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群雄毕集(第10/10页)
蒙娜翻译之时,连最后的笑声地依样打个哈哈,韩行昌道:“夫人果然忠心耿耿,翻译得一字不漏,实在难得之至。”
蒙娜眼中露出笑意,道:“但我本性却是十分粗疏大意,你信不信?”
韩行昌道:“在下连夫人的全貌也没瞧见,如何就敢论及夫人的性情为人呢?”
此话方一出口,心中突然掠过一个灵感,不觉凝眸寻思。韩行昌寻思道:“她既然本来是粗疏大意之人,现下忽然如此仔细澈底,会不会是被迫使然?假如是那疏勒国师懂得汉语,因此她才一个字也不敢遗漏,这也是十分合理的解释。”
然而假如疏勒国师懂得汉语,他为何不直接了当的以汉语发言?何必多一重手续,徒然浪费时间?要知这疏勒国师若然懂得汉语,不但不会减低身份,反而能使人更加惊讶佩服,于威望大有增长。因此他不肯被人晓得精通汉语,必有莫大的作用。
韩行昌默默忖想,一时之间却想不出有什么道理。他在基宁和蒙娜夹持之下,驰入树林,转眼到了湖边,众人纷纷下马。
早晨的阳光晒在湖面上,水波反射出无数闪光。粼粼的绿水,散发出秋天的气味,使人有空旷寥落之感。但事实上数百人伫立湖滨,这些武林人的衣着,五光十色,全国东南西北各地的装束皆有。所有的目光,都凝注在这一大队精兵雄师身上。那疏勒国师最是显著特出,是以没有人会弄错对象。
靠水面的两座宽大木台上,左边有四十余人,屹立不动,右边的一座却空着。这两座木台相距七八丈以外,武功再高的人,也不能飞渡。往湖心那边,又另有两座浮在水面的木台,面积细小得多。然后,从这两座浮台,各有一条浮桥通到数丈外的一座浮台上。西域诸国的八十余名武林高手,在疏勒国师率领下,踏上右边的木台。
此时双方都不闻警□之声,气氛陡然变得颇为紧张。
左台上一位年约四五旬之间的儒服文士,走到最前面,向右台的异国高手们施了一礼,提高声音,道:“区区淮阴韩世青,有请疏勒国师说话。”
蒙娜应道:“韩老先生有何指教?”她开口之时,疏勒国师已跨前几步,单独站在众人前面。
中原群雄一听这个女郎说话之时,并不用力叫喊,但声音却传出老远,人人皆闻。
可见得她的内功深厚异常,实是不可小觑。此女尚且如此,那疏勒国师的高明就可想而知了。此外,她一口清脆悦耳的京片子,宛如出谷黄莺,也使人十分感到兴趣,暗暗测度她从何处学得汉语?抑或她原本就是汉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