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三 · 滦 阳 消 夏 录 三(第20/21页)

雷出于地,向于福建白鹤岭上见之。岭高五十里,阴雨时俯视,浓云仅及山半,有气一缕,自云中涌出,直激而上。气之纤末,忽火光迸散,即砰然有声,与火炮全相似。至于击物之雷,则自天而下。戊午夏,余与从兄懋园、坦居读书崔庄三层楼上。开窗四望,数里可睹。时方雷雨,遥见一人自南来,去庄约半里许,忽跪于地。倏云气下垂,幂之不见。俄雷震一声,火光照眼如咫尺,云已敛而上矣。少顷,喧言高川李善人为雷所殛。随众往视,遍身焦黑,仍拱手端跪,仰面望天。背有朱书,非篆非籀
,非草非隶,点画缴绕,不能辨几字。其人持斋礼佛,无善迹,亦无恶迹,不知为夙业为隐慝也
。其侄李士钦曰:“是日晨起,必欲赴崔庄,实无一事。竟冒雨而来,及于此难。”或曰:“是日崔庄大集,崔庄市人交易,以一、六日大集,三、八日小集。殆鬼神驱以来,与众见之。”
注释
戊午:乾隆三年(1738)。
籀(zhòu):古代的一种字体。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即今存石鼓文,亦称“大篆”。
隐慝(tè):别人不知道的罪恶,不可告人的罪恶。
译文
雷电出自于地上,以前我在福建白鹤岭上见过。白鹤岭高五十里,阴雨天在岭上俯视,见浓云仅到山半腰,有一缕气从浓云中涌出来,直冲而上。这缕气的尖细处忽然有火光迸散,随即“砰然”一声巨响,和火炮完全相似。至于雷电有目标的打击,则是从天上下来的。乾隆戊午年夏天,我和堂兄懋园、坦居在崔庄三层楼上读书。开窗向四边望去,能看到几里地以内的景物。当时正下着雷雨,远远地望见一个人从南边来,离崔庄约有半里地左右时,忽然跪在地上。随即云雾下垂罩住他,什么也看不见了。接着听见一声霹雳,火光闪亮,好像近在眼前,这时云雾已收敛上去。过了一会儿,人们纷纷传说高川的李善人遭雷劈死了。我跟随人们去看,只见李善人遍身焦黑,拱手端正地跪着,仰脸望着天空。他的背上有红字,不是小篆,不是大篆,也不是草书、隶书,字的点划缠绕在一起,认不出几个字来。李善人吃斋敬佛,没干什么善事,也没干什么坏事,不知他遭雷击是因为前生的报应呢,还是因为隐藏得很深的坏事。他侄子李士钦说:“这天早上起来,他一定要去崔庄,其实也没什么事要办。他竟冒雨而来,遭了这样的灾难。”有人说这一天崔庄有大集,崔庄人做买卖,每逢一逢六的日子是大集,逢三逢八的日子是小集。可能是鬼神促使他来,让人们看到他的遭遇。”

余官兵部时,有一吏尝为狐所媚,尪瘦骨立。乞张真人符治之,忽闻檐际人语曰:“君为吏非理取财,当婴刑戮。我夙生曾受君再生恩,故以艳色蛊惑,摄君精气,欲君以瘵疾善终
。今被驱遣,是君业重不可救也。宜努力积善,尚冀万一挽回耳。”自是病愈。然竟不悛改。后果以盗用印信、私收马税伏诛。堂吏有知其事者,后为余述之云。
注释
尪(wānɡ)瘦:瘦弱憔悴。
瘵(zhài):慢性病,痨病。
译文
我在兵部任职时,有一个小吏被狐狸精媚惑,瘦得皮包骨头。他请求张真人用符镇治,忽然听到屋檐边有声音说:“你身为小吏,违背天理榨取钱财,应当遭到杀头的刑罚。我在前一辈子受到你的救命大恩,所以用美色勾引你,摄取你的精气,叫你生痨病落个好死。如今我被赶走,说明你罪孽深重不可救药了。你应该努力行善,也许还有挽回的可能。”这个小吏的病从此好了,但他仍然不知悔改。后来果因为盗用印信、私收马税被处死。堂吏有知道这事的,后来告诉了我。

前母张太夫人,有婢曰绣鸾。尝月夜坐堂阶,呼之,则东西廊皆有一绣鸾趋出,形状衣服无少异,乃至右襟反折其角,左袖半卷亦相同。大骇,几仆。再视之,惟存其一。问之,乃从西廊来。又问见东廊人否,云:“未见也。”此七月间事,至十一月即谢世。殆禄已将近,故魅敢现形欤!
译文
我的前母张太夫人,有个婢女叫绣鸾。张太夫人曾经月夜坐在堂前的台阶上,呼叫绣鸾,却从东西走廊都走出一个绣鸾,形状衣服没有一点儿区别,以至于右襟反折一只角,左袖一半卷起也相同。张太夫人吓得差点儿跌倒。再仔细看,只有一个绣鸾。问她从哪里出来,答是从西廊来。又问看见东廊的人吗,说:“没有看见。”这是七月间的事,到十一月,张太夫人就去世了。大概福运已将尽,所以妖魅敢于现形吧!

沧州插花庙尼,姓董氏。遇大士诞辰,治供具将毕,忽觉微倦,倚几暂憩。恍惚梦大士语之曰:“尔不献供,我亦不忍饥;尔即献供,我亦不加饱。寺门外有流民四五辈,乞食不得,困饿将殆。尔辍供具以饭之,功德胜供我十倍也。”霍然惊醒,启门出视,果不谬。自是每年供具献毕,皆以施丐者,曰此菩萨意也。
注释
大士:菩萨的通称。
译文
沧州插花庙的尼姑,姓董。观音菩萨生日那天,董尼姑准备好供具,忽然觉得有点儿疲倦,就倚靠几案休息片刻。恍惚中,她梦见观音菩萨对她说:“你不献供,我也不挨饿;你就是献供,我也不会更饱。寺门外有四五个逃难的流民,讨不到饭吃,就要饿死了。你停办供品,给他们施舍饭食,功德胜于供我十倍。”董尼姑猛然惊醒,开门一看,果然寺外有几个饥饿的流民。从此,她每年供神以后,都把供品施舍给乞丐,说这是菩萨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