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刺杀齐王(第7/9页)

齐君元要求唐三娘找到一种长时间风吹日晒却不失其毒性的毒料。但药料又必须可以随水而化,然后将其布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上。除了这些,她还要做到的就是要能随机应变和齐君元配合好,所有行动要足够利落快速。如果其他人的任务都可以达到齐君元的预期,然后两人行动也足够迅速的话,那么他们两个是最有机会逃出的。

毒轿局

所有准备都妥善完成之后,几个人勇敢地闯入秦淮雅筑,而且没有一个人对齐君元的这种做法提出质疑。即便在加入过程中也有畏惧也有退缩,但他们始终都相信自己执行的真的是一次杀死齐王的行动,也或许他们中有人是假装相信的。但实际上只有齐君元自己知道,这次的夜闯秦淮雅筑不是为了刺杀齐王李景遂,也杀不了李景遂。他的目的只是要进去做一件可以杀死李景遂的事情,即将李景遂的轿子改成可以杀死他的轿子。

闯入秦淮雅筑之后,本该是有很多支路和圈子路的,但齐君元却始终能坚持按正确的路快速外里走。这其实也是从轿子上辨查出的痕迹来判断的。轿子沉重,即便八人抬着也是颇为吃力。当时官家轿夫为了爬坡时可以脚下助力,所穿靴子前后会钉上一根菱形铁条。走平路时铁条并不太着力,爬坡时则可以支撑脚跟到脚尖用力位置的转换。不过这种靴子和平常的靴子差异太大,即便走平路不着力还是会留下些许痕迹,特别是在像秦淮雅筑这种青石板的路面上。这种痕迹原来十目佛爷在时肯定会注意到,但已经是在秦淮雅筑范围内了,估计他也是没觉得这种痕迹会造成后果,所以也就不曾采取措施。

轿厅后半截会断塌,将轿厅中人倾滑入厅尾断口深坑的机关设置齐君元早就知道。虽然他未进过秦淮雅筑,但是进入秦淮雅筑的官员不在少数,跟着官员们进去的轿夫则更多。大街小巷、酒肆茶馆就可打听到秦淮雅筑轿厅口不停轿子、轿夫不入轿厅休息这些情况,因为轿夫们为了显摆会到处闲谈这类事情。但齐君元这个离恨谷妙成阁的刺客,最擅长制作绝妙器具和兜爪的高手,只需这么一点信息便已经可以判断出轿厅中可能有的机关和肯定有的机关。

断口深坑的机关不但齐君元知道,唐三娘也是知道的。所以她才会假装发现前面有异常味道,装作查找的样子走在第一个主动跌入深坑中。而齐君元也早就做好准备,紧跟其后,在唐三娘跌入的刹那追扑出去,别人眼中那是很自然的救助行为。

齐君元和唐三娘一起从断口深坑滑下,但是并没有跌到坑底。齐君元虽然知道这里有深坑,却不知道坑底会有什么,轻易不敢坠到坑底。所以他在扑下深坑前早就做好准备,一只活指三爪钩,一根无色犀筋,就在他扑下深坑的刹那抓在了深坑口子一侧开板的夹角里。

活指三爪钩是专门为了挂吊东西的。活指关节带有缓冲,可以在重物下坠突然停止时不至于拉断钩子。而单根无色犀筋虽然很细,其力道却足够将他和唐三娘吊在陷坑半空中。更为重要的是,别人在黑暗和混乱中很难发现无色犀筋的存在。

齐君元吊在坑下要求汤吉继续往前到“四海同潮”会合是一个谎言。机关坎扣设置中的深坑只可能是用来杀死或困住闯入者的,否则就没有意义了,下面怎么可能有其他通道?之所以说这样的谎言,是因为齐君元对鬼肠子道的整体有所了解。其中“四海同潮”位是个四面布局,坎扣的启动和运行对双方比较公平。也就是说,要想阻击秦淮雅筑里面出来的高手,那位置对于人单势孤的闯入者相对而言较为有利。

