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第3/11页)
【原文】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直解】填,是黏腻。渐,是进长。包,是丛生。徐州水患既平,由是辨其土宜,其色则赤,其性则黏腻而坟起,其草木亦渐而进长,包而丛生矣。
【原文】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直解】徐州之田,较九州,则居上中为第二等,其土厚故也;其赋较九州,则居中中为第五等,人工尚稀故也。
【原文】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织、缟。
【直解】羽畎,是羽山之谷。夏翟,是五色的雉鸟。峄阳,是峄山之南,在今邳州。孤桐,是特生的桐树。浮磬,是石浮水边,可以为磬的。,是出珠的蚌。币赤黑色叫做玄。缯帛黑经白纬叫做织,纯白的叫做缟。禹定徐州之贡,也有一州通出的,又有各处所产的。如土有五色者,可以建大社封诸侯,则制以为贡,此一州之所出者也。如羽山之谷,出五色的雉鸟,其羽可以为旌旌。峄山之南,出向阳特生的桐树,其材可以为琴瑟。泗水之傍,浮出的石,制之为磬可以备乐器。淮夷之地,有
珠及鱼,可以为服饰而供祭品。这几处所有,都着他入贡。至于玄色之币,可以为冠及齐祭之服,黑经白纬之织,纯白之缟可以为去凶即吉之服,亦淮夷之所有者,又使之盛于筐篚而入贡焉。此皆随地所出者也。
【原文】浮于淮、泗,达于河。
【直解】泗,是水名,出今兖州府泗水县陪尾山,以其四泉并发,故叫做泗水,南至邳州地方入淮。禹定徐州之贡道,必先浮舟于淮,由淮以入于泗,自泗而上,则或由灉水以达河,或由泲水以达河,而帝都可至矣。盖泗水虽不与河通,然西流有灉水出于河而入于泗,上流有泲水入于河而合于泗,故由灉由泲,皆可以达河也。以上都是经理徐州的事。
【原文】淮、海惟扬州。
【直解】这是定扬州的境界。禹既分了扬州,遂定其境界。北面至淮,东南二面直到大海,这地方都属扬州。即今南直隶,江西、浙江、福建及广东南雄、韶州、潮州、惠州、广州五府都是。
【原文】彭蠡既猪,阳鸟攸居。
【直解】彭蠡是泽名,旧志在豫章郡彭泽县,即今江西鄱阳湖,在饶州、南康二府地方。阳鸟是雁。雁九月飞向南,那时日行南陆,正月飞向北,那时日行北陆,以其随着日阳,所以叫做阳鸟。居,是止。彭蠡会众水之流,跨三州之地,往时泛滥,平治最难。今禹功既施,乃能停蓄而且流通,不复有横决之患,其水边洲渚,亦皆厎平。于是随阳之雁,都得其所栖止,而各遂其性矣。
【原文】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直解】三江,是松江、娄江、东江,在今南直隶,苏州、松江二府地方。入是入海。震泽,是泽名,即今苏州府吴县西南太湖,以其震动而难定,故叫做震泽。震泽纳三吴之水,而三江在其下流,往时三江未曾疏通,所以震泽泛涨,不能安定。自禹功既施,则三江之水,都顺流入海,而得其所归。于是震泽之水亦有所蓄泄,至于安定,而不复震荡矣。盖扬州之水,西莫大于彭蠡,东莫大于震泽,今二水既治,则众水可知。故特举此以见扬州之成功也。
【原文】筱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
【直解】筱,是箭竹。,是大竹。敷字,解做布字。夭,是少长的模样。乔,是高。涂泥,是泞湿。扬州水土既平,由是物得遂其生,而土性为可辨。筱
之竹,都布满而发生,其草则和夭夭而长盛,其木则乔然而高竦。其地卑湿,故其土皆是涂泥。不言色者,其色杂也。
【原文】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
【直解】上错,是间或进上一等。扬州之土涂泥,地最瘠薄。故其田则居下下,为第九等,其所出之赋,则居下上,为第七等。间或年份不同,又进上第六等,以其人功渐修故也。
【原文】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齿、革、羽、毛惟木。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
【直解】金三品,是金、银、铜三样。瑶、琨都是似玉的好石。齿,是象牙。革,是犀兕等兽的皮。羽,是鸟羽。毛,是兽毛。木,是大木。岛夷,是东南海岛之夷,即今日本琉球诸国。卉服,是用草织成的服,如葛布蕉布之类。贝,是海中甲虫,其背有文的。织贝,是织成贝文的锦。橘、柚是二果名,本是一种,橘小而柚大。锡贡,是与之诏命而后贡。禹制扬州之贡物,有常年进纳的,有暂时取用的。如金、银、铜这三样可以资国用;瑶、琨似玉之石,可以为礼器;筱竹可以为箭;竹可以为笛管;象之齿、犀兕之革,可以为车甲;鸟羽、兽毛可以饰旌旄;大木可以备栋梁器械,都是一州所有的,故制以为一州之贡。若海岛之夷,所贡的,是织成的草服,盛于筐篮的,是织成贝文的美锦,这惟岛夷所有,故制以为一方之贡。凡此皆常岁之贡也。至于贡物中用包裹的,则有橘、有柚,然亦非岁贡之常,必待朝廷有祭祀宴享之事,锡与诏命索取这果,方才贡来,初不以口腹之故,烦劳百姓。此暂时之贡也。
【原文】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直解】顺流而下叫做沿。禹定扬州之贡道,起初沿江而下,入于大海,又自海而达于淮泗,由是由灉、泲以达河,而帝都可至矣。盖禹时江淮未通,故必由海而后可以通淮。不言达河者,因徐州已言浮于淮泗,达于河故也。以上都是经理扬州的事。
【原文】荆及衡阳惟荆州。
【直解】这是定荆州的疆界,荆山,旧志在南郡临沮县北,即今湖广襄阳府南漳县。衡,是南岳衡山,旧志在长沙国湘南县,即今衡州府衡山县。阳是山南。禹既分了荆州,遂定其境界。北抵荆山,南尽衡山之阳,这地方都属荆州。即今湖广,及广西桂林、平乐、梧州三府,河南信阳州、广东连州,都是。不言衡山而必言衡阳者,见荆州之南境,不但至于衡山,而且包乎山之南也。
【原文】江、汉朝宗于海。
【直解】江、汉是二水名。诸侯朝见天子叫做朝宗。江、汉二水都发源于梁州,至荆州合流,其势愈大。禹既因其势而导之,由是二水顺流东下,望海而趋,无复停滞,就似诸侯往京师朝见的一般。荆州去海尚远,而邃言明朝宗于海者,以禹功既施,知其势所必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