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别集(第11/13页)

垂柳堤,春风短;游线十丈牵难转。落花委地愁红浅,燕尾分香留一翦。细雨拖寒散满城,冷烟腻树莺无声。细草得意娇暮春,横阶当路历乱生。(《春晚曲》)

一九三五年三月

(以下未出版)

(八)白玉蟾词

白玉蟾词,余所见凡三本:1 道藏本《上清集》一卷,凡词二十五阕。2 正统刊本臞仙重编《海琼白真人文集》六卷,其卷六收诗馀一百二十七阕(内鹤林靖和作二阕)。3 万历刊本《琼琯白真人文集》十二卷,其卷七收诗馀二十五首,与《上清集》同。《彊村丛书》用唐元素校旧钞《玉蟾集》本,其次第与正统本同,盖即从此本。惟正统本《贺新郎》有二十四阕,其第四阕“挽住风前柳” 云云,乃卢申之作,见《蒲江词》,故唐本删之。

唐本续集一卷,凡十一阕,皆万历本所有而正统本所无者。《水调歌头·自述》十首,具见万历本,正统本佚其四。《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而增补《鸣鹤馀音》中《珍珠帘》一阕,总得词一百三十六阕。《彊村》本颇多阙误,余以正统、万历两本校之,可补正数字,义皆较长。书之于此,备后人校订焉。

《兰陵王》一“樵唱渔笛” 。“渔” ,正统本作“牧” 。

《沁园春》二“更凭高□远” 。正统本亦空格,校者用朱笔补“眺” 字。按:同治戊辰重镌本《白真人集》作“望” 。

《沁园春》三“每为众生时雨滂” 。“众” ,正统本作“泉” 。

《沁园春》七“秋千戏剧” 。“戏” ,正统本作“则” 。

《水龙吟》二“结闲茅屋” 。“闲” ,正统本作“间” 。

《水调歌头》十三“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 。此题万历本作:“丙子七月十八日得雨,午后大风起,因而有感。”

《摸鱼儿》三“梦觉已非帝所” 。“非” 字下原空,校者以朱笔补“其” 字。

《瑶台月》“诮不思下界有人岑寂” 。“诮” 字正统本作“诤” 字,校者以朱笔抹去言旁,盖当作“争” 字。

《永遇乐》二“只□底是” 。“只” 字下正统本作“” 字。按:此字字书所无,未详其义。

《贺新郎》五“□是东吴春色盛” 。“□” 字正统本作“是” ,盖“自” 之误,当作“自是东吴春色盛” 。

《贺新郎》八“自展云间锦字” 。“间” ,正统本作“笺” 。

《贺新郎》十“贺大卿生日” 。此题正统本作“贺胡大卿生日” 。

《贺新郎》二十三“琪林春老” 。“林” ,正统本作“株” 。

《鹧鸪天》二“西畔双松百尺长” 。“尺” ,正统本作“丈” 。

《鹧鸪天》三“浑是迷天地” 。“是” ,正统本作“自” 。

续集

《水调歌头》三“未下飞升诏” 。“下” ,万历本作“被” 。

《酹江月》“如今识□” 。万历本作“识破” 。

(九)朱淑真《断肠诗集》

朱淑真《断肠诗集》,旧钞残本一册,庚辰夏得于香港摩罗街,有“东莞莫氏五十万卷楼” 印。书题“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 ,钱塘郑元佐注。残存第九卷闺怨诗十七首,第十卷杂题诗十八首。注多唐诗及东坡诗,又引前人词句,称为古词,略同《草堂诗馀》注及《岁时广记》。

诗集后有附卷,题“新补朱淑真《断肠词》” ,昆山慎轩胡慕椿氏。词十六调二十七阕,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目。词后有胡氏跋云:

淑真诗集脍炙海内久矣,其诗馀仅见二阕于《草堂集》,又见一阕于十大曲中,何落落如晨星也。既获《断肠词》一卷,凡十有六调,幸窥全豹矣。先辈拈出元夕词,以为白璧微瑕,惜哉!

其后又有《记略》一则云:

昆山慎轩氏识:“淑真,浙中海宁人,文公侄女也,文章幽艳,才色娟丽,实闺阁所罕见者。因匹偶非伦,弗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临安王唐佐为传以述其始末。吴中士大夫集其诗二百馀篇,宛陵魏仲恭为之序。”

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断肠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提要》云:

淑真,钱塘女子,自号幽栖居士,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以没。宛陵魏端礼辑其诗为《断肠集》,即此本也。

魏端礼者,即仲恭之名,其书或与余所得者同,然彼仅二卷,此则十卷,岂已合并之耶?抑鲍氏所藏亦残帙耶?《提要》又云:

前有田艺衡《纪略》一篇,词颇鄙俚,似出依托。至谓淑真寄居尼庵,日勤再生之请,时亦牵情于才子,尤为诞语。

此本后《记略》当即田艺衡所拟,惟无“寄居尼庵” 云云,则此文亦未全也。此本诗集十卷,观其分类及注语,当出宋本,然未见诸家著录,不知前八卷尚在天壤间耶?词一卷,无注,则胡氏增入之,故曰“附卷” ,原非诗集所有也。陈直斋著录《断肠词》一卷,殆即此本。汲古阁刊《断肠词》一卷,凡二十七阕,与此本同,后有毛晋跋,多引用胡氏语。然则汲古阁所得洪武间钞本,宜亦即此本,胡氏殆明初人也。

况周仪得《汲古阁未刻本断肠词》一卷,校补而刻之,收入《四印斋丛刊》中。此未刻本削去《诗词杂俎》本中《浣溪纱》“玉体金钗一样娇” 一阕,又据《花草粹编》补《西江月》、《月华清》各一阕,共二十八阕。况氏又以《浣溪纱》一阕补入,别从《历代诗馀》、《花草粹编》补《绛都春》一阕,从《词统》、《古今词话》补《阿那曲》一阕,共得三十一阕。况氏于《绛都春》题下注云:“毛氏知从《花草粹编》补前二阕,而佚此阕,亦疏校勘也。” 按:此阕先见《草堂诗馀》,乃朱希真作,《花草粹编》误作朱淑真,毛氏知其误,故不录,是疏于校勘者,正是况氏耳。

毛、况两家所增补四首,皆不可信。原集二十七首中,《生查子》(去年元夜时)一首,《乐府雅词》、《花草粹编》均属欧阳修,《欧公近体乐府》中亦载之,必非朱淑真作。《西泠词萃》本《断肠词》已削去此篇,是也。《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一首,《花草粹编》、《词林万选》作朱希真词,《历代诗馀》作李清照词,四印斋刻《漱玉词》已收入之,似当汰去。然此本题下注云:“世传大曲十首,朱淑真《生查子》在第八,调入大石,此曲是也,集中不载,今收入此。” 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断肠词》亦有此注,可知此乃宋本原有之注,然则此词同为朱淑真作矣。观“集中不载” 一语,又可知《断肠词》先有刊本而无此阕,故编者增入之;《柳梢青》三首乃杨补之词,故《断肠词》可定者二十三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