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紫蜮膏(第10/12页)

黄三摇摇头。婉娘纳闷道:“一年多了,会去哪里了呢?唉。”沫儿追着问:“谁啊谁啊?”

婉娘不理他,接着问黄三:“老四呢?”

黄三沙哑道:“说是公干,只怕不好。”上次文清和沫儿专门送信到他家里,让他来一趟,可是已经半个月了也没见着人。

婉娘皱眉道:“这些人也真是不消停!”扭身去了蒸房。

灶台上正蒸着红蓝花瓣,婉娘上去就将蒸屉撤了,黄三一脸惋惜,似要阻拦,婉娘简短道:“有要紧事。”将炭火调小,把已经分装好的紫蜮膏取了三瓶挑出,放在长柄小勺中溶开,又吩咐黄三取了一把如牛毛一般细小的银针,放在紫蜮膏中淬着。

等紫蜮膏几近干涸,黄三将银针取出放凉。淬过的银针泛出淡淡的紫色,味道却淡到几乎没有。婉娘用油纸包了,小心翼翼地放入怀里,神神秘秘道:“沫儿,我带你们出去玩几天,去不去?”吩咐文清收拾了两床被子,每人带了两套衣服。

沫儿狐疑道:“鬼才信你。出去玩怎么不带吃的?”

不出沫儿所料,所谓的“出去玩”一点都不好玩。他们赶车重新去了宣化坊的小院,婉娘指挥着,将银针一根根头朝上扎在地上,仅露出半寸长,而且只布置在干丝瓜内部及其周围,上面再覆上干草,同今日刚进来时一模一样。

文清紧张道:“地上布这么多针,要是来个乞丐不小心踩到怎么办?”

婉娘一本正经道:“所以我们要住在这里守着呀。免得有人进来扎了脚。”

原来所谓的出来玩竟然是住在这里,沫儿失望得说不出话来,良久才恼火道:“这么大个屋子,你怎么知道虫子刚好就来这里?”婉娘笑而不答。

接下来就不仅仅是枯燥,而是遭罪了。当天晚上,他们就住在了小院中。文清将房屋一角的烂桌椅丢了出去,将这个角落打扫干净,铺上干净的稻草,放上被子,在周边撒上一圈防虫的雄黄,便算是住处了;随随便便在街上买了几个烧饼便算是晚饭,沫儿的嘴巴撅得真可以拴一头驴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婉娘仍不肯离开,三人百无聊赖,玩了一天掷骰子。如此这般,一连三天过去,沫儿无聊得想杀人,宁愿回到闻香榭忙得如陀螺了。

第四日晚,沫儿再也按捺不住,吵着闹着要回去,婉娘却道:“好戏今晚才开始呢。”起身将住处周边撒上防虫的雄黄,又吩咐两人一定要擦上紫蜮膏,围坐在被子上,一眼不眨地盯着干草堆。

三更过后,沫儿终于熬不住了,倒头便睡。刚进入梦乡,忽然听到一阵沙沙的响声,如同冬天天空下起了冰晶,顿时一个激灵,折身坐了起来。

文清忙将旁边的油灯拨亮。靠近后墙的干草堆一阵轻微抖动,先从中透出两条长长的触须,接着,一个碗口大小的虫子脑袋从干草中探了出来。这条虫子有二尺来长,成人手臂粗细,身体扁圆,周边有些软甲,浑身肉红色,细长的对足密密麻麻,嘴巴前的两只大螯一张一翕,嗅着空气中的动静。

三人屏住呼吸。沫儿光顾着惊惧了,几次想数清楚虫子有多少对足,都无法清点清楚。虫子似乎感觉到周围的异样,径自朝三人待的角落蠕动过来,但行之将近,又徘徊不前,伸出触角抖动良久,慢慢地转头回去了——原来它怕雄黄粉。

虫子绕着房屋在干草堆中东刨一下,西拱一下,并不往布置银针的地方去。沫儿看得起急,恨不得跑过去抓住虫子把它放在银针阵上。

虫子慢慢将干草刨开,身子蜷曲起来,头一点一点,开始吐丝。这个过程极其缓慢,看得沫儿打了好一阵瞌睡,才发现虫子在地上又织了一个“丝瓜干”。

虫子似乎累了,蜷缩着身体一动不动,过了好久,又慢慢蠕动起来,扒开剩下干草堆中,将尾部探入第一个丝瓜干中,用力缩动身体。

沫儿突然明白,这些“丝瓜干”,是虫子用来产卵的茧子!怪不得婉娘将银针布在此处,就是要算准了虫子定然会来此处产卵。

就在此时,只听虫子猛然一抖,开始上下翻滚,并发出痛苦的咝咝声,不停地折过来折过去。但它毕竟愚蠢,竟然不知道换一个地方,就在那个虫茧附近挣扎,越是翻滚,被银针刺到的地方就越多,十个来回过去,虫子的后半截已经被银针刺得千疮百孔,开始滴出水样的汁液来。

婉娘一个箭步跳出圈外,拔下阆苑古桃头簪,狠狠地将虫子张大的口器钉在了地上。

虫子下颚慢慢融化,终于不再翻滚,但对足仍然不停抖动。

沫儿不敢近前。婉娘上前查看了一番,道:“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已经死啦。”恰闻洛阳城中开门鼓敲响,竟然折腾了整整一夜,三人都有些疲惫。

婉娘吩咐文清:“去于府请于清公子来。最好请他顺便叫上老夫人身边的人。”

文清很快同于清回来了,还带着一个老婆子。于清是个明白人,一见屋中的情形,便知道怎么回事,只对着婉娘连连作揖,更坚定了不让公孙玉容搬来的信心。陪同的老婆子也吓得腿脚酸软,连声念佛号,声称回去禀明老夫人。

〔十〕

送走于清,三人都松了一口气,如今公孙玉容的事情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善后了。

婉娘将死了的虫子拨到一边,把地上的银针慢慢清理干净。文清按照婉娘的吩咐,将所有的干蓑草推到一边,地面上只剩下两个丝瓜干一样的虫茧和那块黄白色的骨头。婉娘拿出一把小刀,将两个虫茧慢慢从地面上剔下。沫儿见今日刚织这个是白色的,而另一个里面一团团的黑丝,还有部分灰白色的丝露出来,道:“这个茧子是不是霉了?”婉娘随手拉出一根灰白色的给他:“不是发霉,是毛发。”

沫儿一看,果然是毛发。可能是虫子作茧时,顺便把裹在干草里的毛发一起织在了里面。婉娘皱了皱眉,又拿起骨头仔细看了看,将其连同虫茧一起用手帕包了,小心地装好。

文清将房间清理干净,见干草后面的墙壁上,有一条一尺来长的裂缝,便趴在地上对着缝隙眯着眼看,想判断虫子是否从此处进来,急得沫儿连忙提醒:“小心虫子突然窜出来!”

文清憨笑着起身,道:“这条缝隙透出一些风,还有些药香味儿呢。”沫儿便用硬木棍儿去戳墙壁,土块纷纷落下:“后面是不是虫子的老巢?”

婉娘喝止道:“别把房子弄坏了!”沫儿丢了木棍,同文清出了屋子,来到房屋一侧。

洛阳民居通常会在屋子两侧及后面各留一个二尺宽的过道,俗称“风道”,用于通风排水。这间破旧的房屋,两侧的风道照样,后面的风道却用一个低矮的土墙给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