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第2/3页)
李白的乐府诗融合汉魏乐府的古朴健康和南朝乐府情深韵长的特色,语言天然清新,绝去雕饰,尤其是五七言绝句,语近情遥,深得民歌天真自然的风致。歌行如《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36〕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37〕。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38〕,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39〕。
《长干行》的古辞题作《长干曲》,仅四句。李白学习汉乐府长篇叙事诗的结构和表现方法,历数少女爱情发展的几个阶段,将她随年龄增长而变换的情态细致入微、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又吸取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按景物节序变换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结构方式,表现她等待爱人归来时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心情。全诗风格缠绵婉转,柔和低沉,既有清商乐府的清新热烈,又比它朴素明朗。又如《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用捣衣表现思妇对远方征人的想念,始于北朝的温子昇、庾信。李白将清商曲辞的“吴声歌”表现男欢女爱的窄小境界加以拓展,借长安秋月之下千家万户捣衣的这个典型细节,表现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声情委婉,境界开阔,悠扬的音调能引起人深沉的遐想。李白乐府运用比兴,不但取比兴本身的寓意,而且追求比象本身的美感。如南朝乐府《杨叛儿》原辞仅取柳中藏乌、炉中插香的比象隐喻男女欢情,李白把它扩大成四十四字:“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不但使“乐府妙思益显,隐喻益彰”(杨慎《升庵诗话》),而且重在表现乌啼杨柳、双烟缭绕这两个喻象自身的美感,将其转化为意境的组成部分,美妙地烘托了男女欢洽的气氛。这种创新在李白诗里随时可见。
李白不但长于乐府,而且能在其他诗体中自由运用民歌的语言,体现民歌的神韵。如《横江词》: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40〕
此诗并非古题,但诗人用南朝乐府民歌的声口来写横江浦的风大浪险,宛然是清商乐府的天然风韵。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如《静夜思》、《赠汪伦》、《客中作》、《春夜洛城闻笛》等也都因浓郁的乐府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
与“七绝圣手”王昌龄相比,李白的七绝更加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的语言风格。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1〕。夜发清溪向三峡〔42〕,思君不见下渝州。〔43〕
短短四句诗,罗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五处地名,由于巧借峨眉形容山月,清溪三峡又勾勒出一路溪清峡多的水景,再用千里蜀江中随水而流、伴人而行的月影串联起来,连用“发”、“向”、“下”三个表示指向的虚字,形成一股顺流而下的气势,便觉得声情格外流畅。用七绝写山水也是李白的特长,他能在短篇中以最明快粗放的线条勾勒宏伟壮阔的景观,将长距离的游览过程浓缩在短短四句中,著名的《早发白帝城》写放舟三峡的快意,两岸猿声、万重山影在耳目间掠过,一泻千里之中,三峡景色也毕览无余。又如《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虽是出于相对运动的感受,描写行舟时远望天门山迎面而来的景象,然而全诗给人的视觉印象却是以水天相接处的一轮红日为背景,以两岸对峙的青山为近景,在两山之间的水平线上,勾出了一片缓缓驶来的孤帆,构图十分壮美。
李白与盛唐诸家一样,善写别情。他诗里的桃花潭水、长江碧流仿佛都通人情,又时时在和离人较量着别情的深浅和长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都是“眼前景,口头语”,而写得一往情深,使人神远。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里没有一字写离别之情,但一直望到故人的孤帆远影在碧空消失,仍在目送向着天边流去的江水,诗人神驰目注的深情也就可以想见了。李白不以律诗见长,但用五律写的送别诗也有自己的特色,如《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4〕。
汉魏乐府古诗用浮云、孤篷比游子,往往流于一般化,并不特指某一场合,此诗则使这些常见的比象切合于“此地一为别”的实情实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既渲染了离别的惆怅,又唤起人对于汉魏以来许多描写游子诗歌的联想,运古诗之格入律诗之调,分外意味深长。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人创作的全部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深化了盛唐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反抗精神,扩大了传统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表现理想的艺术手法。他的成就虽然为后人难以企及,但对历代诗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知识点
李白的生平 李白前后期的思想变化
思考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李白诗歌的艺术境界。
2.李白的艺术个性有哪些特点?
3.为什么李白爱写乐府诗?
注 释
〔1〕关于碎叶有两说:一为中亚碎叶,今哈萨克境内巴尔喀什湖南;一为焉耆碎叶,今新疆焉耆县附近。
〔2〕子猷:东晋王子猷,曾雪夜乘兴访问友人戴安道,至门前兴尽而返,此处喻王十二。
〔3〕狸膏金距:斗鸡时将狸油涂在鸡头,使对方鸡闻味后不战而逃,金距是装在鸡爪上的金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