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第5/5页)
所以,网络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也没必要去拍“长津湖之战”,一来这一战中我们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二来对整个朝鲜战争,现在也有各种声音。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你不能以现在的存在去评判60多年前的事,那个时候,谁知道这个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
所以,我觉得不拍也没啥,拍了,我肯定也会买票去看。
我希望,如果长津湖之战以后能拍成电影,最好能体现两点:
第一,能让观众认识到战争真正残酷的一面(不是说要用血腥画面),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第二,能让那些志愿军战士得到我们应有的尊敬和纪念。
6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无论你愿意怎样争论,志愿军战士都绝不应该是轻描淡写的一句“炮灰”,也不是什么为了“一将功成”而枯的“万骨”。他们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儿子、孩子的爸爸,他们确实是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踏上异国冰天雪地的战场的。
当年他们为国出征,今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愿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在天之灵,都能安息。
附:
如果你对朝鲜战争感兴趣,推荐三本分别从三个视角看朝鲜战争的书:
中国人的视角:《朝鲜战争》(王树增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国人的视角:《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大卫·哈伯斯塔姆,重庆出版社)
韩国人的视角:《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韩]白善烨,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