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北诸国(第5/5页)
以为节度使。清泰二年(935年)卒,弟彝兴袭。宋乾德五年(967年)卒,子光睿袭。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卒,子继筠袭。四年(979年)
卒,弟继捧袭。以诸父兄弟,多相怼怨,七年(982年)来朝,献其地。
其弟继迁叛去,是为西夏之祖。拓拔思恭,欧《史·李仁福传》作思敬。《通鉴》中和元年(881年)《考异》曰:欧意谓薛《史》避国讳耳。按《旧唐书》《实录》皆作思恭。《实录》:天复二年九月,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以城降王建。思敬,本姓拓拔,鄜夏节度使思恭、保大节度使思孝之弟也。思孝致仕,以思敬为保大留后,遂升节度,又徙武定军。《新唐书·党项传》曰:思恭为定难节度使。卒,弟思谏代为节度。思孝为保大节度,以老,荐弟思敬为保大留后,俄为节度。然则思恭、思敬,乃是两人。思敬后附李茂贞,或赐国姓,故更姓李。合为一人,误也。《旧史·世袭列传》云:彝兴,本名彝殷,以犯庙讳,故改之。张鉴春《西夏纪事本末·得姓始末篇》案语云:《册府元龟》三百八十九:长兴四年(933年),隰州刺史刘遂凝言于帝曰:臣闻李仁福有二子:彝超乃次子也,长子彝殷为夏州留后。彝超征诏赴阙,则诸蕃归心矣。据此,则又当以彝超继彝殷,未知孰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信夫!有深虑者所以戒黩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