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7/12页)
郑和下西洋的“奇特经历”
时间是1431年的8月13日,地点在特诺奇蒂特兰。郑和的头疼痛不已。他每天所做的,就是不停地派遣信使到燃烧中的城市,要求他的同盟停止屠杀阿兹特克人。但是,当阳光穿过烟雾时,他放弃了。他告诉自己,没有人能因为这些屠杀责怪他。这些人野蛮、粗鄙而无知,他们甚至不知道铜是什么。他们在乎的只是用玻璃般光滑的黑色石头劈开敌人的胸膛,扯出敌人那还跳动着的心脏。
郑和和他的手下当然知道中国古代商朝的故事:几千年前残暴的商朝统治者以人做献祭,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在太平洋之外是一个平行的世界——这个世界比僵尸头野人的国家还要奇特——那儿的时间是静止的,而且仍然由商王统治。郑和的手下猜想,上帝一定又给他们委派了和古代周朝一样的任务,郑和是新的吴王,是为了从这片土地的邪恶国王手中夺过上帝委任的统治权,是为了开创一个黄金时代。
当皇帝派他前往东洋时,郑和并没有预见到这些。皇帝说,你从东海进入蓬莱岛。自从秦始皇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些岛屿。那儿的精灵住在银子和金子装饰的宫殿里。鸟儿和野兽都是全白的,还长着仙草。10年前,我们的上将周满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地方,我现在命令你给我们带回长生草。
郑和比任何人见过的世面都要多,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惊讶。即使是碰见了传说中的龙和大鲨鱼,他也会镇定自如。但是他还是没能发现长生草。郑和的船队沿着日本的海岸线向上行驶,赐予当地武装派别一些头衔,接受了他们的贡品。他的船舰已经逆风行驶了两个月,驶向海天交融的地平线。他那些几乎就要叛变的手下发现了一块新土地,这块土地上都是树、雨水和山峰,情形比在非洲的时候更糟。
当他们沿着海岸线向下航行时,花了更长的时间。在那儿,他们发现了当地人。这些当地人并没有吓得跑开——事实上,这些当地人是出来迎接他们的,带着一些他们从来没有尝过的美食。这些好客、半裸的当地人并没有长生草,虽然他们吸食着会令人兴奋的药草。他们也没有银子和金子装饰的宫殿,不过他们听起来好像在说这些东西都在岛内。所以,郑和只带了几百个人、几十匹马,在对当地语言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动身寻找长生草去了。
有的时候他不得不与野蛮人进行搏斗,但是火焰炸弹起到了威慑的作用,这些野蛮人不敢进入他们的地盘。即使有的时候,没什么火力了,马匹和钢制短剑也一样能吓住这些野蛮人。不过,他最好的武器却是这些当地人。这些当地人把郑和和他的手下当做神明一样来对待,给他们搬运供给品,为他们打架。郑和聪明地利用野人来对付野人。郑和“手下”的这群野人自称是普雷佩查。这些原住民原先就对邻近的原住民阿兹特克充满仇恨,郑和让他们这种仇恨达到极点。虽然郑和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仇恨,但是这并不重要,慢慢的,原住民间的内战让他更加接近长生草。
直到他的同盟来到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之外时,郑和才不得不承认,没有什么长生草。就特诺奇蒂特兰本身而言,它非常大:街道宽广、笔直,还有阶梯式的金字塔。但是,这儿没有白色动物,没有银子和金子装饰的宫殿,当然也没有长生草。事实上,到处都是死亡。可怕的黄水疮和脓包夺走了几千人的生命,他们的身体甚至在他们死亡之前就已经发臭了。郑和见过很多的瘟疫,但没有哪一个像这个一样可怕。不过他的手下中,100个人中只有一个得这种病,这显然是得到了上帝的庇佑。
直到最后一刻,瘟疫的危险性才显露了出来——郑和手下的原住民已经虚弱得不能攻击特诺奇蒂特兰人,特诺奇蒂特兰人也虚弱得不能防御了。但是,上帝又一次站在了郑和这一边。郑和的骑士通过堤道,用弓箭攻进了特诺奇蒂特兰。街上发生了一场胜负显而易见的恶战——阿兹特克人用石头和棉花对抗中国的铁质短剑和锁子甲——阿兹特克人放弃了抵抗,普雷佩查开始烧杀抢掠。当最后一个阿兹特克国王伊兹科阿图在宫殿门口抵抗时,他们用剑把他刺死了,然后把他扔进火里,挖出了他的心脏,并且——最为恐怖的是——他们把他的肉割下,生吃了。
郑和的疑问有了答案。这些人并不是不死之身。他这个开创了新时代的“吴王”也不是。事实上,这时候唯一的难题就是,他怎么把自己抢夺到的财物带回南京。
伟大人物和愚笨之人: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而西方越来越愿意冒险
当然,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像我在前言中描述的那样。特诺奇蒂特兰人确实被洗劫了。它的邻居美索美洲人对其发动了多次进攻,并且还带来了致命的疾病。不过洗劫发生在1521年,而不是1431年;领导者是荷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而不是郑和;致命的细菌来自欧洲,而非亚洲。如果周满真如孟席斯所说的那样发现了美洲,如果故事正如我刚才描述的那样展开,而且墨西哥成为明朝帝国而不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话,当今世界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了。美洲就有可能与太平洋的经济而不是大西洋的经济联系起来;它们的资源可能推动东方的工业革命,而不是西方的工业革命;艾伯特就可能死于北京而不是巴尔莫勒尔堡。西方也不会占据主宰地位了。
那么为什么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如果他们的船长愿意的话,明朝的船只完全可以航行到美洲。事实上,1955年一艘仿制郑和时期的船只从中国开到了加利福尼亚州(虽然没有返回中国),在2009年时,另外一艘按明代原样复制的木帆船“太平公主”号从台湾启程,用了79天横跨太平洋,于10月9日抵达旧金山,可惜在回程抵达台湾的前夕被撞沉。“太平公主”号这次往返太平洋的活动,初衷就是利用科学实证法来证明明代的时候,中国人就有能力横渡大洋到达美洲再返回中国。
大多数人认为,历史之所以这样发展,是因为在15世纪的时候,中国皇帝已经对航海失去兴趣了,而欧洲的国王(不管怎么样,有一些)对此变得感兴趣了。就某个方面来说,这是非常正确的。当永乐皇帝在1424年驾崩的时候,他的继承者首先制定法令,禁止远洋航行。不出所料,印度洋上的国王停止了进献贡品,于是下一位皇帝于1431年派遣郑和再次前往波斯湾,只是后来的正统皇帝又废除了这项法令。1436年,朝廷拒绝了南京船坞要求招收更多工匠的再三请求,在接下来的10年或20年里,大船都腐烂了。到了1500年,没有皇帝像永乐皇帝那样,派船前往各国,即使他们有这个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