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尊重:玛丽莲·梦露(第12/12页)

[9]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1920-1966),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是好莱坞20世纪四五十年代著名演员,与梦露有多次合作。——译者注

[10] 好莱坞日落大道附近的“药店”,不如意的电影制片人和演员常在此聚集休息,同时等待机会。——译者注

[11] 伊夫·蒙当(1921-1991),法国演员。因拍摄《让我们相爱吧》与梦露相识并擦出火花。但这段恋情最终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译者注

[12] 麦卡锡主义是1950-1954年间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国内反共、反民主的典型代表,它恶意诽谤、肆意迫害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见的人。——译者注

[13] 影片的英文名直译为“绅士更爱金发女郎”。——译者注

[14] 亨利·华莱士(1888-1965),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曾任美国农业部长、美国副总统;杜鲁门时期任商务部长。他象征着新政民主党人的平民哲学,设计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民主党政府引起争议的农业政策,但在1946年因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上和民主党闹翻。——译者注

[15]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曾为美国第一夫人,提倡女权并保护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出任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并主导起草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译者注

[16] 玛丽·麦卡锡(1912-1989),美国当代作家。她擅长对婚姻、两性关系、知识分子以及女性角色进行讨论。《她们》是她1963年的作品,讲述了八个从名校瓦萨学院(The Vassar)毕业的女孩之后的生活。——译者注

[17] 见上条注释。

[18] 《钟形罩》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十九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作品里人们拒绝认真对待一个女人丰富战栗的情感,指望通过电休克疗法治愈她心灵的绝望,可以看作现代女性主义的一次发声和控诉。而就在作品出版后三周,作者西尔维娅·普拉斯在家中开煤气自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