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廷正骨”的传人 吴定寰口述(第5/5页)
定:下次还到那儿躺着去?
吴:甭躺了就,够他一辈子吃了。以后只要有贡米,就有他一份儿。可是他要是一叫唤,一喊疼,就白躺了,没人管他了。
定:能接好么?
吴:能接好。还有一种叫“讹库”,就是往外出库银时候劫库银的,也是打,拿棍棒打多少不能叫唤,也是好汉,打骨折了让绰班给接骨。
定:绰班怎么净管这事?
吴:都是王府请的,王府出银子请啊,不能不管,有那规矩啊。黑红道,黑白道,都有他们的规矩,你要不管他们能给你放火烧了。
“跳案子”呢,是王府有势力么,都有自己开的赌场,你不是都往案子上押钱么,他把自己押上了,把人押上了,这叫“跳案子”,也就是打,专有打手啊,打腿,打下肢,打骨折了,也不言语,好汉嘛,走了。得,赌场就吃上了,每年就给他钱吧。
定:要是这种人多了可怎么办?
吴:它也多不了,一般人谁能扛得住这个?一疼一叫唤(就白挨了)。有的那个直到被打死也没言语,结果是赔给人家家里多少钱,多少银子。这些都是由王府请的,你要是把人治好了,你的名誉就出来了。过去夏老的师爷绰班德,他姓德,叫德寿田,就是这么出的名。他接得好,用手法,他们在宫里先学的。主要就是《医宗金鉴》,主要学这个。真正的理论书籍很少,没什么理论书籍。
《医宗金鉴》里边有个正骨心法要旨,以这个为它的理论基础,要旨里头又分三部分,一个是手法,手法总论;一个是器械总论,必须得先学这个。注109手法总论比较重要,过去什么都没有,全靠手摸,检查哪儿骨折了,必须得用手法,如果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重而不滞,轻而不浮,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你给人治病,摸到外边,就能知道内里的情况,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还得使患者不知其苦,还不能疼,方为手法,一般以这个为基础,练你的手法。给皇宫里头的人看病,比较娇气,把人家弄疼了不行,所以他们第一步先学这个手法。
手法也分技巧型的、功力型的两种。技巧型的就是接骨、复位,胳膊脱位了,怎么复,怎么复才快。比如说你下颌骨脱位了,你怎么弄他不疼,效果还好,这属于技巧,这就跟人体的构造有关。还有功力,属于气功这类。机触于外,不用多大力量,力量能透到里头,这属于功力型的。
定:您岳父属于哪型的?
吴:他们都得会呀,你一个接骨得治,软骨损伤也得会呀。
定:两种型是根据病的不同来决定用哪种,对吧?
吴:对。你要是骨头折了接去,就用技巧法。你要是软组织损伤,腰扭了,腰椎间盘突出了,损伤也得治呀,就用功力型的,外边还不用多大力量。有人不会,把人家外边皮肤都给搓破了,里边都没好,那不行。外边的接触要比较轻,要能达到里边。注110
夏老过去和京剧这些个人都有来往,他们找夏老给看病。你看谭家,谭富英他们这家,谭富英的父亲谭小培,谭鑫培的儿子,有病都请他到家,李万春他们家,奚啸伯他们家,奚啸伯是唱老生的,裘盛荣是花脸,那会儿也净来看病来。有一年马连良唱《四进士》,唱半截就回气了,唱不了了,一换衣裳腰扭了动不了了,就不唱了,我去给看的,那会儿在西单,“文化大革命”前。这些人联系比较多。
定:您们喜欢听戏吗?
吴:经常听戏。每年年节送包厢,那时候讲究包厢,楼顶上一个小屋就一个包厢,经常看。那会儿李万春他们家演《济公传》那些个,连本,连套的。解放以后头一次唱义务戏,义务戏就是京剧界不收钱,捐款呀,建京剧学会呀,都是名角呀,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会儿票根本买不到,那些将军都买不到票,夏老给他们打电话,要了三张票。前头那排都是国务院总理那级的,送给我们一个朋友一张票,那人是空军中将,一张票,他跟他爱人两人换着看。像我们这行跟名人接触比较多,我是没有别的本事,一般很少接触。有些中央领导找我看病,像我跟刘志丹的弟弟就比较熟,现在有时还来找我,因为他没什么架子。平常我也不往上巴结。就是我自己闯,一步一个脚印,不吹,不搞玄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