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刘禅+变革(第2/3页)

“你还需要什么?”

地府什么样的人最多?死于暴尸荒野,没有人收葬,更没有陪葬品和祭品,甚至没有后人的可怜人最多。他们一生通常没做过什么大事,祖祖辈辈耕种,除了在乱世中有少数人能易子而食之外,连害人性命的机会、胆量和能力也没有。到地府之后,聪明的去自己做生意,读过书的努力当鬼吏,机灵的去做了鬼卒拿俸禄养家,或是给人当家丁伙计,踏实肯干的带着全家一起去屯田的地方耕种,木讷又想偷懒的人就游荡在荒野间。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在石头滩上捡石头的人也太多了吧!百万啊!这些人不工作也没饭吃,却为了逃避灾荒战乱不愿意离开。

诸葛亮沉默好半天,他现在已经彻底负责地府的户籍问题了吗?这件事的确很重要,也是他最擅长的事:“阎君容禀,迁荒野游民回来,需要军卒协助。”

阎君当然也知道,在桌子下面和桌上的杂物堆中摸了半天,互相询问是谁放丢了,最终无可奈何的问:“调兵的令符呢?”

都尉:“阎君,五枚令符现在都交付出去了,正在外用兵。”

嬴政哪能专心致志的吃柚子,一听见这话就精神了:“哦?”地府居然有对外用兵的时候?我还以为禁军大营里驻扎的军队都是等着地府有人叛乱呢。

阎君们按了按钮,隔绝声音,默默的和自己人商议:“我就记得派去其他地府协助平乱的前后两支军队,还有去哪儿的?”

“张天师借兵提走了三万阴兵你忘了么?”

“那都是那年的事儿了,到现在还没还回来?”

“行这是三个了,然后呢?”

“然后?前段时间海里地震,龙王借了一万阴兵清理沙硕石头,挖他儿子和蛋。”

“噗我想起来了,他和父母吵架,搬出去住在最深邃的海沟里,鬼进去都迷路。”

“还有一块令符呢?”

“我不记得了。”

“嘿!还记得不,咱们之前让禁卫军轮流去当鬼卒,给鬼卒换班,拿了一块令符!作为调兵的信物。”

至此,所有人恍然大悟。从旁边摸出一根银条,开始刻字。

神仙阎君都懵了:“自己刻字?”地府的人手没稀缺到这种程度吧?

“嗨,为了省事嘛。要不然我们得写下字来,让匠人拿去刻,刻好之后再拿回来,施以符咒法术辨别真伪,谁有那个耐心啊。”

诸葛孔明也很懵,他是头一次见着这种事,不论是皇帝还是主公,都没有亲自掏出刻刀来给人刻虎符、大印的事。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和过去所积攒的印象相差太多。懵了一会,就整理好了思路,之前调给他的四十多人在搞定官吏兵卒的花名册之后,就都回到各自的衙门去了。现在这件事旷日持久,或许没有结束的时候,这二百人的名额差不多够用,得去召人,以生前做过功曹的人为主。唔,不知道这种人能有几个不下地狱的。

领了令符,又问了送刘禅受审投胎的流程,确定他投胎之前真得去地狱受罚,不至于像胡亥、王莽那么惨,就拜谢而去。

阎君们想了一会,又问:“现在的判官没有富裕的人手。除了历代贤臣和春秋镇里的贤君贤后之外,还得选人呐。”这也就能凑出一二百人,还差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人间到底有多少县城?

郡县制的划分倒是很简单,就按照阳间的城池来算就好了,人多的地方偷偷设下城隍庙,死了人就近抓来审问,完美。但是地府又没有荐举制,人间的官员大部分质量存疑,少部分好到不行的死后又不愿意工作,好难办。

嬴政差点就说他们没认真看自己写的策论!想到了!写的很清楚!你们看东西……算了忍了忍了。他又重新说了一遍:“清点所有考过了判官考试但没来工作的人。”

譬如说刘弗陵,现在还在快快乐乐的当着城门校尉,听扶苏说他乐于看城门口百姓的悲欢离合,寻仇、家人死后重逢、俩仇人同归于尽死后继续打。这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有能力,就该去工作。

“从校尉和曾经做过校尉的人中提拔。在门口贴召贤榜。”

阎君们想了想,好麻烦,生前真没干过招募人才的事,死后做的……其实也不咋地,好些个人都只想隐居不想工作。

他继续说:“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只要写明白城隍的职务和爵位和俸禄,以及一些专供官员的奇珍异宝罗列出来,自然有人应召前来。要招贤得修造黄金台广而告之,要让士兵努力作战得数着人头给人加爵位,现在这样不已名利爵位诱惑,也不给人施展才华的机会,指望这些鬼魂什么都不为,就为了报效阎君,这太(可笑)为难他们。

人才永远不缺,难的是识人用人。再有一点,昏君手下倒不乏名臣,只是被杀了心寒,不敢再为官。孙皓曾有一个大臣陈声,孙皓的妃子派人上街抢掠百姓财货,被他绳之以法,孙皓锯下他的头,弃尸山脚。车浚也很好,因治下大旱他拒不缴缗钱,被杀。凡此种种,不可枚举。像是这样的大臣,若令其安心,可用。还有些贤才,终生不曾入仕,应该让许劭、司马徽等人来点评举荐人才。”前者是说曹操乱世奸雄的,后者是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的人,这种识人之明很不错。

阎君:“说得好!说得对!”

“我觉得你负责招贤就挺好。”

“同意。”

“真专业嘿。”

“我也同意。”

“哇我们之前有叫人来当判官吗?”

“好像没有,来的人要么是一腔正气要么是穷。”

“不愧是你啊,能把六国的人才都划拉来给自己用。”

“这些人居然是不安心啊,我没想到。”阎君们光想着自己很好,可以以德服人,忘了让人吹自己一波。

嬴政谦逊了两句,不由得想起当年因为生气和受人挑唆,下了逐客令,要不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想起李斯真是令人难过。多么干练的一个人,非要和赵高勾结。

其实每一个开国皇帝都非常善于给自己划拉人才,刘邦、刘秀或是曹操、孙权到这里来,也能给出同样的建议,但是他们或是懒得出来工作,或是出不来。

孙权收到亡国的消息之后,在帝镇中狂骂了孙皓数日。

曹操和刘备不胜其烦,只好来劝他。要么作为邻居听他咆哮,要么凑近点听他低声抱怨,后者还清静一点。而且,其实心里也挺高兴的,我们俩的国家前后脚灭了,你居然坚持了这么久,哼。

孙权拍了一摞祭文骂骂咧咧:“臭不要脸的,还敢说大胜晋国,年年出征,年年大胜,结果就胜到亡国了?我早就知道不对劲!”穷兵黩武耗尽国力,要是不打仗还能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