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合击兜(第7/7页)
周世宗很认真地听着,他很能理解赵匡胤所说的道理,这其实也是他觉得此役未曾胜得彻底的主要原因。“九重将军莫非有良策弥补此中遗憾?”
“不算良策,但眼下可算唯一可行之策。”
“哦,你说来听听,我权衡下这独木桥到底稳不稳。”柴荣心中其实还是颇为忐忑的。如果像赵匡胤所说,只有不算良策的唯一之策,那实质的意思就是要他铤而走险了。
“直入川中,取成都,一路所获肯定颇丰,最终还可逼迫蜀王孟昶供奉不菲钱粮,足以完全化解我国窘迫。但是臣权衡后觉得蜀境山险水恶,易守难攻。民风剽悍,还有賨人助战。而大周军一则地势不熟,再则与蜀军相比更善于平原作战和马战,强攻之下势必推进艰难,损伤惨重。”
靠坐在虎皮圈椅中的周世宗听到赵匡胤的话后频频点头,赵匡胤之前数次劝自己继续攻入蜀国腹地,而自己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才未成行。
“但是我们这家不吃吃那家,可以转个方向。”
“你说的是哪家?”周世宗一下坐直了身体。
“可赶在秋熟之时攻入淮南一带。”
“转征南唐?”
“对!大周出现物价飞涨、粮盐紧缺,其实都是因为南唐提高过境税收所致,伐南唐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而淮南为粮盐丰产地区,拿下之后便可完全恢复大周之前所有损失,一解窘迫。再有淮南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周军作战。”赵匡胤说到此处时语速放慢,因为他觉得周世宗肯定会有问题要问。
“你觉得周军铁骑可以直入淮南纵横无阻吗?”周世宗果然提出疑问。
“虽是平原,但对我大周兵马而言还是有两处障碍。一处是淮河,一处是扬子江。南唐军可以河为拒、以江为拒,利用淮河水军巡弋拦击,利用长江水军运兵调度。我军兵马不擅水战,水军又弱。全部水军力量不及南唐十分之一,而且大部分现在还被困匿于江中洲。”
“既然知道这阻碍,那你所提伐淮南又是以何为把握?”
“借皮化形,我水军不行,可取他国水军为我所用。东边有吴越水军为助,我们的水军已暗中驻于金陵左近的江中洲。现在只剩西边无水军可用,这张皮恐怕还得从蜀国手中夺取。”赵匡胤开始转入真正的正题。
“借皮化形?借皮化形。”周世宗口中重复两遍。
“对!皇上,你来看这。”赵匡胤边说边铺开桌上的地理图,“我周军已拿下凤州,下一步可由此处横穿子午谷,沿凌清道、白河、嘉建镇,佯作继续攻夺睦州之势。而实际可从彬县转道往东,从我周境过,再借道南平入东川,暗袭江口蜀军水营。蜀国境内江窄水急,蜀水军常在激流中对战,其控船力和战斗力都极为凶悍。如能暗袭成功夺蜀水军为我所用,沿江而下由西面压制南唐,这样水陆协攻,定可轻易夺取南唐淮南一带。”
赵匡胤的计划真的很周密,实施顺利的话真的可以突袭到蜀国水军军营。但难度也是存在的,这样大的一支队伍的运动,沿途还有小部驻扎蜀军的阻截,要想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最终暗袭成功了,能俘获多少蜀军船只,俘获后的蜀国水军能否为己所用也是个未知数。
但是对赵匡胤而言暗袭蜀国水军是否成功,能否俘获为己所用的问题都不重要,最为重要的一步他没有讲也不能讲。那就是在攻袭蜀国水军如果不成功,那就意味着攻南唐无望了。这样他就会借机再劝柴荣利用东川平坦地形,分兵几路由东川直入西川腹地,进逼成都。如果攻袭蜀国水军成功了,这一批偷入东川的大周兵马也来不及调转至淮南战场,所以他可以再劝周世宗或者私下直接指挥,仍是进逼成都。
“借皮化形!借道南平!那我何不直接从南平借用荆州水军?九重将军,这一回你献的不仅不算良策,而且也不是唯一之策。夺取蜀国水军不是不可行,但不可控因素太多,谁能料到如此大的辗转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意外?而南平与我国之间无遮无掩,完全陷于我大周攻势之下,我提要求绝不敢拒绝。再说了,借皮化形,那是借,而不是夺。如果真不得已要袭取水军为己所用,我觉得不如直接袭取南唐的淮河水军……”
赵匡胤顿时觉得如雷轰顶,柴荣后面继续说些什么他全都没听进去。对于自己暗含私心以迂回方式所献策略,他估计以后在实施过程中柴荣肯定会看出弊端来。可怎么都没想到借皮、借道这两个借反倒提醒了柴荣,让他觉察出自己策略中的不足,从而想到直接借用水军和直接夺取南唐淮河水军。这样的做法肯定要比赵匡胤的方法完美得多,所以赵匡胤知道自己的暗中打算泡汤了,自己想早日夺回京娘的心愿破灭了。他的心中莫名间生出些对柴荣的恨意来。
“可是就算有了水军也不能小觑了南唐,别忘了南唐李家还有个李弘冀在。也奇怪了,原来赵普、王景回来时不是说李弘冀与孟昶暗中有联盟,我征蜀之后南唐也稍有异动,怎么后来却偃旗息鼓了,再没有一点消息。九重将军,难道是之前水陆双下一起袭扰的假象起到了作用?那李弘冀至今都没看出来?”
“什么?谁没看出来?”很明显赵匡胤神思飞驰得很远,根本没听柴荣在说些什么。
“我说李弘冀。”柴荣重复一下,其实他也没看出赵匡胤根本不在听他说话。
“报!有礼部加急报文送到。”柴荣的手下亲信在门外禀报。
“礼部?怎么会有礼部的加急报文直接送到这里?直接拆报吧。”柴荣心中一直觉得礼部不会有什么秘密大事,所以就让亲信直接在外面将报文拆开念下。
“禀皇上,南唐元宗李璟昭告天下,齐王李弘冀痼疾突发归逝,现立郑王李从嘉为太子。”
“李弘冀死了!李从嘉做了太子!哈哈哈!好,太好了。真是天助我取淮南啊。”礼部报文的内容一扫柴荣心中所有沟壑,原先有所顾忌的转征南唐一下变成最为可行的大好决策。
“来人,吩咐下去,立刻收拾准备。三日后,不,两日后奔赴宿州,转征南唐,誓取淮南!”
赵匡胤面如死灰,心中纠绞。以往征战对于他来说是快事,但如今只有为了夺回京娘的征战他才觉得是有意义的。但是柴荣的决断将他和京娘的距离再次拉远,他不知何时才能戎装持戈再战蜀川,为生命中一个期盼太久的愿望而搏杀。此时此刻,赵匡胤心中真的很恨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