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回下 戍孝全孝别故君 孝嗣仗义辞旧主(第6/6页)
再说犬阪胤智和政木孝嗣来到三浦的临时房子,向定正和显定呈上会盟的誓书,并献上了二樽和三件礼品,与上述一样即不再细叙。其誓文乃犬村大学所撰,也是五条,彼此虽然没对照,但明理人所撰之文,却宛如虎符一般完全吻合,人们认为是一奇。定正让白石重胜宣读,显定和前来会盟的众诸侯一同听着。听罢由定正和显定以及长尾景春的代表直江兼光都分别在署名下画了押,又各自刺指染血,然后由定正递给胤智。他接过来看看,称谢揣在怀里,待告退时,定正送给他一口太刀。其次政木孝嗣跟着登上临时小屋,述说君命,呈上了礼单,定正羞愧得不知如何回答,显定代他致谢,也赠了一口太刀。这时犬阪下野已带领士兵乘船回去。当孝嗣随后将待上船时,定正让大石宪仪急忙追来,对他传话说:“以前由于我之过错,欲将汝无辜置于死地。日前朝良和朝宁从稻村回来,将汝之冤枉详细告诉了我,感到十分后悔。汝倘未忘三世之恩,忠孝之心至今不移的话,要立即回来侍奉我。那样想给汝多于旧领十倍的厚禄。汝看如何?”孝嗣听了缓慢答道:“您的话听清了。臣也是人,怎能忘本而依枝呢?然而并非臣弃君而是君杀臣。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时如无仙狐之冥助,今日岂能来见君?请廷尉〔指宪仪〕 替我致谢。主君所厌恶的河鲤佐太郎已死。今日是因义由恩,做了里见的忠臣,我政木大全岂是为荣利所引诱的不义之人?告辞了。”他毫无情面地拂袖,带领随从急忙上船回了洲崎。宪仪感到很扫兴,只好将孝嗣的答复回禀定正。定正听了气得瞪着眼睛,紧闭着嘴只用鼻子出气,无话可说。这日东西方的使者乘快船分别回去之际,在洲崎的望海台,由该处洲崎明神的神官们奏舞乐。犬冢信浓、犬山道节也一同打开扇子翩翩起舞,很合乎舞乐的节奏,人们都惊奇地看着,无不惊叹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学的?”再说三浦海滨在临时小屋前,由从镰仓找来的能乐艺人,演奏表示祝贺的能乐。其鼓声随着海风可隐约听得到。助友和东震捧着誓书回到三浦来;同时胤智和孝嗣也带着联名的誓书和定正、显定的谢书回到洲崎的望海台,一同向主君复命。这时太阳已经西斜,义成和义通立即带领八犬士走下台来,同在海边站立。那边定正和显定也带领前来会盟的大小诸侯,一同到海边站着,东西彼此眺望,各自施礼后离去。会盟便告结束。
却说武藏、相模、安房、上总的渔户,从其次日便不分河海之界,彼此可来往撒网捕鱼,收获甚丰,生活有了着落。另外在武藏和下总交界的两国河与墨田河上,架起了浮桥,良贱都可随便往来。
所以两国的士民日益亲近,变吴越为友好的邻邦。在《夫木集》中有歌咏康正年间在墨田河上架浮桥之歌:
自古墨田河难渡,今有浮桥变通途。
从康正至文明之间为时不久,看官可能知道作者的用意。本传中作为丰俊的像赞,咏了一首歌:
墨田已有浮桥架,无须再怕渡世艰。
就是蹈袭了上述的那首歌。毕竟扇谷和山内两位管领与里见氏议和会盟后,还有何后话,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附注:如前所述,本辑第一百七十七回以下,于发售前版时尚只为腹稿,为使看官及早知道至结局间之内容,故将其回目附载于总目录中。及至撰写中远较预想者长,然而又不便更改其回目,故将一回分做上下,或分做上中下而作为两卷。是以于四十六卷之卷首已刊出附回目,请予以对照。(注:此译本系根据国民文库版,已将附回目分别纳入各该回中。)
(1) 鸣铃间是后堂与前厅之间,设有铃铛呼唤人之处。
(2) 此处原文为六里,一般按三十六町计算则为四五十华里,这样实难以隔海相望。然而古时有按六町计算的,这样则为六七里,故此处译作六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