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词选(第17/42页)

谒金门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杆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李清照十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浣溪沙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帖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惜春梦远,又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叶,更捻馀香,更得些时。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龙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溪云。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樽空,青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二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暖雨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吴淑姬二首

小重山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祝英台近

粉痕消,芳信断,好梦又无据。病酒无聊,欹枕听春雨。断肠曲曲屏山,温温沉水,都是旧、看承人处。久离阻。应念一点芳心,闲愁知几许。偷照菱花,清瘦自羞觑。可堪梅子黄时,杨花飞尽,乱莺闹、催将春去。

美奴二首

如梦令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卜算子

送我出东门,乍别长安道。两岸垂杨锁暮烟,正是秋光老。一曲古阳关,莫惜金尊倒。君向潇湘我向秦,鱼雁何时到。

聂胜琼一首

鹧鸪天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孙氏二首

忆秦娥

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试结同心。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南乡子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未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厌厌。满院杨花不卷帘。

二 花间新集:清花间集

叙引

余既选宋人小词五百阕为《宋花间集》十卷,以续赵崇祚之书,逸兴未阑,复取小斋所藏清人词尽读之,录其足以绍《花间》遗韵者,亦为十卷,总五百阕,曰《清花间集》。清世词学甚盛,作家辈出,词集刊本至千馀家,余所得仅片玉耳。此编所选,局于管窥,和璧玄珠,必多失采。续有所见,会当增损。故此编亦未敢以为定本也。

清词总杂,夜光与鱼目并陈,虽一家之集,亦或瑕瑜霄壤。小词佳者,迈越宋贤,而凡秽俚俗者,又非古人所敢出手。余选此编,悬高格以求菁英,自谓萃其狐白,温韦晏欧,风流斯在。然犹憾其有具《花间》之貌而神不及者,有神及而理欠者,此则时代使之然,才情使之然,奈之何哉。

甲辰(1964)七月既望 吴兴施舍识。

题词· 评语

舍之先生出示所选《清花间集》,高标遗韵,独具手眼,读之拜佩,作此奉题

令曲《花间》不二门。词流疏凿见真源。用心到圣孰如君。南宋雕镌尊涩体,晚清组绣着针痕。本来面目与还元。

调寄浣溪沙 乙未谷雨日 陈兼与

奉题舍之词家新辑《清花间集》

刻翠雕红韵致妍。鸾笙象管续 《花间》。撩人愁思层层起,入选珍珠颗颗圆。春易尽,泪空弹。平芜一片付啼鹃。兴亡祸乱寻常事,成就词人总可怜。

调寄鹧鸪天 四明周退密拜稿

敬题北山先生《清花间集》

《兰畹》《花庵》百辈还。浙常流派各灯传。词中南董此新铨。毕竟选诗如选色,评量总觉动心难。随园语妙信靡刊。

调寄浣溪沙 乙丑寒露 稼研徐定戡

承示宋清二《花间集》,雒诵再过。清代一篇尤见微尚。然尊选乃为上乘人说法,恐非初学者所能悟入。(周迪前)

况蕙风骂大鹤,嫌过分。足下捧大鹤,亦嫌过分。我殊不喜大鹤,绝非门户之见,实以词才乏重、拙、大耳。如何如何?此论尚持平否?似只选谒金门三首便足。(吕贞白)

大鹤词境清疏,非蕙风可及,吾从蛰翁。(霜柯沈宗威)

大鹤尚有《杨柳枝》咏梅云:“到地春风不肯闲。南枝吹尽北枝残。吴宫多少伤心色,占得墙东几尺山。” 何尝不拙、重、大?大鹤藻思哀感,复精声律,造诣在鹜翁、蕙风之上。吾亦从蛰翁。(兼 与)