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卷【人物传记篇】 诸生传十(第2/3页)
五月,朝廷终于向告援已久的西凉派出了援军。因平定河北数十万而名噪天下的讨虏中郎将——李弘帅河北步骑五万四千人入凉。这支生力军果然如传说般生猛且运气奇佳,先是在小牛山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反败为胜。之后又长驱直入,在灵河实施夜袭,俘虏数万羌人,斩首万余,抓住了让张太尉和北军将士头疼不已的羌族猛将,北宫伯玉。这一下,西凉局势几乎在一夜之间扭转,朝廷重新掌握了绝对主动,而随着边章的病重,叛军将士的离心,似乎困扰大汉多时的西凉战事,马上就能得到平定了。
战局的逆转也导致了战区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原本绷紧的弦一松,人们也都懒散了起来。太守府里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严厉如傅燮华雄也对着每一个见到的属下微笑,期盼已久的和平,似乎真的触手可及了。不久,傅燮离开翼城,前往豹子李弘的军营,把城内防务全交给了杨会和华雄。城内的商贩街市又恢复起来,百姓纷纷上街,一副久违的太平景象。
冷眼旁观的李玮却对眼下这个和局心存疑虑,豹子这一口,确实把西凉叛军咬的非常狠,但是叛军的主力仍在。而且真正导致凉州乱局的汉羌问题,贪官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西凉又怎么会真正平静下来呢,等叛军喘过气来,只怕还是要乱。“但在如今这局势说出这种话来,以自己一介闲人的身份,除了讨人嫌外,恐怕也没什么大用吧。”李玮无奈的想。
李玮闲着没什么事情做,便读起洛阳的来信来。洛阳几个兄弟除了写信问好之外,还收集了许多方方面面的情报,由于有“消息王”尹思的参与,所以几个月下来各种各样信息几乎可用“浩瀚”来形容。“恩?”李玮忽然被一条消息所吸引,大将军何进自西凉局势好转后,就经常聚会手下谋士,似有所图。李玮联想到太守大人日前兴冲冲的提起西凉肃贪的问题,再联系到何家与其他豪门大族在西凉根深蒂固的势力,心中顿时了然:看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肃贪风暴,恐怕就要由这头北地的豹子在西凉刮起了。
“可笑这些豪门大族,王公贵族,到了这等时候,仍丝毫不以大汉社稷为意,只想着个人家门的荣辱。这样的国家,既然糜烂若斯,还留他作甚?”李玮想到这里,自己也被这大逆不道的想法吓了一跳,是啊,无论是老师朱俊也好,王符王剪也好,或者是过去的自己也好,都是站在拯救大汉的角度上来考虑天下的兴亡。但天下,岂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秦失天下,而天下英雄共逐之。四百年的大汉,也正是在旧王朝破灭的硝烟中建立起来的。如此说来,为了天下百姓,即使大汉真的被新朝新代所取代,那也算是寿终正寝,怨不得别人。
有了这层想法,李玮就开始在心中暗暗考量当今英雄,门阀士大夫中确实有一些人才,但那些人锦衣玉食,又如何了解民间的疾苦?寒门士虽然英雄辈出,但根基太薄,似乎短期内难成大气。思来想去,似乎只有镇守一方的大将才有逐鹿天下的本事,而这些大将之中,似乎又以豹子李弘最为适合。首先,他曾流落为鲜卑人奴隶,九死一生逃回大汉,一定知道民间贫苦,没有士大夫的习气,第二,他屡立军功,升迁之快在大汉也属首例,并有雄兵数万,如果再能镇守一方,可谓本钱雄厚,第三,他运气似乎极佳,古来成大事者,一来自身努力,二来往往得天独厚,如本朝高祖,古之晋文,齐桓盖莫如是。“这岂不就是帝王之运?”李玮被自己这想法所鼓舞,“若我可托身于其下,将来不但救民于水火,或可封侯拜相,一展所长,岂不远好过在这苦寒之地为一小吏?”
果如李玮所想,豹子李弘敢作敢为,不但抓了数千贪官污吏,还不尊君命,把三千颗人头全部砍了了事,并把其家人充做营妓,一时血流成河,朝野大哗。谢明也写信评价李弘“凶狠残暴,未服教化,虎狼之辈也。矫枉过正,不知进退,自寻死路耳”李玮看了极为不屑,非常人行非常事,这些蛀虫留着浪费米粮,还往往有脱身的门路,为免以后再祸害百姓,全部杀了才是最彻底的法子,豹子现在手握大军,只要不轻易放权,朝中那帮人又能把他如何了?
正当天下士人都以为豹子难逃此劫时候,西凉叛贼竟然又重整了军势,死灰复燃,而且韩遂剪除了异己,并得到六月惊雷等羌族豪强的支持,兵力似乎比以前更强。于是杀豹的论调无疾而终,豹子毫发无损的领兵出征,而世家豪门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翼城又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中,之前忙乱的景象重现。不过这次满天神佛没有再眷顾翼城,叛贼的十万大军终于在不久之后兵临城下,军势绵延数里,杀声震天,一些箭支甚至已经射到了太守府内。官军不久之后也在附近集结,但人数只有叛军的一半,而且缺少了最精锐的风云铁骑,形势不容乐观。
十天后,战事果然不利,傅燮苦守之下,决定主动出击,为官军争取时间。司马华雄集结了一千五百名士卒,由傅燮亲自领军,与叛军玉石俱焚。太守府中的官吏也有不少自愿从军出城,整个太守府空空如也,李玮却无意行此必死之事,只是独自端坐于治所中看书。忽然见杨会一身戎装,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仲渊,我有一事相求,你务必答应我。”
李玮讶道:“子明,你这打扮。。。。。。莫非是要出城迎敌?使君不是把公子托付给你照顾了吗?”
“正是如此,但我决意随大人赴死,所以不能受命了,我打算把公子转托于你。”杨会抓住李玮的肩膀道,“虽然我们相识日短,而你平日又不欲多言,但我深知你是君子,必定会完成我的托付,我只问你,你打算把公子交于何人门下。”
李玮微一思忖,便道:“安定王剪,可为明师。”
杨会感激得一点头,也不多话,推门去了。李玮望着他瘦小的背影,心中莫名的一痛:“大汉呀大汉,你还要多少如此忠贞的热血男儿为你付出生命呢?这一切都值得么?”
杨会走后不久,李玮便带了傅燮之子傅干,与一些百姓一起躲入事先挖好的地道之中避难。听着上面隐约传来的战鼓声,铁蹄声,喊杀声,闻着地道内另人窒息的空气,李玮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和自己的无助,大业,爱人,一切的一切随着生命的消逝而离自己越来越远。正在自怜自艾的时候,忽然听得轰得一声巨响,李玮本能的把傅干压在身下,接着似乎被巨力一撞,整个人就失去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