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巨型怪蛇(第7/8页)
这两个人采取的方式都是等待,等待对方出现。但是当对方高手出现之后他们各自又会怎么去做,没人知道,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从花草树木枝叶的摇摆晃动可以看出,钻行在林木中的人或东西是呈几道直线以“四海同潮”为中心围逼而来。也正因为是呈这样的直线,所以显示围逼过来的对象虽然不是高手,但也不是一般的人。因为密匝的林子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一条直线无所阻挡地直走的,还有就是这样一种路线的钻行可以显示出前来的对象对此处可能出现的打击和危险毫无畏惧。而能做到这两点的,一般都不会是人,甚至连兽子都不是,兽子都是懂得如何在林木间穿行的。像这种样子的很大的可能是死爪子,也就是人为控制的攻击器具。
汤吉此时很冷静,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完全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不再考虑生死的问题后,都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冷静。他根本没有关注那些逼迫过来的直线痕迹,就好像已经知道逼迫过来的会是什么。他也没有选择合适位置,做好据坎而战的准备。这可能是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据守,因为很多时候攻击才是最好的据守,或许他到达此地的目的就是攻击而不是据守。
树丛中的钻行在快出现之前缓了下来,并且做了个小小的停顿,似乎是在看外面的反应。随后一起轻飘飘地从枝叶背后闪出,就像排列有序的一队无头幽灵。
汤吉只扫看了一眼,这一眼已经足够他准确地做出一些判断。所以接下来他勇敢地冲进了“四海同潮”,下石阶、绕石阶,以不穿过底面为前提,选择了一条最短距离的路线直扑“四海同潮”凹坑的另一边。
之所以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因为出现的情形和齐君元预料的是一样的。齐君元单独和汤吉聊时说过,他们此次闯入秦淮雅筑,如果触动消息,里面的守护高手出来阻敌时绝不会以人当先。因为他们不清楚外面闯入的是些什么人,又有多少人。在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用性命冒险的,所以最恰当的做法是用器具冲在前面。而秦淮雅筑中鬼肠子道蜿蜒十九个结,路径曲折通幽,周围又是树木花草密匝,山石、土坡、花墙随处可见。使用一般的器具肯定是辗转不便,最好是能有轻巧灵活、可与出来的高手同进同退的器具,这样一来番羊的银皮子便成了最为理想的选择。汤吉是与番羊交过手的,而且已经想出或许可以制住番羊的招法。所以这一次夜闯秦淮雅筑,汤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付番羊。
树丛中出来的正是十副银皮子,行动很一致的银皮子。从这些银皮子的排布和控制状态上判断,汤吉确定番羊应该是在“四海同潮”另外一边的正前方。虽然那个位置竹横石斜,但是从周围整体环境的格局上来看,这位置也最为可能存在鬼肠子道继续往里去的正道路口。另外从这个位置出来的一副银皮子摇摆活动的程度是最小的,这说明它并非从枝叶中强行钻出,而是有路可行,只是出来时刮带到了枝叶而已。
寻找并抓住最佳时机是天谋殿谷生谷客所修习的基础技法之一。所以汤吉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抢到对面那个位置,因为这是个极为难得的时机。银皮子的确是一种神奇的妖器,但它终究不是活物,只属于器具,并不具备发现的能力。它们赶在前面出现的作用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别人的攻击方向。这也是为何之前会肆无忌惮地在树丛中穿行,搞得枝叶乱摇的目的。所以它们虽然出现了,但是并不对汤吉构成一点威胁。除非汤吉主动去攻击它们,或者它们的操控者番羊看到或感觉到汤吉的存在,主动操纵所有银皮子去攻击汤吉。
汤吉抓住这个时机就是要赶在番羊看或感觉到他之前,占住可以一举突袭击杀番羊的位置。所以动作首先必须快,选择最短的距离,这样才能在赶在番羊发现他之前赶到恰好的位置。而选择最小的距离就必须从“四海同潮”中直接穿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凶险,但同时也让他沉浸于一个自保状态。完全的自保就不存在杀意,这样番羊也就无法觉察到他。
所有的想法和做法既有很早之前的推测,也有现场临时的决断,应该算得上稳妥可靠的。唯一的疑问就是汤吉能否闯过“四海同潮”,这也是鬼肠子道上的一个结,至少会有三种兜形的杀伤变化。
汤吉勇敢地冲下去,下石阶、绕石阶,这是因为他至少已经看出了“四海同潮”中的一种兜形变化。而这一个变化如果可以按他的想法躲过去的话,及时冲到兜形的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刚站到凹坑的石阶前,汤吉就已经看出异常。这里的石阶太光滑太平整了,阶面边沿棱角方正。而且凹坑四面石阶都是这样,很一致,没有什么差异。这不是平时经常有人走过的石阶,经常走的石阶边角会有磨痕。而且四面石阶不会都是通行的路径,这在石阶的磨损度上也是会有区别的,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新旧程度。所以汤吉断定这些石阶是储了动能的兜爪子,整个凹坑的四面是一个“阶翻夹”的兜子。
“阶翻夹”是离恨谷的叫法,坎子家管这坎面叫“切踝翻板”。机栝不上力时,就是平常走路的石阶面。而一旦机栝蓄力后,平常的石阶面会翻转成另外一个阶面。这一个阶面可以是石头的,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但不管什么材料,阶面边缘都会是非常齐整的。因为当闯入者踏到启动弦栝,整个阶面会翻转过来。上一阶面与下一阶面交叉切合,在机栝的大力作用下,不管是石头还是其他材料,平滑齐整的边缘都会像刀口一样将踩上阶面的脚踝切断。
汤吉双腿不是精钢打造的,被阶面夹到的话一样是骨肉全断。但他依旧敢走石阶、绕石阶冲下凹坑,那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坎面的动作规律。可以在落脚时尽量直接踩在阶面边沿上,这样即便阶面突然翻转,依旧可以在边沿上借力及时躲闪开两阶的交叉切合。
这种过坎的方式是很惊险的,搞不好就会脚下踏空,将整个人摔落在阶面上。这也就是汤吉,一个对人体各种形态最为熟悉的高明裁缝,所以他很自信自己可以在这种惊险状况下保持身形的稳定。
另外就算一些阶面在他落脚之前已经翻转到位了,石阶变成了光滑的石坡,他也可以凭着穿针引线的眼力发现阶面与阶面间吻合不到位的缝隙,让自己的脚有可靠的借力点。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汤吉对自己的步法速度很自信。最终如果阶面全部翻转到位,同时坎面制作精密找不到太多可借力的缝隙,他仍觉得凭自己的脚下速度,是可以在复位完毕后的光滑斜坡上奔走而不掉入坑底。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飞墙走壁,和现代人表演的飞车走壁一样,必须依靠速度形成一个持续的离心力,这才能让人行走在斜面甚至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