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6/11页)

强敌匈奴不存在了,但是,西罗马却没有胜利,因为西罗马的领土又进一步被蚕食。而公元455年,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死后,西罗马皇帝更换频繁,到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22年更换了9个皇帝。如此政局不稳定,在面临蛮族部落不断侵占领土的环境下,西罗马皇帝为了维持统治只好更疯狂地招募日耳曼人做雇佣军。但是,几乎每个西罗马皇帝都不可避免地成为雇佣军的傀儡,完全丧失实际权力。

频繁更换皇帝,以致后来雇佣军将领都嫌这件事太麻烦。到公元476年,雇佣兵将领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在东罗马支持下称王,并废黜只有6岁的西罗马皇帝罗慕洛。在风雨中挣扎了80多年的西罗马,最终在雇佣军将领的威逼下,被东罗马背后捅刀后,如同一座大厦轰然倒塌,消失在历史之中。

4.“罗马人长老”永不醒来的“罗马皇帝”梦

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由于入侵的蛮族部落在文化上远远要比西罗马落后,而且在西罗马故土建立的各个蛮族国家,如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勃艮第王国、伦巴德王国等,时有兴亡,迁徙不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没什么突出成就,无法摆脱西罗马对他们的影响,因此西罗马虽然不存在了,但其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其故地域内的各民族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西罗马的魂并没随着其政权死去。因此,我们讲西罗马历史时,其“影子帝国”的历史也囊括进去了。

西罗马灭亡后,在其故地上建立的查理曼帝国到处都是西罗马的影子,其统治者也喜欢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

公元486年,在欧洲大陆西北的莱茵河口一带,法兰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并趁西罗马灭亡之机占领了高卢大部分土地。不仅如此,克洛维率先以“罗马人的继承者”自居,率领法兰克人信奉罗马基督教,使法兰克人与高卢-罗马人的教俗统治者较易合作,形成巩固的统治。克洛维子孙后代相继为王,被称为墨洛温王朝。

从公元7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不断分裂,内战频繁,国王的大权旁落到掌管宫廷事务的宫相手中。奥斯特拉西亚地区的大封建主兰登·丕平从公元613年起,开始世袭宫相职位。其后代赫里斯托尔·丕平凭借雄厚的实力,战胜高卢北部纽斯特里亚地区和高卢东南部勃艮第地区的封建主,于公元687年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他儿子查理·马特任宫相时,面临占领了比利牛斯半岛的阿拉伯人的入侵。公元732年,在普瓦提埃一战,查理·马特率法兰克军重创阿拉伯人,随即连连获胜,将阿拉伯人驱至比利牛斯山以南。阿拉伯人至此失去了进攻欧洲的势头。

查理·马特实行军事采邑制,即不再无条件地分给下属土地,而是以服骑兵军役等义务为条件,分封下属终身拥有的土地,即使教会、修道院拥有土地也需向他承担一定义务。查理·马特此举被后世视为西欧封建等级制的起源。这些措施使法兰克王国和查理·马特的势力大大加强。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继承宫相后,更进一步插手意大利事务,保护罗马教皇不受伦巴德王国侵犯。

在罗马教皇支持下,矮子丕平于公元751年废掉有名无实的墨洛温王朝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继续干预意大利事务,于公元756年把意大利中部“献给”罗马教皇,教皇国正式形成。矮子丕平在公元768年去世时,把土地分给两个儿子查理与卡洛曼。经过内争后,查理于公元771年卡洛曼去世时统治了整个法兰克王国。他被后世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查理曼即位之初就出兵高卢西南部的阿奎丹,巩固法兰克王国在那里的统治。随后,应罗马教皇阿德里安的求援,他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经过一年多征战,查理曼于公元774年攻占伦巴德全境,自兼伦巴德国王,并进军罗马城,接受教皇赠予的“罗马人长老”称号。查理曼对教皇重申其父矮子丕平献土的诺言,实际上却把意大利大部分置于法兰克王国控制中。这件事激发了查理曼“恢复罗马帝国”的雄心壮志,不断寻找机会扩张领土。

从公元772年起,查理曼越过莱茵河东进,深入欧洲腹地,进攻日耳曼人的萨克森部落。萨克森人尚未脱离原始部落状态,也从未被罗马帝国与罗马基督教会所统治。他们顽强持久地抵抗法兰克人的侵略。战争旷日持久,查理曼多次发动大规模战役,对萨克森人采取屠杀、强行迁徙等手段,重视以确立西欧封建制度和罗马基督教会统治来巩固征服成果。查理曼曾发布敕令:在萨克森地区普遍建立教堂,要求所有萨克森人向教堂交什一税,贡献土地与仆役,参加宗教活动;不尊重教会、不守教规者,均处死刑;不忠于国王、侵犯领主者处死刑;信奉原始宗教习俗者也罪至死刑。

经过33年18次重大战役,查理曼最终征服萨克森,建立伯爵辖区与教区实行统治。征服萨克森是西欧封建制度向中欧、东欧地区推进的开端,是欧洲经济、政治、文化重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陆腹地转移的开端。

在进行萨克森战争同时,查理曼也多次命令法兰克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阿拉伯人。公元778年,在一次出征回师途中,后卫部队在朗塞瓦尔峡谷遭到巴斯克人伏击,查理曼部将罗兰英勇战死。

这次出师不利并未使查理曼放弃努力。经过20余年不断出击,查理曼最终在比利牛斯山以南建立了西班牙边防区,并给予西班牙北部两个臣属的基督教小国以支持。

公元787年,查理曼进军巴伐利亚,废黜其公爵,直接统治巴伐利亚。随后,查理曼率军继续向东推进,通过战争,迫使易北河东岸的斯拉夫部落臣服。

同时,法兰克人也进攻多瑙河下游地区,对在潘诺尼亚的阿瓦尔汗国进行大规模战争。阿瓦尔汗国是由亚洲迁来的游牧部落柔然人建立的,曾称雄一时,掳获了各地大量财富。从公元788年到公元796年,经过8年鏖战,法兰克人灭掉了阿瓦尔汗国,得到大量战利品。

后来,法兰克人通过数次小规模战争,先后征服了封建化与基督教化进程明显的尼德兰地区,为抵御北欧人入侵而建立了丹麦边区,为巩固在多瑙河的统治建立奥地利边区和在高卢西北角建立布列塔尼边区等。强盛时的法兰克人曾一度与阿拉伯人和东罗马争雄于地中海,迫使意大利南部的本尼文托公国称臣,控制了科西嘉岛与撒丁岛。

查理曼在位46年间,进行了50多次战争,使整个欧洲的形势大为改观。取代过去包围地中海的罗马帝国的是一个北临北海和波罗的海,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的陆地帝国。高卢、日耳曼和意大利地区被合为一体,势力伸及西班牙人和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在这个广大帝国内,蛮族人与罗马人,基督教徒与原始异教徒的明确区分基本消除,俗权教权封建统治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