当汤吉他们继续闯入之后,齐君元便带着唐三娘爬出陷坑,回到轿厅门口往左走。他知道此处肯定会有专门停放轿子的轿房,否则不要说来访客人,就是齐王自己的轿子都没地方放。

齐君元这次进来自己也备齐了一些东西,是一些特制的木匠工具,比如“明月铲錾”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工具,还有一些小块木料和干生漆。干生漆其实相当于过期的漆,漆上之后只要稍用水擦洗就会掉色。但是齐君元采用这漆却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快速干透,容易仿旧。

没多久就找到了齐王的轿子,齐君元首先通过轿子上的各种痕迹确定齐王上下轿子的习惯位置和动作特点,以及轿夫惯常的启轿落轿方式。然后再综合了包括轿子大小结构、轿杠粗细长短、齐王身高体型等诸多因素,确定轿子上需要动手脚的三个点。

第一个点是在轿杠前横担上。这根横担中间有个元宝状的压轿垫。过去有档次的轿子在乘坐人上下轿时都要将轿杠后面抬起,前面压下,以方便乘坐人跨过轿杠。但是为了防止前杠头经常撞击地面导致损坏,所以会在轿杠前横担中间加个压轿垫,形状看各自喜爱而定。

齐君元用“明月铲錾”快速将元宝状的压轿垫拆下,然后在垫块和横担之间加一块薄木片后重新固定。这块木片是在横担下方,很难注意到。再用干生漆擦过,就更加难以辨别出来。虽然只是加了这么一块薄木片,却是将压轿之后的轿杠角度抬高了些许。

第二个点是在左侧的前轿杠上,平常时齐王都是从此处抬腿跨过轿杠上下轿的。根据轿杠上的摩擦痕迹,可以看出齐王平常跨过轿杠时鞋底会稍有摩擦。而齐君元在压轿垫上加了木片,抬高了轿杠,这很难觉察的高度会使得摩擦加重,改摩擦为微踏半脚掌。齐君元就是在微踏半脚掌的轿杠位置上动的手脚,将杠子外边角刨削掉一点,让其弧度变得稍微圆滑些,然后同样擦上干生漆做旧色。这位置本身就有磨损处,再加上齐君元的技法高超、手法巧妙,所以改动之后丝毫不着痕迹。

第三个点是根据压轿之后轿顶前檐离地高度,以及齐王的身高体型确定的。这个点是在轿顶前沿上卷起的卷帘上,这是一张油布挡雨帘,在下雨的时候会放下。唐三娘准备好的毒料就涂在轿帘上,一个齐君元和唐三娘一起经过仔细度量计算之后确定下的位置。

那夜,齐王李景遂从太子府回秦淮雅筑,正是第一场春雨来临时。齐王轿子的挡雨帘放下来了,挡雨帘上的毒料开始随雨水化解,溶于雨滴之中,挂在挡雨帘之上。

轿子回到轿厅门口,落轿压轿杆,旁边有人从右边将挡雨帘拉开一些,让习惯从左侧下轿的李景遂出轿。这样一来,便会让一些雨水兜聚在挡雨帘拉起的皱褶中。

李景遂抬腿过轿杠,因为轿杠高出了一点点,所以他的半个脚掌会轻踏一下。人的自然反应都是如此,多次重复的动作微微会变成一种依赖动作。虽然今天和往常不一样,虽然春雨落下之后轿杠会变得滑溜,但李景遂仍然是按着他原来的步法和力道在走。问题是轿杠不仅仅变高、变滑,它的外边角还被齐君元刨削得弧度变大。平时李景遂的厚底官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是春雨落下之后,他踏上半脚掌的厚底官靴便出现了滑脱,身体往后仰倒。齐君元已经算好,李景遂出现仰倒时后面不会有人扶住他。因为轿子里只有他一个,没人会跟在他后面,所以这个仰倒李景遂只能自己应对。一种应对方式是没应对,直接倒下,那会倒在挡雨帘中,这样雨帘皱褶里积聚的雨水会倾倒在他仰起的脸上。还有一种应对方式是强行侧过身体,并顺手吊住右手后侧的挡雨帘。这一个动作会让他的半边脸或者大半边脸贴在挡雨帘上,而挡雨帘被他吊住后皱褶会被拉平,褶皱里积聚的雨水会顺着脸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