸上露出一抹称赞之色。扭头对郑玄道:“不愧是子奇之后,虽幼年蒙尘,却不忘学问。此关系千秋大业,我以为孟彦这个事情。做的极好,我亦极为心动。这样吧。若康成公不弃,我也参与其中。如果人手不足的话,我便写信回去,再找几位老友过来,也能助一臂之力。
说实话,我之前本欲带长文前往徐州,友若来信的时候,我还有些不太情愿。
孟彦虽是子奇之后,毕竟幼年遭难,我担心子奇此后门风断绝。今日一看,我是为子奇欣慰。”
他要去编书?
刘闯闻听,顿时松了口气。
他刚才也在想,该如何安排这位老先生。
陈纪的名声和身份摆在那里,刘闯总不成怠慢。可他又不愿意有这么个老先生天天对他指手画脚。
既然他愿意去编书,正好可以省去一桩麻烦。
刘闯心中万分高兴,但嘴上还是客套一番。
“老大人,何以要去徐州避难?”
众人坐下之后,刘闯忍不住问道:“豫州据我所知,似乎并无战事,为何要前往徐州?”
“哦,此事说来,也算不得秘密。
自曹司空迎奉天子,迁都许都以后,豫州除了汝南发生过一些战事之外,基本上还算平静。
不过,张绣占据南阳,对颍川虎视眈眈。
我很担心,张绣若突然用兵的话,颍川必然会蒙难……所以我才想要带长文去广陵。不过现在看来,这徐州似乎也不是什么避难之所。孟彦此次去下邳与吕布联手,此乃军政,非我所愿涉入。只是孟彦在下邳痛击陈汉瑜,可是得罪了不少人。那陈汉瑜在颍川,也有些名望。”
刘闯闻听,微微一笑。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我素来仰慕陈珪,可是他却憋着心思想要害我,我又怎能束手待毙?”
陈纪笑道:“孟彦不必解释,我并无责怪你的意思。
但陈珪毕竟是名士,交友颇广……你要小心,他今在刘备身边,少不得要找你麻烦。人言可畏!若非我来北海,恐怕也不知孟彦为人如何……所以,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有些对策才是。”
人言可畏……
刘闯心里一沉,轻轻点头。
这可是一个极其重视名声的时代,他虽然是刘陶之子,但刘陶毕竟已经死了,不可能一直守护他。这个身份,早晚会失去作用。人走茶凉的道理,刘闯当然清楚。这一点,从颍川方面一直没有发力,对他形成有效呼应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或许那些人是顾虑曹操势大,或许他们有别的考虑。
但刘闯身世明朗之后,颍川世族却多保持沉默。
虽然有伏完杨彪等人为他争取来了大汉皇叔的名号,可那更多是一种利用的关系。真正应该给与刘闯支持的颍川乡党,反而一直保持了沉默。若不是荀谌,恐怕陈纪未必会前来北海。
原因?
恐怕也是因为刘闯无名所致。
陈珪毕竟是名士,他自有他的圈子。
到时候这些人极尽诋毁之事,刘闯恐怕是百口难辩。
所以,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好……陈纪说的不错。单靠着父荫,恐怕是难以长久。
“还请老大人指点。”
“指点倒不敢说,不过孟彦你造纸编书,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何以到现在都遮遮掩掩?这种事,没什么好遮掩,相反你应该大张旗鼓才对。参与的人越多,造成的声势就越大。
孟彦。我以为你应该设法广招天下读书人,来参与这场盛事!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认为你做的不好……不,不是不好。是极差。”
“啊?”
刘闯激灵灵打了个寒颤,连忙躬身道:“请老大人指正。”
“这件事,也是长文在路上与我提及,还是由长文来说吧。”
陈纪对刘闯的态度非常满意。
不过,他还是把机会让给了陈群。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的是造纸编书的事情,对于那些阴谋算计,并无兴趣。倒是陈群。以后要在刘闯手下讨生活。所以让陈群露露脸,对他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陈纪有怎能放过机会?
刘闯向陈群看去,却见陈群一笑。轻声道:“公子得天子赏赐,已有些时日了吧。”
“是!”
“可是公子你可曾向天子上疏谢恩?”
“这个……”
陈群笑道:“我知道公子你现在忙于军政,可是再忙,礼不可废。
天子认你为皇叔。封你为灌亭侯,也是天子对公子你的殷切期望。公子你虽为中陵侯之后。但要知道,没有天子隆恩,你如今想要坐稳北海,恐怕也非常困难。所以,你应当向天子谢恩,并呈上贡礼。天子恩义越重,与公子好处越大……要知道,这江山还是汉室江山。”
陈群这一席话,郑玄陈纪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而刘闯则激灵灵一个寒蝉,他发现,他竟然犯下了一个如此巨大的错误。
承后世观念,刘闯潜意识里,已经把建安视为三国,对天子刘协,或多或少有一些轻视。
可他却忽视了一个问题,这还是汉室江山。
天下人依旧是共尊汉室,而天子就是汉室的代表。
君不见各路诸侯打得你死我活,根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可是袁术一造反,就连袁绍也急急忙忙要和袁术划清关系……奉天子以令诸侯也罢,扯虎皮拉大旗也好,刘闯发现,他并没有真正把大汉皇叔这样一个旗帜用好。反倒是刘备,把他那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用的是出神入化。
“长文,如今可还有补救之法?”
刘闯对陈群的重视程度,顿时提升数倍。
陈群微微一笑,“自然有补救之法……公子即刻奏疏一封,上奏天子。
你就把这些日子来在这里的发展与天子言明,还有你要造纸编书的事情,一并写入奏疏……
这是态度,公子有这样一个态度便好,相信天子,也会非常高兴。”
刘闯听罢连连点头。
不得不说,陈群的到来让他避免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如果他一直不肯给天子奏疏,如果他一直不愿意与天子主动联系,时间久了的话,只怕会让天子心生隔阂。我都认你为叔了,你却连个音讯都没有?这时间久了,刘协还会对刘闯寄予希望吗?恐怕到时候,他非但不会寄希望于刘闯的身上,更会认为刘闯无感恩之心,绝非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