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暗裂(第9/10页)

针对我的这些思想认识和对待问题的态度,办案人员采取了急风暴雨式的严肃批评及和风细雨式的耐心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在震惊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这一阶段,也就是我对是否向组织靠拢左右摇摆、徘徊不定的时候。办案人员摆事实、讲道理,拿出我认识的落马干部魏某某、沈某某以及安徽的王怀忠、江苏的王益民等,态度完全不同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来开导、教育我,使我慢慢打消思想顾虑,自觉地、积极地向组织靠拢。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我开始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对这些问题只有依靠组织,以如实向组织交代问题的实际行动向组织靠拢,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好这些问题,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自己开始转过思想认识上的弯子,开始慢慢地梳理自己的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也曾有过在良知初醒阶段对自己的错误的严重性、危害性转到震惊、恐惧的情况,而针对这些情况,办案组领导都有预测,并且都及时地做好了我的思想工作,使我安稳度过了认识波动的阶段。

通过组织上耐心的教育和细致的工作,我幡然醒悟,开始意识到,在自己犯错误的问题上,领导的话哪一句用在自己身上都是对的,组织对每个人都是负责的,每一句话都是可信的,在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的情况下,挽救自己的只有组织。

我还从组织的关心、关怀中看到了组织的大度。在这个过程中,组织上了解到我的自身情况和家庭状况后,各位领导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生病了为我请医送药,带我到医院做检查;春节前领导专门到我家中看望我家人,对我妻子说了不少我的好话,安排我与儿子通信,使我能够安心放心,集中精力在这里交代问题;办案组的同志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陪我吃年夜饭、看春晚。特别是中秋夜,还让我与儿子互通手机信息。这些都让我为之感动,使我在积极配合组织交代问题的过程中充满了正能量。

正是组织上源源不断地给了我这样的动力,使我有一种向组织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与旧我彻底决裂的决心和信心。尽管在这样一个半月左右的过程中,在我对问题的认识方面,在交代问题的态度方面还出现过一些反复,这些反复有的甚至还比较大,分析下来,小反复是一些认识问题的苗头,而大的反复则是这些苗头的集中爆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及时帮助了我,我也在第一时间认识了错误,并比较深刻地向组织做了检讨。这些情况的出现,既在组织的意料之中,又在组织的掌控之中,没有对我认识问题、交代问题带来太大的影响。另外,是今后朝着组织指引的方向前行中的重要教训、反面坐标。正是在这样痛苦的思想斗争中使自己对组织更加充分信任,主动积极向组织靠拢,让组织拉着自己走向光明大道的决心和勇气更加坚定,向组织交代了全部问题。

回顾这段时光,我触及了自己的灵魂,选择了走向光明的道路,彻底告别旧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经历这段时光,我的体会是,犯了错误的同志,唯一正确的选择和出路就是听组织的话,按“两规”要求,如实彻底地交代自己的问题,走好后面的每一步。还有就是“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绝不是一句空话,我按照组织要求,交代全部问题后,更感受到组织怀抱的温暖。有了一种要反思自己的过去、要向组织忏悔、要向组织吐露心声的决心。

最后,我要结合我的职务,结合我的失控教训,跟全国高校的同行说几句话,也斗胆对组织进几句言。

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肆无忌惮地践踏一切。想想我在位最后的几年,确实是表面上朴素谦和,骨子里狂妄、霸道,且耍弄了不少自以为绝顶聪明的官场手段,为所欲为,在学校几乎一手遮天,没有人敢挑战我的权威。一个人在某个单位、某个地方任职,如果到了这种程度,还不警醒,而是我行我素,基本上就是走上悬崖,离坠落近在咫尺了。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小社会,一旦主要领导人的权力无人能制约,权力过于集中,以权谋私就变得非常方便,人性中的丑恶就会脱缰而出,纵横驰骋,无法无天。这就像一件瓷器,几乎很少有碰不坏的瓷器,磕磕绊绊中,一个人灵魂的瓷器总会有一些裂痕,这个时候需要把瓷器捆绑住,以便及时做内部的修复。如果得不到束缚,再继续甚至更加大幅度的磕磕绊绊中,瓷器一定会突然破碎,散落一地,像我这样,无法收拾。有些单位的一把手常常如赤裸的皇帝,自己认为穿着新装,一些不怀好意的身边人,也告诉你穿着新装。你会麻木自大,感到自己如同君主,万人之下,一呼万应,无所不能。等很多东西传递到上级组织那里,组织上下来视察,往往发现事态已经严重,连亡羊补牢都来不及了。害了自己,也害得整个学校的事业受到损伤。这样的事例在全国高校系统,多有发生,绝非我这一家。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迅猛发展,高校办学产业化,导致高校与社会之间,几乎没有了围墙,社会风气长驱直入,鱼目混珠,无法过滤。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给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内部监督、上级监督、社会监督均存在缺位或弱化现象。这种情况下,高校领导的人性善恶,道德高低,自控强弱,都会直接映射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效能中去。一个人与一个学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过度依赖高校领导办大学的情形,成为常态,特别危险。

如何监督制约高校一把手,让我们这样的人不再成为“爆裂的瓷器”?我觉得,主要还是要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是要紧抓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对人、财、物权力集中的岗位,要进行职权梳理,切实找准岗位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基建、采购、科研经费等的监管,继续推行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再一方面,完善基建和修缮等工程监管制度,健全物资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财务管理。

最后要建议的是,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这类相对独立的单位,事业、经营兼具,情况特别复杂,其纪检监察机构,最好不要在单位党委内设,而是由上级纪委派驻,比较有威慑力和制约性。这种单位比党政机关更复杂,为什么机关采用纪检派驻制,我们这样的单位却内设呢?我觉得纪检体制建设的完善工作,还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