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宫遇险(第5/5页)

永乐帝的脸色变为峻厉了:“梅玉,侯爷乃国家所赐,你不要漫不经心,有此一爵在身你才有很多保障,行事也有很多方便,这个朕想不用一一数说给你听了。三宝保荐你出长西南都护府兼经略西南夷,对这个官职朕倒没有意见,尤其在西南夷的经略上,必须要跟休王府合作无间,也只有你去才适合,不过这个官叙职一品封疆大使,你的年岁太轻,遽尔寄以重职,在廷议上说不过去,你最好是替朕做件事情……”

梅玉怔住了,道:“臣不过略解兵马,可干不了什么大事,陛下囊中有的是人才。”

永乐帝道:“不错,朕的手下人才济济,但是这件工作只有你去干最适合,而且这件事也是允炆的推荐。”

梅玉更是愕然地道:“怎么大哥会推荐臣呢?”

永乐笑道:“朕这个侄也是有心人,他说要把忽必烈宝藏归还朝廷,但是没说出一个确实的地点,只要朕派遣一个适当的人选,跟你一起去取出宝藏……”

梅玉道:“臣也不知道宝藏何在。”

“允炆没说出宝藏何在,只说要肤派人跟你去,可见他会把地点告诉你的,他在信上一再为你赞扬,说你胸蕴奇才,堪常大任,要朕好好地借重你……”

这倒是大出梅玉的意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永乐帝又道:“三宝跟他交换过一些意见,对于你能出任西洋都护的事,他是极力的支持,大概也是怕你的年岁太轻,在廷议上难以争取,所以要建一次功,朕也干脆做足人情,把这件差使交给你了。”

郑和一再向梅玉示眼色,叫他接受了下来,梅玉也知道事情是不容推辞了,尤其是涉及西洋都护的问题,那等于是条件,换了第二个人去干,不可能对圣光寺有如此尊敬,对建文帝而言,使自己官居极品,逍遥异邦,也算是一番酬答了。

这不是梅玉的心愿,他志在江湖,倒是想以德行为他的终身事业,可是,看来这个心愿是难以达到了。

跪下谢过了恩,永乐又跟他聊一些家常,大致是问及圣光寺在西南夷的情形,颇为兴奋地道:“梅玉,朕也不必跟你说冠冕堂皇的话,形势比人强的时候,最由不得人的,对允炆朕只有一番歉意,圣光寺在那儿能够适合他,朕是不会去干扰他的,只会尽量去帮助他,关于忽必烈宝藏的事,朕交给你全权处理了,也不再另外派人,免得允炆不放心,一两天内,朕会叫三宝旨意给你,也由他全力支援你完成任务,只要立下了这次大功,不仅你的西洋都护没问题,汝南侯也可以晋为汝国公了。”

梅玉对于加官晋爵的兴趣实在不高,但对永乐帝的谕示却无可推托,而且这西洋都护官儿也非争取不可,因为换了个人,对于圣光寺的存在不会那么尊敬,他无法不佩服永乐帝的魄力,居然把挖取忽必烈宝藏的工作,交给自己来办,看上去似乎吃定了自己一般。

但仔细地想一下,却又不尽然,这是一笔举世无匹的大财富,如能掌握在手,将可以无往不利。

永乐不是手下无人,可能是他对手下的人都还有点儿不放心,这毕竟是件叫人容易动心的事。

对于忽必烈宝藏,梅玉多少有个耳闻的,那是跟建文帝在闲聊时谈到过,建文帝透露了那笔宝藏的来源与大致的数目,那几乎是朝廷五年的支付。”

当时建文帝并没有对宝藏的事作更多的说明,那一伙小兄弟儿也没有太留心,总以为是建文帝不知从哪个老太监那儿听来的传说而已。

如果那笔宝藏真是掌握在皇家之手,太祖早就派人去取了回来了。哪知这笔财富竟是实在的,而建文帝竟然肯将它献了出来,这使他对建文帝的胸襟多了一层了解,也相信建文帝的出亡海外,虽是不得已之举,但是无意于帝位却是千真万确的了,否则他挟这一笔举世无匹的财富,作为召师复国之资,大事未必无望。

而永乐帝能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去做,也是一种难得的信任,他相信自己不至于见财起意而中饱拐逃,因为这笔财富之巨,实在太动人了。

-----------------------

闯荡江湖 扫描,高林 OCR

23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