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8/15页)
马略控制罗马后,恢复了卢福斯的法案,取消部分债务,增加粮食分配。意大利新公民全部被分到35个特里布斯中去,各城市也按照罗马的组织形式进行改组。马略这些措施,在打击元老院贵族势力,保护骑士、平民和新公民的利益,以及稳定民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而得到城乡广大平民的支持和拥护。
不过,历史往往充满遗憾。公元前86年,马略去世;公元前84年,秦那也去世。民主派的两位核心人物相继死去,为苏拉党徒日后的清算提供了机会,虽然此时罗马在其党羽的领导下继续实行马略的政策。
罗马与本都国的战争以其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自杀而结束。公元前83年,苏拉率军回意大利,在东南部勃隆度辛登陆。此时,苏拉已拥有3万步兵、6000骑兵和无数战舰,兵力相当雄厚。失势的豪门贵族纷纷投奔苏拉,其中有些是优秀将领,如梅特拉斯、庞培和克拉苏等,都率军前来会合。其中,庞培投奔苏拉时带来3个军团兵力。这些人在内战中都是苏拉得力的助手。
苏拉回师意大利,马略党派惊恐万状。执政官诺巴那斯和琉西阿斯·西庇阿急忙派人到意大利各地募集军队和军饷。在城乡广大平民支持下,他们很快募集了10万大军,加上原来的军队,兵力达到20万人,分别由两个执政官指挥。然而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很差,组织涣散,纪律不严,无法和苏拉手下久经沙场的老兵相比。在多次交战中,马略党派的军队屡吃败仗。
公元前83年,苏拉和诺巴那斯在意大利南部卡西利浓决战。诺巴那斯战败,6000人被歼,而苏拉仅伤亡70人。当苏拉和梅特拉斯向替隆进军时,西庇阿率领另一支军队向苏拉进攻。但是,他的士兵不愿作战,要求议和。苏拉利用对手失败厌战的情绪,巧妙地派人打入其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结果,西庇阿率领的军队全部投降苏拉,他本人也做了俘虏。
苏拉党的军队节节胜利,战争不断向前推进。
公元前82年,卡波和盖乌斯·马略(即马略之子,称小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小马略勇敢而坚毅,在罗马很受民主派和马略老兵拥护。他被选为执政官时,只有20岁。他加紧备战,决心把反苏拉的战争继续下去。
公元前82年春,卡波和梅特拉斯在伊西斯河畔发生激战。卡波率领的军队溃逃。接着,两岸村镇纷纷倒向梅特拉斯。与此同时,小马略率领另一支军队,在一个叫圣湖的地方与苏拉遭遇。小马略率领的军队一触即溃,有5个大队步兵(每个大队约有500人)、2个大队骑兵投降苏拉。
小马略带着残部逃往普勒尼斯特城,苏拉紧紧追赶。为了防止苏拉指挥军队乘势冲入城内,普勒尼斯特城的人未开城门,而是用绳子把小马略拉到了城上。留在城下的小马略的士兵遭到屠杀,特别是萨谟尼安人被全部杀死,因为他们始终不向罗马人屈服。苏拉肃清外围残敌之后,形成了对普勒尼斯特的包围之势。
小马略感到突围无望。他知道,罗马不久也要被苏拉占领,于是秘密写信给罗马城里的马略党徒。结果,罗马城内不少贵族被捕杀,尸体被抛进台伯河。
苏拉听到消息后,非常恼怒。为了挽救罗马城里的亲信,他留下一支军队继续围攻普勒尼斯特,自己急忙率领军队向罗马城进发。沿途城镇不战而降,罗马元老院惶恐不安,开门迎接苏拉。马略党派纷纷逃跑。
苏拉进城后,立即召开人民会议,说明自己进城的目的,要人民振作精神,不要担惊受怕,旨在稳定民心,解除后顾之忧。安抚完毕,苏拉便离开罗马城,又率军前往普勒尼斯特。
公元前82年秋,卡波派遣部将马喜阿斯率领8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500到6000人)去普勒尼斯特解围。马喜阿斯部在途中遭到苏拉部将庞培的伏击,除一个军团哗变外,大部分被歼灭。马喜阿斯只身逃走。
不久,萨谟尼安人、琉卡尼亚人等部族集结7万人的同盟军前去营救小马略,也遭苏拉截击,无法靠近普勒尼斯特。
由于民主派的军队接连失利,执政官卡波灰心丧气,弃军逃往阿非利加。卡波的部将和萨谟尼安人因无法突破苏拉的防线,便挥师西进,直取罗马城。苏拉闻讯,率军尾随而来。
公元前82年11月1日晚,两军在科林门外展开激战,双方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所支持的政治派别而拼命。一夜之间,双方死亡达5万多人。最终,苏拉率领的军队获胜。苏拉下令把卡波的部将马喜阿斯和卡赖那斯的头颅割下,挂在普勒尼斯特的城墙上。普勒尼斯特人看到头颅,知道卡波兵败,外援无望,便将城市献给了苏拉。小马略藏在地道中,不久在绝望中自杀。
苏拉和马略派之间的斗争结束了。这次内战虽然很短,但战争之残酷却是空前的。死于这次战争的有10万人之多,意大利血流成河,田园荒芜,民穷财尽,给意大利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苏拉进入罗马城后,随即宣布公敌名单,并宣告:暗杀公敌者有赏;告密者有奖;隐藏公敌者要受严厉惩罚。结果,凡是在战争中支持马略党派的人,或被处死,或被放逐,财产被没收。苏拉不但残酷地镇压了他的敌人,而且以极低价格收买被没收的敌人财产,发了横财。
在平民和奴隶的血泊上,苏拉建立了独裁政权,总揽全国的军政和司法大权,成为罗马历史上首位无限期的独裁官。以前,独裁官的职权是临时的,非常时期由元老院提名,由执政官担任,任期一般不超过半年。这标志着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已被废除。事实上,苏拉独裁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为以后恺撒独裁开创了先例。
为了加强统治,苏拉把23个军团的12万老兵划作殖民团,安插在各个城市,使整个意大利都处在他的驻军的控制之下。他还释放了1万名年轻力壮的奴隶,给予罗马公民权,组成了一支特殊的近卫军。
苏拉独裁是奴隶主阶级独裁,政权支柱是雇佣军和释放的奴隶。而雇佣军和释放的奴隶受到重视给后来的罗马皇帝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即让皇帝脱离了其统治的民众而成为雇佣军和近卫军控制的傀儡,从而导致他们控制皇帝的废立,直到最后手中掌握军队的将领直接篡夺帝位。
公元前79年,苏拉的权力正处于巅峰时,他突然辞去官职,回到坎帕尼亚的乡间别墅,过起了悠闲而又荒唐的生活。一年之后,苏拉病死。
苏拉的独裁很不稳固。公元前78年,罗马城内发生骚动。以执政官雷必达为首的苏拉政敌起来暴动,但没有成功。转入西班牙的马略余党,在塞多留领导下,利用当地人对罗马不满的情绪,掀起反罗马武装暴动,将罗马拉入8年内战之中,严重耗费罗马国内的经济实力。不仅如此,这还造成了罗马政局严重依赖军事强人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