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恶俗的日常事物(第8/18页)

大多数普通的、不造作的物品,经过某人的努力有所“提升”或被强加上了“新奇感”,就肯定会变得恶俗,有时还会变得极端恶俗。见过那种系在肚子前面的“腰包”吗?任何人系上它,看上去都像小贩或挺着大肚子的畸形人,胖子看上去只会更胖。还有那种引人注目的男式涤纶仿缎蝶形领结,模仿黄缘蛱蝶、南美琉璃小灰蝶、黑脉金斑蝶等普通蝴蝶的样子和颜色。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似乎花 32 美元就能买到 3 条?

普通电话机常常被“提升”,许多“提升”措施即刻就获得了成功,将普通物品变身为恶俗物品。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嘎嘎鸭电话机(既实用又漂亮)。这种电话机看上去像一只无害的木制绿头鸭,有电话打进来时,它会发出“嘎嘎”的叫声而不是电话铃声,同时鸭子的眼睛会亮起来。这种电话机与其他恶俗物品一样,在技术上都很有想象力——“鸭子的叫声可以调高、调低,也可以关掉。”

你知道浴室墙上突出来的那种小肥皂碟吗?本来那东西没什么不好,可在宾州西黑索顿的一家汽车旅馆里,恶俗取得了胜利:有人出了个“聪明”的主意,将两个原本无害的肥皂碟换成6英寸长的塑料“蛤壳”,这不仅使狭小的浴室变得拥挤,还容易擦伤人,也很容易造成“蛤壳”的损坏。这些冒失的“蛤壳”表明恶俗与做作紧密相关。所谓的做作,往往是简单的举措所造就的,比如将一件物品放大很多(“蛤壳”),或不恰当地缩得很小(12 英寸高的大卫像)。

米老鼠刚开始只有老鼠那么大,后来才肥大起来,跟人一样大,甚至比人还大,这就使它比原先做作得多了。说到米老鼠,如果你是米老鼠收藏者,你可以在美国买到“限量版”的4英寸高水晶雪球,中间是一只米老鼠,跟它在《幻想曲》(Fantasia)中的“角色”一样穿着魔法师的服装,四周都是液体。只要晃一下水晶雪球,就会有小金星从米老鼠头上盘旋而下。“一件过往时代非凡、迷人的艺术品……一件值得收藏和珍视的地道传家宝”,这一高度评价可以在每个水晶雪球的“产品序列号登记证书”上读到。如此极端恶俗的矫揉造作,表明我们已经到达了“笨蛋镇”终点站,这里住着天真的人们,以为自己在收藏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有价值的“收藏品”。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加一个:

可收藏品附录

设计并大批量推销“可收藏品”供“收藏家”收藏的行为是如此地现代,以致“可收藏品”(collectibles)一词直至 1980 年代才出现在字典中。《韦氏大词典(全新第九版)》(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89 年)谨慎地、彬彬有礼地将这个词定义为“爱好者收藏的,尤其……有别于艺术品、邮票、钱币和古董一类传统收藏品”的重要物品。更准确也更粗鲁的定义应该是:“骗子大批量卖给容易上当受骗的笨蛋的各种物品。这些笨蛋以为自己正在收藏‘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们的藏品将会升值,从而变成有价值的传家宝,传给对他们感恩戴德的子孙后代。”

这类可收藏品之所以具备价值和(或)艺术美感,从而够资格成为恶俗物品,要归功于销售者和广告公司的欺骗。有关这类一文不值的丑陋物品的广告,塞满了以缺乏安全感的中产阶级(见“恶俗广告”)为目标读者的通俗杂志。这类广告尤擅使用恶俗语言,就是那种极度仿古和伪艺术的词,比如“传家宝”和“收藏”(“建立你自己的传家宝收藏”)。能吸引势利眼和假充高级的人的词语有很多,比如第一版、限量版、独一无二、首发、艺术品、杰作、正宗,以及能抬高购买者的地位,但也许用在真正的艺术品上才合适的形容词:手工的、精细的、传奇的、壮丽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形容词:有价值的。这类可收藏品的价值很特殊,因为它们被暗示“日后”肯定会升值,到那时,这些物品就会被“后代们”视若珍宝。那么,这类珍贵物品都有哪些呢?

我们从瓷顶针说起。你可以通过加入“顶针收藏者俱乐部”获得有价值的顶针。(推销恶俗物品的一种标准手段是将“一个系列”物品的第一件卖给顾客,这样就能促使他继续收藏随后的一系列物品。)每个月,顶针收藏者俱乐部的成员都会收到一枚被称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的瓷顶针,成员们还会被怂恿“建立一个能永世珍藏的独一无二的收藏”。不久,他们就会被邀请为自己收藏的顶针投资购买一个“可爱的玻璃圆顶陈列架”,这个架子“将为您家的室内装饰增添吸引力”。

“这一收藏很适合传给您的孩子们”——注意,这里认为你的孩子们跟你一样,都是十足的笨蛋。你还可以传给你的后代一个“金制水晶圣诞铃铛”,再配一副米老鼠铃锤,这是“一件真正的传家宝,肯定会为后代们所喜爱并珍视”,这件物品还有一个额外的优点,它是出厂的“第一版”产品。如果你不想收藏顶针,也不想收藏配有金制米老鼠铃锤的水晶铃铛,收藏全套 15 只以合金、瓷、青铜、黄铜和“水晶”制成的小猫雕像怎么样?为了这个收藏,你每个月得订购一只新的小猫雕像(“每只只花 30 美元”),而为了展示它们,你还得拥有一个“美丽的黄铜玻璃古玩柜”。

“展示”一词道出了真正收藏可收藏品的人的些许悲哀。就像拥有沃特福德水晶把手剃须刀的那位男士为了展示,必须邀请客人走进他的洗手间,去看他用他那精美的剃须刀剃胡子一样,收藏者展示自己的收藏品(每户人家都是一个博物馆),意在博得他人的赞许乃至尊敬,而这也正是收藏者的恶俗所在(销售者的恶俗则在于谎称毫无品味的垃圾是具有艺术美感的有价值之物)。陈列架几乎是这类悲惨骗局的固定帮凶,它清楚地表明,可收藏品之所以被收藏,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有价值,它们也并未将自己所有的乐趣带给收藏者,而更多地是因为它们可以供人观看和羡慕。收藏者心中总有一个假想的观众,乞求那名观众的认同正是所有这些恶俗交易的潜台词。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收藏”这类粗鄙不堪的物品竟成为当代一个如此明显的特征?想究其原因,需要一个部队的精神病学家(连同社会工作者一起)去作出解释。

如果古玩柜里展示的小猫没能吸引你,或者你认为它们不够男子气概,那你还可以收藏剑,或至少收藏“十把高贵的、依原样打造的、从凯撒时代直至 20 世纪都赫赫有名”的剑,当然,还要外加一个“大方的、带硬木内壁的陈列盒”。这种按比例缩小的手工艺品,其蓝本都来自“国际军事档案馆可靠的官方收藏”。这个档案馆是由“富兰克林造币厂”经营的,而这个工厂是这类恶俗可收藏品最精明的销售者之一,对这一点,广告活动组织者之外的人都鲜有了解。就像其他有价值的系列物品一样,你“订购”的这些剑每三个月会送来一把,为此你要支付 120 美元。等你收藏了全“套”的剑,你也就掏出了 1200 美元,但一想到自己是更高级的收藏者(收藏更具男子气概的物品),并很周到地为后代留下了有价值的遗产,你也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