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蜀(下)(第12/13页)
人物传记:
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与胡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傚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潜先没,慈后主世稍迁至大长秋,卒。
历史评价:
陈寿:许慈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一时之学士。
人物之孟光
字:孝裕
籍贯:河南洛阳
官职:大司农
历史年表:
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
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
延熙九年秋,大赦,光於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於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而已。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情性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於仁恕。”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子之道,在於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於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疑)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不)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傚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傅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
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馀卒。
历史评价:
陈寿:孟光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
人物之尹默
字:思潜
籍贯:梓潼涪
官职:太中大夫
家庭成员:子:尹宗
人物传记:
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方)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后主。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亮卒,还成都,拜太中大夫,卒。
人物之来敏
字:敬达
籍贯:义阳新野
官职:执慎将军
家庭成员:子:来忠
历史年表:
汉末大乱,敏随姊(夫)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为璋宾客。
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
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
亮卒后,还成都为大长秋,又免,后累迁为光禄大夫,复坐过黜。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时孟光亦以枢机不慎,议论于时,然犹愈於敏,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於世。而敏荆楚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复起。
后以敏为执慎将军,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
年九十七,景耀中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敏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②来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一时之学士。
人物之李譔
字:钦仲
籍贯:梓潼涪
官职:右中郎将
家庭成员:父:李仁
历史传记:
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延熙元年,后主立太子,以譔为庶子,迁为仆。(射)转中散中大夫、右中郎将,犹侍太子。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於郑玄。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景耀中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譔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能重也。②李博涉多闻,虽不以德业为称,信一时之学士。
人物之谯周
字:允南
时间:200——270(寿71)
籍贯:巴西西充国
官职:光禄大夫
容貌:身长八尺体貌素朴
家庭成员:子:谯熙、谯贤、谯同
代表作品:《仇国论》
历史年表: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领益州牧,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大将军蒋琬领益州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立太子,以谯周为仆,转为家令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大将军邓艾克江油,周力排众议,劝后主降,以全国之功,封阳成亭侯
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应诏入洛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
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②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
孙盛: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周实驽臣。
王夫之: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奄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