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烙印(第4/6页)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每次应聘,“我”都声明这一点。而结果往往是——招聘主管者们欣赏“我”的诚实,但却不肯降格以用。“我”虽然对此充分理解,可无法减轻人生忧愁。“我”仍不改初衷,每次应聘,还是一如既往地声明在先,也就一如既往地一次次希望落空……

在“我”沮丧至极的日子里,很令“我”喜出望外的,“我”被一家报馆试用了!

那是因为“我”的诚实起了作用。也因为“我”诚实不改且不悔的经历引起了同情和尊敬。

与“我”面谈的是一位部门主任。他对“我”说:“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应该留给你这么诚实的人适合你的一种工作,否则,就谁也没有资格要求你热爱社会了。”部门主任的话也令“我”大为感动。

“我”的具体工作是资料管理。这一份工作获得不易,“我”异常珍惜,而且,也渐渐喜欢这一份工作了。“我”的心情从没有过的好,每天笑口常开。当然,双耳失聪的后遗症现象一次也没发生过……

同事们不但接受了“我”这一名资料管理员,甚至开始称赞“我”良好的工作表现了。试用期一天天地过去,不久,“我”将被正式签约录用了。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呀!“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了。

某一天,那一天是试用期满的前三天——报馆同事上下忙碌,为争取对一新闻事件的最先报道,人人放弃了午休。到资料馆查询相关资料的人接二连三……

受紧张气氛影响,“我”最担心之事发生了,“我”双耳失聪了!这使我陷于不知所措之境,也使同事们陷于不知所措之境。笔谈代替了话语。时间对于新闻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何况有多家媒体在与该报抢发同一条新闻!……

结果该报在新闻战中败北了。对于该报,几乎意味着是一支足球队在一次稳操胜券的比赛中惨遭淘汰……客观地说,如此结果,并非完全是由“我”一人造成的。但“我”确实难逃干系啊!“我”觉得多么地对不起报社对不起同事们呀!

“我”内疚极了。

同时,多么地害怕三天后被冷淡地打发走呢!“我”向所有当天到过资料室的人表示真诚的歉意;“我”向部门主任当面承认“错误”,尽管“我”不是因为工作态度而失职……

一切人似乎都谅解了“我”。在“我”看来,似乎而已。“我”敏感异常地觉得,人们谅解自己是假的,是装模作样的。总之是表面的。仅仅为了证明自己的宽宏大量罢了……

“我”猜想,其实报社上上下下,都巴不得自己三天后没脸再来上班……但,那“我”不是又失业了吗?“我”还能幸运地再找到一份工作吗?第二次幸运的机会究竟在哪儿呀?“我”已根本不相信它的存在了……

奇怪的是——三天后并没谁找“我”谈话,通知“我”被解聘了;当然也没谁来让“我”签订正式录用的合同。“我”太珍惜获得不易的工作了!“我”决定放弃自尊,没人通知就照常上班。一切人见了“我”,依旧和“我”友好地点头,或打招呼。但“我”觉得人们的友好已经变质了,微笑着的点头已是虚伪的了。

分明的,人们对“我”的态度,与以前是那么的不一样了,变得极不自然了,仿佛竭力要将自己的虚伪成功地掩饰起来似的……以前,每到周末,人们都会热情地邀请“我”参加报社一向的“派对”娱乐活动。现在,两个周末过去了,“我”都没受到邀请——如果这还不是歧视,那什么才算歧视呢?

“我”由内疚由难过而生气了——倒莫如干脆打发“我”走!为什么要以如此虚伪的方式逼“我”自己离开呢?这不是既想达到目的又企图得到善待试用者的美名吗?

“我”对当时决定试用自己的那一位部门主任,以及自己曾特别尊敬的报社同事们暗生嫌恶了。

都言虚伪是当代人之人性的通病,“我”算是深有体会了!

第三个周末,下班后,人们又都匆匆地结伴走了。

“派对”娱乐活动室就在顶层,人们当然是去尽情娱乐了呀!只有“我”独自一人留在资料室发呆,继而落泪。

回家吗?

明天还照常来上班吗?

或者明天自己主动要求结清工资,然后将报社上上下下骂一通,扬长而去?“我”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一经决定,“我”又想,干吗还要等到明天呢?干吗不今天晚上就到顶层去,突然出现,趁人们皆愣之际,大骂人们的虚伪。趁人们被骂得呆若木鸡,转身便走有何不可?难道虚伪是不该被骂的吗?!不就是三个星期的工资吗?为了自己替自己出一口气,不要就是了呀!于是“我”抹去泪,霍然站起,直奔电梯……

“我”一脚将娱乐活动室的门踢开了——人们对“我”的出现备感意外,确实地,都呆若木鸡;而“我”对眼前的情形也同样地备感意外,也同样地一时呆若木鸡……

“我”看到一位哑语教师,在教全报社的人哑语,包括主编和社长也在内……

部门主任走上前以温和的语调说:“大家都明白你目前这一份工作对你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都愿帮你保住你的工作。三个周末以来都是这样。我曾经对你说过——社会应该留给你这么诚实的人,一份适合你的工作。我的话当时也是代表报社代表大家的。对你,我们大家都没有改变态度……”

“我”环视同事们,大家都对“我”友善地微笑着……还是那些熟悉了的面孔,还是那些见惯了的微笑……却不再使“我”产生虚伪之感了。还是那种关怀的目光,从老的和年轻的眼中望着“我”,似乎竟都包含着歉意,似乎每个人都在以目光默默地对“我”说:“原谅我们以前未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你……”

曾使我感到幸运和幸福的一切内容,原来都没有变质。非但都没有变质,而且美好地温馨地连成一片令“我”感动不已的,看不见却真真实实地存在着的事实了……

“我”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我”站在门口,低着头,双手捂脸,孩子似的哭着哭着……

眼泪因被关怀而流……

也因对同事们的误解而流……

那一时刻“我”又感动又羞愧,于是人们渐渐聚向“我”的身旁……

还是冬季,还是雪花漫舞的傍晚,还是在人口不多的小城,事情还是与一家小小的首饰店有关……

它是比前边讲到的那家首饰店更小了。前边讲的那家首饰店,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起码还雇得起三位姑娘。这一家小首饰店的主人,却是谁都雇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