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兵 制(第9/9页)
攻坚之器,礌石仍重。《新书·李密传》:密命护军将军田茂,广造云 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械,号将军炮,进逼东都。又《五行志》:“大和三年(829年),南蛮围成都,毁玉晨殿为礌,有吼声三,乃止。”可见攻守皆重发石。《通鉴》:梁贞明三年(917年),吴王遣使遗契丹主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此油然火焚楼橹,敌以水沃之,火愈炽。”契丹主大喜。即选骑三万,欲攻幽州。述律后哂之曰:“岂有试油而攻一国乎?”乃止。《注》曰:《南蕃志》:猛火油出占城国。蛮人水战,用之以焚敌舟。吴人盖亦得之南方者?此物用以攻城,必无大益。阿保机久历戎行,岂其轻躁如此。《通鉴》之云,必传者过也。
军械虽由官造,如唐时军器监总弩坊、甲坊二署,缮甲弩以输武库是也。见第一节。实多出于民间。公家所储,率多窳败。《新书·安禄山传》言:禄山反,州县发官铠仗,皆穿朽钝折不可用,持梃斗,弗能抗,可见其窳败之状。周时罢诸州贡械,见第八节。固以其厉民,亦以其不可用也。《李德裕传》:徙西川,请甲人于安定,弓人于河中,弩人于浙西,由是蜀之器械皆犀锐。诸方造械,各有所长,此必民间巧匠,非官所畜也。隋开皇三年(583年),禁大刀长槊。十五年(595年),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隋书·高祖纪》。晋天福二年(937年),亦禁造甲兵,欧《史·本纪》。可见民间兵器之富。苟欲称兵,正不待如前世之劫武库矣。薛《史·唐庄宗纪》:同光二年五月,“诏天下收拆防城之具,不得修浚城隍”。又云:“李嗣源遣使部送潞州叛将杨立等到阙,并磔于市。潞州城峻而隍深,至是,帝命刬平之。因诏诸方镇撤防城之备焉。”盖因立部送到追书之,实则潞州之毁,撤防之诏,皆在砾立之前也。此秦人之隳名城,其意亦与禁兵器等,然何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